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这款名为“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原创新药,为全球首次上市,将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它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耿美玉率领的团队坚持2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上海绿谷制药的接续努力下研发成功。

据了解,全球用于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目前只有寥寥数款。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20多年里相继投入巨资研发新的药物,大多宣告失败,该领域已有17年无新药上市。

​​阿尔茨海默病(AD)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一种,全球约有5000万患者,社会痴呆相关成本达1万亿美元。中国大约有1000万患者。

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有着极其强烈的临床需求。至今全球药企已经投入上千亿美元进行研发,但可以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到现在为止,只有5款延缓病情的药物获批上市,而且效果都不明显。从2002年开始,已经17年没有新药上市。

所以,九期一®的获批,称得上是历史性的消息。但也带来了巨大的争议。

例如,推出这款药的绿谷制药,过去很多年把保健品当作“抗癌神药”销售,而被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媒体曝光。九期一®的药理与此前的AD药物截然不同,临床试验数据也被认为存在不少问题。


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至今不明,药物研发也极其艰难。


根据《2018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8)统计,2018年全球约有5000万AD患者,社会痴呆相关成本达1万亿美元。据估计,到2050年预计全球AD患者将增加至1.52亿人。

目前,经过美国FDA批准使用的药物只有5种,且均为症状改善类药物,仅可轻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长期以来阿尔茨海默病药品研发的困境,是这次九期一® 的突破获得如此高关注度的重要原因。


临床试验数据: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该药品的药理机制是靶向脑-肠轴。,共有1199例受试者参加了九期一® 的1、2、3期临床试验研究。


根据目前所公布的数据,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 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安慰剂组(对照组,安慰剂外观类似真药,但不含活性成分)相比,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认知功能量表评分改善2.54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呈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九期一® 即将于11月7日投产,并于12月29日前将把药物铺到全国的渠道。新工厂今年内动工,如果建设三年能够完成的话,可以满足每年200万患者用药量的生产、销售。


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质疑是自然的

质疑点之一就是该药是由一个曾经涉嫌虚假宣传的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的。绿谷制药之前的一个大卖的产品是中华灵芝宝(后更名双灵固本散),这是一个保健品,却以“抗癌神药”宣传。

2002年和2008年,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分别以《“中华灵芝宝”还要骗多久?》和《揭秘“绿谷”骗局》为题报道该产品,称其虚假宣传。

还有人质疑,九期一®的信号作用通路和作用机理并不明确,比如这个药物能够调控肠道的哪个细菌,调控通道是什么,作用位点是什么,都没有说清楚。

浙江大学教授、科学作家王立铭认为,对这个药的质疑是自然的。但他同时认为,自然,不代表就是对的。

王立铭说:“屠呦呦一个博士学位都没有的实验员,从一千多年前医本充满巫术的医书里得到灵感,找到了一个抗疟神药——青蒿素经受了所有严苛的临床检验。”


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很多人对药物临床试验也提出了质疑。

首先,药物临床试验所用的评价量表因过于单一,被很多人认为说服力不强。FDA曾建议药厂开发AD药物时尽量多用集中认知量表保证测量的精度。ADAS指的是阿尔茨海默症评定量表,cog是指认知部分的分量表。

此外,该试验采用的主要是主观评价体系,上述的认知量表就是属于主观的评价体系,而恰恰没有令人信服的可量化的客观指标。

有质疑者认为,单用主观的评价体系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这是一个认知测试,做过题目的同学都知道,如果测试内容相近,肯定测试结果要一次比一次好。”


17年!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别高兴太早,也别忙着质疑


另外,对照组患者(吃安慰剂)的选取让人困惑,该试验对照组患者选取的是轻中度AD患者。有不少人疑惑,试验中,对照组患者的病情表现很奇怪,前期出现先骤然改善然后又突然下降到一开始的状态。一般来说,没有吃药的轻中度AD患者的ADAS-cog评分不会出现快速的起伏,而是水平稳定或逐步恶化。


从这个角度看,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药监局发布的信息,“国家药监局要求申请人上市后继续进行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时提交有关时间数据”。

管家寄语

目前,中国是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患者最多的国家,2050年将达2800万。截止2017年,AD逐渐成为中国人的第5大死因。

阿尔兹海默症新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是效果究竟如何?何时才能走进医保?价格是否亲民?这些都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