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27條”發佈一年來 上海民營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上海昨天舉行新聞通氣會,介紹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特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民營經濟座談會精神、在全國率先發布“民營經濟27條”以來的政策落實情況。據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工商聯介紹,通過精準施策、周到服務,今年上海民營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統計顯示,今年前6個月,本市民企實現進出口總額3429億元,同比增長8.9%,佔全市比重同比提升2.1個百分點。消費方面,本市民營經濟實現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8億元,同比增長7.9%,佔全市比重高於上年同期1.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方面,規模以上民營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93億元,同比增8.8%;營業利潤63.9億元,同比增5.6%;特別是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表現非常突出,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利潤同比增幅達216%。

上半年,本市民營經濟完成稅收收入3005億元,同比增長5.4%,佔全市比重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新增的187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約八成為民企;10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本市企業中,民企有8家,是絕對主力。

民營經濟平穩發展的背後,是上海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推動其做大做強的實踐。一年來,圍繞“民營經濟27條”,上海分解成70項措施,出臺17項配套政策、9個實施方案,11個區制定相關的政策意見。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產業,市、區各級領導調研走訪企業5000多家次。市企業服務雲完成服務10萬餘次。這些舉措,推動了企業經營成本下降、創新發展活力增強、金融供給優化,民企普遍反映“獲得感滿滿”。

在減稅降費方面,今年本市新增減稅額近1000億元;通過降低養老、失業、工傷等保險費率,降低電價、天然氣價、港口收費等,減輕企業負擔近500億元。

為紓緩企業資金壓力,上海“民營經濟27條”提出“三個100億”,目前進展順利。市國資委牽頭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已簽約49億元,市財政局的“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達85億元,市經濟信息化委“中小企業千家百億信用融資計劃”已提前實現100億元目標,累計發放貸款130多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