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拖延症,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懶癌”成為了一個很多人的心魔。

明明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依然報復性的“一拖到底”。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其實,拖延症具有延續性。研究表明,幼兒期拖延的孩子,長大後出現拖延行為的概率比一般孩子高。

所以,預防拖延要從娃娃抓起。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的拖延行為後,也是非常抓狂。

“明明說好了,出門前把玩具收拾好,最後拖了半個小時才出門”。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幼兒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愛拖延的表現

幼兒拖延行為,一般指幼兒在約定時間內無法完成相關任務。

對於幼兒出現的拖延行為,可分為言語拖延和行為拖延兩種。

1、言語拖延

  • 在語言活動環節,幼兒遲遲不開口,無法跟上別的幼兒的節奏 ;
  • 在幼兒園裡,幼兒在如廁時與別的幼兒交談而遲遲不能從盥洗室出來;
  • 幼兒接受任務時,推脫說“完成不了”、“等一下”而推遲任務的執行;
  • 在安排任務後,幼兒遲遲未進行應答,對父母的指令採取沉默或置之不理的態度;
  • 幼兒回應父母指令,答應去做,但卻未有實際行動執行指令;
  • 父母在佈置任務後,幼兒用撒嬌的請求來達到延遲任務的目的
    ,如:幼兒請求道,“我 可不可以不做”、“我不會做”、“你能幫幫我嗎”;

2、行為拖延

  • 幼兒在活動中幹自己的事,無法集中到當前活動中;
  • 幼兒穿脫衣物動作慢,如入廁、午睡前後的穿脫衣服;
  • 幼兒在做遊戲時,遲遲不開始任務;
  • 幼兒進餐時(包括吃飯和吃水果),遲遲無法專注,別人都吃完了,自己還未吃完;
  • 當遊戲活動結束後,幼兒仍未停止當前活動,遲遲不願結束;
  • 幼兒中午遲遲不閉眼睡覺而導致睡眠時間不夠,到起床時間無法按時起床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抑鬱質的幼兒愛拖延,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影響因素

拖延行為的產生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人格因素是天生的,有些幼兒的氣質如此, 天生做什麼都慢,這會對父母教養方式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任務性質因素以及活動的環境創設也會使幼兒情緒發生改變,各因素間相互聯繫和影響,並使幼兒產生拖延。

1、氣質因素

我們家女兒年年,她天生氣質就是這樣的慢性子,怎麼說她都沒辦法,她還是一樣這麼慢。她平時膽小,反應速度慢且不靈活。

情緒比較敏感,每當有什麼不會做的事情或是面臨壓力時她就選擇逃避。

案例中的孩子就屬於黏液質的小孩。

心理學上,希波克拉底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

抑鬱質的幼兒情緒脆弱,敏感,畏縮,缺乏信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粘液質的幼兒缺乏活力,行動遲緩,做人拘謹,這類個體在面臨壓力時,不但不會主動應對,反而容易採取迴避的態度。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這兩種類型的幼兒都會產生拖延行為,做事慢吞吞的,因此氣質因素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幼兒的拖延行為。

氣質為人天生所特有,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格因素造成的拖延行為無法改變。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後期的干預能讓幼兒的拖延行為得到改善。

2、自我控制

我家孩子在家就是啊,每次叫她做什麼事,她總是喜歡邊玩東西邊做事,然後就慢吞吞的。

比如:吃飯的時玩手指或桌上的飯粒啊,或者是搭積木的時候一邊玩頭髮啊,她經常這樣的,所以她就經常拖延。

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拖延的原因,很可能是自我控制力差。

自我控制是指個體對當前活動的目標和所需達到的目的有清楚的認識,並能為完成目的排除不必要干擾。

自我控制包括注意力調控、認知調控、 情緒調控等方面。

注意力調控或情緒調控失敗就會產生拖延行為。

如當幼兒在活動時無法抵抗外界干擾時,幼兒會分心,從而造成行動效率下降,就會導致任務無法按時完成。

3、動機因素

在幼兒園裡,教師佈置了任務,班上大部分幼兒都開始進行任務時,花花一直看 著書發呆。

老師問:“花花,怎麼了呀?為什麼不跟著別的小朋友一起完成任務呢?”

花花說:“我不想做,不做這個任務好不好?”

小孩產生拖延,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想做某件事情,這就與動機因素有關了。

動機是促使個體產生某種行為的內驅力。

動機是個體的內心活動,而個體的行為則是這種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

拖延行為可能因為不同的動機或理由而在幼兒時期出現。

幼兒拖延的動機包括:

  • 想和別人一樣;
  • 逃避任務,不想做;
  • 還想再玩一會;
  • 追求完美,想做得更好。

這些動機大致反應了幼兒拖延行為發生時當下的實際狀況,知道了這些原因,父母就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引導。

4、注意力

畫畫時,父母教讓孩子畫長頸鹿,桐桐畫到一半時卻讓媽媽讀繪本故事。

媽媽:“你怎麼不畫了呢?”

孩子說:“我覺得繪本好看,所以和他們 一起看繪本,就沒畫了。”

上面這個案例,就屬於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大大降低了人們完成任務的效率,引發了許多的拖延行為。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由於任務時間過長,幼兒的大腦發育尚未完善,幼兒維持注意力的能量不足。

二是幼兒對當前活動內容或任務不感興趣,因此幼兒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當幼兒注 意分散時,幼兒執行當前任務的動力就會下降,轉而去做別的他感興趣的事,從而造成拖延行為。

由此可見,注意力品質是影響幼兒拖延行為的因素之一。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三種方法讓孩子杜絕拖延,提高時間知覺水平是關鍵

當幼兒出現拖延行為時,如若不及時進行糾正,其行為可能形成習慣,並延續到成年,會對個人生活和心理造成影響。

1、正念訓練,提高專注力

正念是指個體有目的地把注意力不加評判地保持在當下的體驗上, 並對當前心理事件進行覺知 的一種方法。

之前正念訓練多用於成人訓練中,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通過正念訓練也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專注力。

家長在家可以做“青蛙靜坐”,創造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像青蛙一樣蹲著,關注呼吸。

在正念練習中,家長要提前準備好音樂和引導語,讓孩子在無干擾的情境中,關注自己的身體壯體啊。

正念練習,每週要做一次,堅持一個月,孩子專注力提升就會非常快。

2、家庭遊戲,訓練時間知覺水平

有些幼兒由於時間概念不清晰,未理解教師規定的時間限制而無意中產生了拖延行為,並非是那些幼兒有意而為之。

為避免由於這一情況而導致的幼兒拖延行為,應幫助幼兒提高其思維發展水平。

根據皮亞傑幼兒時間概念發展的階段論可知,幼兒在讀幼兒園時,他們的物理時間的概念尚未完全建立,有時會不理解規定的時間是什麼意思。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家長可通過《認識時鐘》的遊戲,讓孩子正確的掌握半點與正點,初步知道時間可以用來做什麼事情。

也可利用《魔力一分鐘》的遊戲, 讓幼兒在動態和靜態環境下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嘗試一分鐘跳繩、一分鐘拍皮球、一分鐘靜坐、一分鐘討論, 理解一分鐘的價值, 合理的利用與隨意的散落, 一分鐘都是一去不復返的, 從而深化幼兒對時間的認識。

3、成長自律表,提高行為健康水平

很多時候孩子拖延,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比如,有的小孩看電視,提前已經約好只看一個小時,但是最後卻還是看了兩個鐘頭。

其實孩子知道不能看太久,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看完電視後還應該做什麼,所以就繼續看了。

由於幼兒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很多時候不能對自己行為進行自我監控,這時就要外界信息的提醒。

而父母的提示,由於標準不一,而且帶有情緒化,孩子很容易產生牴觸心理。

愛撒嬌,說不停也是拖延症的表現!正念訓練可減少幼兒拖延行為

所以,成長自律表就能成為孩子很好的行為“信號燈”。

利用成長自律表,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全天的任務安排,完成任務則獲得貼紅花的獎勵。

例如,在成長自律表中,約定週日8-9點看電視,9-10點讀繪本。父母就提前幫孩子設定好鬧鐘,9點一到鬧鐘就開始響,孩子就要開始看書了。

這種共同約定,同時標準統一,也有合理獎勵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鬧鐘的形式也能強化其對時間的認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