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殺害,為何李白立碑為李建成曾孫?

我喺村姑


  李白是文學的天才,政治的白痴!

  李白自稱李建成曾孫這件事,十有八九為杜撰,造這個謠的人也是豬油蒙了心,竟然將這種帽子扣李白頭上。不過,李白如果真的是李建成的曾孫,說不定他真敢給自己的墓碑上寫個“李建成曾孫”。

  

  李建成何許人也?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長子,同時也是皇帝欽定的太子。

  如果按照劇本來走的話,李建成在李淵死後,妥妥滴當上皇帝。歷史並沒有像他想的那樣走,因為他有一個開掛的弟弟李世民,而且這個弟弟還功蓋蓋住。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失,李建成在爭皇位之戰中被李世民殺死。

  為了斬草除根,李建成的兒子自然一個也留不得。

  從理論上來看,李建成不應該有後代留存後世,即便有,也不敢公開宣稱自己的身份。不過,李白是個奇葩,除了寫得一手好詩、好吃好喝好玩好劍好交朋友之外,其他方面非常幼稚,尤其是政治方面!

  公元743年,也就是天寶元年,唐玄宗向李白發了一道聖旨,令他奉旨進京當官。可把他給高興的,當即寫了一首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其中有一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的這種立體感的高興,一躍於紙上,難以言表。

  

  大才子進宮,唐玄宗當然很高興啦!大有天下賢士皆為我所用的意思,於是,皇帝親自跑到門口迎接這位大才子,並且將親自給他端了一碗羹,以示敬重。皇帝這麼寵幸,李白好好幹就行了唄,可是他偏不。

  第二年,唐玄宗和楊玉環正在嘿嘿嘿,一時興起,讓李白過來作詩一首。李白一點都不含糊,當時就寫了仨給唐玄宗看,皆以《清平樂》命名: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三首詩下來,震驚在場所有,唐玄宗直呼“好詩!好詩!”楊玉環也樂得花枝亂顫。李白這個馬屁,滿分100分的話,應該給他打99分,多一分怕他驕傲。

  但是,李白寫了這首詩之後,真的就驕傲了。唐玄宗有時候叫他來寫詩,他也不去;實在拗不過去了,也是酩酊大醉的狀態;有幾次,還跟唐玄宗的寵臣高力士硬剛,惹得唐玄宗很不愉快,就把他辭退了。

  原本只要把詩寫好就能一路扶搖直上的李白,將前程斷送。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在長安、洛陽再也混不下去了。就捲鋪蓋,帶著老婆孩子去了江南,路上,李白寫了一首《猛虎行》,其中一句: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政府軍和叛軍正打得不亦樂乎呢,李白竟然以楚漢喻叛軍和政府軍,這不是在說安史之亂叛軍和政府軍一樣?虧的是李白跑了,這要是讓皇帝看到,不親手宰了他,也得讓他脫層皮。

  

  這也只是李白花式作死的開始。

  757年,永王李璘割據東南,並且廣招兵馬、接納賢士。李白自上次碰了壁之後,一直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於是,屁顛兒屁顛兒地跑到永王那裡,充當謀士。

  在永王營帳裡,李白再次發揮自己的特長,寫詩: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麾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長安那邊兒唐肅宗李亨已經稱帝,正死命地跟叛軍硬剛,李璘謀反,李白還幫他說好話!唐肅宗李亨沒時間搭理他,一旦有時間,必定拿他樹立反面典型。

  當然了,李白是個政治嬰兒,這一點無可爭議。單純的寫詩,抒發一下對熱點新聞的看法也能理解,但是他千不該萬不該插手政治,還給永王李璘出了一條餿主意:

  

“臣伏見金陵舊都,地稱天險,龍盤虎踞,開扃自然。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永嘉南遷,未盛於此。”

  這段話的意思是,讓李唐王朝放棄中原,以長江天險為憑,將朝廷南遷。這種話放在亂世,皇帝說了是高見,臣子說了可能就是謀反。

  倒黴催的是,李璘竟然同意了李白的觀點!如此一來,李白謀反便被實錘。

  不過,永王李璘也是個不中用的傢伙,剛造反沒幾天,就被李亨一巴掌拍死。李白見勢不妙,拔腿就跑,逃到潯陽,還是被逮著了。

  唐肅宗一怒之下,下令處死李白。還好李白雖然政治覺悟低,朝廷裡認識的朋友卻不少,在大家的辯護下,李白雖被赦免罪行,但也要流放夜郎。

  

  在僅剩的歲月裡,李白竟還想著當官。還好,由於某些原因,李白未被錄用,否則真不知道他會惹出死命麻煩。

  終其一生,李白都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奈何,詩人終究是感性動物,政治於他而言,並不適合。倘若,李白真的是李建成的曾孫,年輕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將這一點公開,以抱大腿的姿態實現自己的理想。

  李白這一輩子,吃虧在沒掂量自己的斤兩,終不然,會如此落魄的收場?


敢問上天是否有仙


李白是李建成曾孫這一說法看似荒誕,卻並不是空穴來風。諸如陳寅恪和郭沫若等人曾寫文討論李白的身世問題,但至今仍無定論。根據現有資料,可以確定李白是涼武昭王九代孫,西漢名將李廣二十五世孫,但關於李白五代以內的記載就模糊不清了。

問題中所說的碑文指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裡面這樣描述李白的身世:李白的先祖在隋末時流落到了西域碎葉,並隱姓埋名,後來在神龍年間回到四川廣漢。李白出生時,其父李客指天枝才恢復了李姓。

而李白好友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也有相似記載: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大意為李白家族本是顯貴出身,但先祖因罪流放至西域並隱姓埋名。直到神龍年間才回到蜀地並恢復李姓。

以上記載中都提到李白的先祖曾因罪流落到了西域,並隱姓埋名。可見李白先祖的罪名一定非比尋常,不然不會隱姓埋名,直到五世之後才敢回到四川。那麼到底是何種罪名呢?

有人認為李白的先祖是李建成之子李承宗的後代,為逃避李世民的追殺而流落到西域並隱姓埋名。

據史料可知,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時,全家男口被李世民誅殺。包括他的次子李承道、三子李承德、四子李承訓、五子李承明和六子李承義。

但他的長子李承宗在玄武門之變前就已經病故,他的後代可能因此成為漏網之魚。如果推斷屬實,那麼關於李白身世的種種記載就說得通了。

特別是李白父親在李白出生時指天枝恢復李姓這一行為,這裡的天枝就可以理解為李唐皇室的支脈,也就是李建成之子李承宗的後代。而李白很可能將其告訴他的好友,所以他們才對此諱莫如深,一筆帶過。

不過這種說法只是一種猜測,並無根據。


石頭說歷史


關於李白的身份,學界一直存在疑問,與此相關直接研究的論文至少有三四十篇,其中不乏陳寅恪、郭沫若等名家,亦不僅有大陸學者,臺灣學者乃至國外的日本等學者都有所研究。

一般認為,確定李白的具體身份,離不開李白族叔李陽冰的《草堂集序》與李白身前好友範倫之子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兩篇文章,前者是李白健在時所作,後者是依據李白長子伯禽所言,可信度比較高。此外,魏顥的《李翰林集序》以及李白詩文自述都是不可或缺的史料。依據這些史料,可以明確知道李白是十六國時期西涼李暠九世孫,是西漢李廣的二十五世孫。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前李白的身份至少有三種:

其一,“胡人說”,最早提出此說的是陳寅恪,但此說與上述史料相違,在後來被很多學者否定。

其二,“宗室說”,其中最主要的是認為李白是李建成玄孫,李建成長子李承宗因早逝,所以其子在玄武門之變中逃往西域,後建成孫、承宗子李客歸蜀,李白即為承宗孫(李淵——李建成——李承宗——李承宗子——李客——李白)。當然,這種說法也遭到了不少學者的反對,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身份的歸屬主要來自於推斷而無實際的證據,相反,正因為屬於玄武門之變的後續,李白又是影響力極大的人物,所以這種說法反而得到極大的宣揚。

此外,還有認為李白屬於越王李貞之後、李達摩(李淵祖父李虎之侄)之後、李淵四子蔡王李蔚之孫李瑗之後等等。

其三,李軌後裔,李軌曾在隋末稱“大梁皇帝”,後兵敗子弟皆被誅,李白的先人或是其後裔。但李軌與李淵並沒有明確記載的血緣關係。

當然,還有李白為李抗後裔,西涼之後,李暠之孫李重耳和李抗南奔仕宋,李淵為李重耳五世孫,李白可能為李抗後裔;李豫後裔,李豫是李暠第七子,李白是其八代孫;亦有稱李白為李陵之後等。

但上述所有身份,既有贊同者,又有懷疑者,目前只知李白為李暠九世孫,是西漢李廣的二十五世孫,其具體身份仍待考證。而認為李白是李建成玄孫的觀點亦難以為信。


楚邾


關於李白的身世,確實是一個謎,但李白是李建成曾孫的說法基本可以排除。

關於李建成之死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兄弟鬩牆中,李建成毫無準備,就被弟弟李世民一箭射殺。

估計在他煙氣之前,心中一定後悔,沒有早下手為強。

李世民幹掉李建成後,立刻命人趕赴太子的東宮,把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全部格殺,並且連同李建成全部開除皇室宗籍。

斬草不除根,早晚留禍根,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可見一斑。

關於李建成子孫

史料明確記載,李建成育有6子,長子李承宗在玄武門之變的六年前便已去世,所以玄武門之變時,李建成有5個兒子健在,分別是:次子安陸王李承道、三子河東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訓、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鉅鹿王李承義。

李建成的5個兒子當時年齡多大?是否有子孫?這些子孫是否被李世民除根?史書沒有明言。

李建成出生於589年,他的妻子鄭觀音出生於599年,嫁給他時16歲,可知李建成娶鄭觀音時已經26歲,這在古代是大大的晚婚,但李建成此前是否有過婚姻,不得而知。

當李世民派人去殺李建成兒子時,5個兒子中年齡最大的李承道,對來人說:“父親被殺,做兒子的哪能逃跑。視為不孝。我身為太子之子,只求饒我母親一命”,遂自殺。

李承道在遺言中沒有提及自己的妻子、孩子,可見當時應還沒有家室,李建成的其他4個兒子年齡更小,更不可能有子孫了。

所以說,李建成及其5個兒子被殺後,完全斷子絕孫了,李白是李建成子孫的說法,至少從血統上而言,完全是不可能的。

關於李白的身世

但是,李世民後來恢復了李建成的皇室宗籍,追贈為皇太子,到後來,李世民甚至把自己的第十三子、趙王李福過繼給李建成為嗣子,這樣從法理上,李建成又有了子孫。

不過李福沒有子孫,也絕嗣了,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又把李世民第七子、蔣王李惲的孫子李思順過繼給李福為嗣子,這樣一來,李建成一脈又續上了。

李白的身世一直是個謎,有人說他是胡人後代,有人說他是李唐宗室後人,有人甚至直接點明他是李建成的後人,如韓維祿《李白“五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

我們已經分析過,李建成沒有留下任何親生子孫,所以李白不可能是李建成血統上的子孫,除非李白是李建成嗣子(李世民第七子、蔣王李惲的孫子)李思順的後人。

但是,李白在公元701年出生時,李思順還沒有過繼給李建成為嗣子,如果李白是李思順的後人,史料一定可以記載地十分明白,不至於讓李白的身世成謎。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李暠是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的立者,被唐玄宗李隆基認定李氏的先祖,追尊為興聖皇帝,唐高祖李淵是李暠的七世孫,那麼李世民就是李暠的八世孫,李白比李世民低一輩,應該稱李世民為族叔。正因為如此,唐玄宗李隆基才把李白認定為皇室宗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題主所謂立碑表述不清楚,試解之可能指生前好友範倫之子範傳正所立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裡面有關於李白家世的記載: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

出自李白之子手疏的譜牒“紙壞字缺,不能詳備”,只能“約而計之”,李白的姓又似並非本姓而是所謂“指天枝以複姓”,顯得非常詭異離奇。

李白的朋友當塗縣令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則是這麼記載的: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無論是李白生前的朋友,還是從關係很近的李白兒子孫女這裡得到的信息都比較類似,顯得語焉不詳又矛盾重重,所以後人通常都以為是李白炎炎大言攀龍附鳳,不是很相信這些記載。

後來,臺灣學者羅香林先生、褚問鵑先生、鍾吉雄先生一致認為李白是李唐宗室子孫,不是唐太宗的曾侄孫就是玄侄孫。於是,上述文獻中語焉不詳的詭秘之處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釋。

韓維祿先生撰文《李白“五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1期)論證李白是李建成第五代玄孫;徐本立先生撰文《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

《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國李白學會第二屆年會紀事》)同樣認為李白應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李虎七世孫、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兩篇論文都對《草堂集序》和《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關於李白家世記載的含混不清之處做出瞭解釋——李白因為是隱太子李建成的直系後裔,家族是從亡命的中亞地區潛回蜀地,所以連本身的李姓也要以指李樹或者指天枝的方式複姓,譜牒世系更是故布迷陣。

至於題主說到的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殺害,李白一系又是怎麼逃出生天的?

答案是:李建成626年被誅的五子包括次子安陸王李承道、三子河東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訓、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鉅鹿王李承義,但不包括早卒的長子太原王李承宗,李承宗在620年至626年之間病故,其子或遠離長安,或被親舊藏匿,成為漏網之魚。

李白有子伯禽早亡,但亦有孫壯遊在外,其孫女參與負責遷葬等事宜不代表他絕嗣,所以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的“絕嗣之家,難求譜牒”比較大的可能是指先世滿門被誅,宗室屬籍被除,“紙壞字缺,不能詳備”,是李白家族的難言之隱,也是其朋友們在唐朝政治環境下忌諱。

當然,這只是上述包括臺灣學者羅香林先生、褚問鵑先生、鍾吉雄先生以及韓維祿先生、徐本立先生從不同角度的一家或幾家之言,只能提供大家參考,既非主流學術觀點,更非定論。


談古論金


不知道李白為李建成曾孫的石碑在什麼地方,要是真的,倒很想去看看。

李白家族的世系到現在都是一筆糊塗賬,連李白在哪裡出生都沒搞清楚,他要是李建成的曾孫,這個問題還用爭議嗎?



李白的出生地說法很多,有說生於中亞碎葉城的,有說生於四川江油的,也有說生於新疆的。莫衷一是。

歷史書上的說法是李白生於中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寫過一篇《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說李白生於四川。

按說族叔說的話應該是真的,可是這個族叔也不知道是多麼遠的遠房叔叔,壓根就沒見過小時候的李白,他聲稱是和李白在一起喝酒時聽李白自己說的。

且不說到底有沒有這回事,這個李白的族叔居然在《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裡面把李白的出生年份都搞錯了,這篇東西有多少可信度,可想而知。

(李淵)

李白死了近百年後,有個叫範傳正的給李白寫了個墓碑,上面說李白生於中亞碎葉城。

據說範傳正是李白的鐵粉,曾親自拜訪過李白的兒子伯禽,李白生於碎葉城,是伯禽自己親口說的。

鑑於範先生給李白寫的墓碑上的其他情況基本屬實,這人又是李白的鐵粉,沒必要篡改偶像的簡歷,所以他這個說法歷來被史學界所接受,官方也承認李白生於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

吉爾吉斯斯坦也加入了一帶一路,托克馬克市為了發展旅遊,據說還建了李白的紀念碑之類東西。

李白的祖先是誰,也是個糊塗賬。鑑於古人喜歡拉虎皮當大旗,總喜歡拉個歷史名人當祖宗,所以糊塗也不奇怪。

李白自稱是漢代飛將軍李廣之後,涼昭武王李暠的九世孫,這個說法多次在李白的詩歌和信件中提到,咱們就姑且把他算做李暠的九世孫吧。


(李建成)

找親戚的不止李白一個,唐高祖李淵找的祖宗也是李廣。

據李淵說,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涼昭武王李暠的七世孫。

這個輩份怎麼算?要是真的,那李白和李治是兄弟輩,李白管李建成得叫族叔,李白咋的就成為李建成曾孫輩了呢?

據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他是李暠的兒子李恂這一支的,後來遷到碎葉城的;而據李淵說,他的祖先是李暠的兒子李歆這一支,李歆和李恂又能是親兄弟。

如果他們說的都是真的,那李白就是李淵的侄孫輩,是李建成、李世民的侄子輩,和唐高宗李治平輩。

不過要說明的是,李白這個輩份,也就是他本人拿著說說,李唐政府是不承認的,不然李隆基得管李白叫叔爺爺,李白好意思調戲侄孫媳婦楊玉環麼?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老張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最近似乎跟李白特別有緣,回答了多個跟李白相關的問題。這道題目說李世民殺害了李建成5個兒子,這沒錯。但是,說李白立碑說自己是李建成曾孫,這不準確。

且不說李白生前沒有為自己立碑。就是李白死後其墓碑碑文也沒有說他是李建成曾孫。李白墓在今安徽當塗,在墓園的《李公新墓碑》碑文中,說“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因為李白屬於“絕嗣之家,難求譜牒。”根據李白孫女在箱子中找到的李白兒子伯禽的手書,“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

這個涼武昭王,名叫李暠,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後來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後,將李暠定為自己的先祖,李淵是李暠七世孫。李白“約而計之”大約屬於九世孫,也就是李淵的孫子輩,李建成的子侄輩,而不是題目所說的曾孫。

且不說是兒子還是曾孫,李白跟李建成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現在並無明確的史料記載或者考古發現能證明,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

李白一生狂放,有時候喜歡大嘴巴,對於自己的身世籍貫他雖然也曾在詩文中寫到過,但是由於他的大嘴巴不嚴謹,經常隨口亂說,導致他自己的記載反而不太可信。例如,李白曾說過自己是山東人,雖然此山東不一定是今天的山東。

目前,對於李白身世的研究,業內認為畢竟靠譜的是李白族叔李陽冰的記載,這是李白畢竟尊敬的一位本家叔叔,也是李白臨死前的託付人,他對李白的身世應該是比較瞭解的。李陽冰在《草堂集序》裡說,也說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孫,祖山因無辜獲罪逃往西域碎葉城,後來唐神龍年間秘密返回中土居住在巴蜀。因為當時還是大唐年間,李陽冰對於李白身世的描寫比較籠統,而且有些地方使用了上古代指的方式,似乎不太方便直說。

鑑於此,再加上當年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雖然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的諸多子孫,但是李建成有一個長子叫李承宗,在玄武門之變前就已經去世。於是有人猜測,李承宗或許會讓某個女子懷孕跑到西域去秘密生下一個孩子,後來又秘密返回中原到了四川定居。

但這僅僅是猜測,並沒有任何記載和考古發現可以佐證。

其實,對於李白的身世一直以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除了上面的“宗室說”之外,還有“胡人說”說李白是胡人血統只是後來漢化了。還有的說他是隋末曾自稱“大梁皇帝”的李軌的後代。


南京老張


而李白的身世就比較複雜了,李白祖居西域,其幼年在西域度過,又因李白生性放蕩不拘,到處漂泊,並且很少透露自己的身世,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很明顯的證據或者史書記載說明李白的身世。

所以說李白是李建明的曾孫是缺乏事實依據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我們國家都有認祖的傳統,像劉秀亮出西漢皇族招牌,劉備自認漢朝宗室後裔,匈奴人劉淵認劉邦為祖宗,楊堅正名自己是漢太尉楊震子孫。


大漠史記


這是本世紀最可笑的一個問題,它引出了本世紀最可笑的一班所謂的磚家學者,寫出了一大堆本世紀最可笑的論文,可能還包括書籍。

下面就讓我們來對這件事情做一個回顧。看看到底有多麼荒唐。


李白生前好友範倫之子範傳正所立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寫出了李白的身世:“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

此外李白的朋友當塗縣令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也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以上的記載本來很是平常,但是!但可是!可但是!

1984年幾個所謂的臺灣學者羅香林先生、褚問鵑先生、鍾吉雄先生一致認為李白是李唐宗室子孫,不是唐太宗的曾侄孫就是玄侄孫。於是,上述文獻中語焉不詳的詭秘之處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釋。具體詳見下圖

首先在褚問鵑先生的文章中內述羅香林的觀點為:李建成的太子妃將李建成的“獨子”交給一名宮女急奔李淵宮中躲避,然後出城望西域而去。

作為一個寫出《李白身世的研究》的所謂學者,居然相信並引用這段錯誤百出的話,不得不懷疑是智商低還是身份為假?

首先眾所周知,李建成六個兒子,長子早卒,五子被李世民所誅!李建成只有一個太子妃——鄭觀音,根據鄭觀音的記載,六個都是她的兒子,玄武門時她28歲,老大李承宗早卒,老二李承道十一歲,羅先生居然寫獨子,史盲?

然後,李淵在玄武門之後已被控制,而且從太子府往李淵宮中必然要經過玄武門!這位宮女居然把孩子往李淵宮中送去躲避?是宮女傻還是這羅先生傻?居然最後還能出城望西域而去??!科幻小說看多了?腦袋被門夾了?

而這位寫出《李白身世的研究》的所謂學者——褚先生,居然不加任何意見地引用了?估計也是史盲!就這水平居然還研究?

然後是鍾吉雄先生,說李白可能為建成或元吉的曾孫,在玄武門之後被廢為庶民。這更是荒唐之極的事情,玄武門之變後,建成和元吉兩家十個男孩子都被誅殺!根據記載老大李承宗早卒,老二李承道十一歲,哪來的兒子,哪來的建成或元吉的曾孫?更何況還不是被殺而是被廢為庶民??很顯然這位鍾先生也是史盲!

事情到了這裡似乎已經結束了,然而,更加奇葩的事情出現了!

1988年韓維祿先生認為李白“五世為庶”,所以他是李建成的玄孫。

持同樣觀點的徐本立1990年發表《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亦認為李白應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太祖李虎七世孫、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

關於這兩位,很顯然,徐本立說李白是涼武昭王十二世孫,與範傳正及李陽冰所述涼武昭王暠九世孫矛盾,要知道,輩分是不可能亂講亂寫的,所以,這位徐先生,當然也是史盲!

韓先生的算術就更是體育老師教的了,玄孫就是孫子的孫子,既然“五世為庶”,那李白作為李建成的玄孫,就意味著,李白的爺爺的爺爺(按韓先生的所說就是李建成)已經被廢為庶,很顯然,李建成已在玄武門被殺,不可能“為庶”,且在貞觀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追諡“隱”。所以,韓先生也是史盲!

最後,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李白:

首先李白生於701年,他是涼武昭王暠九世孫,(關於這一點,他的兩個朋友說法一致,顯然不可能是假的。)距離李建成被殺已有75個年頭,古人結婚早,75年相差四五代應該差不多,而李淵是涼武昭王暠六世孫,李建成是七世孫,生於589年,李建成和李白差兩代,卻差了112歲,再加上李建成最小的兒子與李建成不過差三十多歲,而這些兒子都死了,也就意味著,拋去其他因素,李白的老爸得在八十歲以上到一百歲左右生下李白,才有可能接得上。所以,這種可能性。。。。。可以完全忽略。

其次,李白“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很顯然,與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初嚴重不符。

第三,李白“五世為庶”,與李建成的兒子或早卒或被誅嚴重不符。

第四,李建成及李元吉的兒子被殺時最大隻有十一歲,不可能有男性後代!且根據記載也沒有男性後代!

第五,李建成的大兒子李承宗“早卒”,鄭觀音在玄武門之變只有二十八歲,李承道才十一歲,李承宗死的時候最多十一二歲左右,哪來的兒子?當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李承宗的兒子!

綜上所述,在認定李白的身世為真的前提下,李白不可能與李建成有任何的直屬親戚關係。我認為李白很有可能是李淵的旁系親戚,至於有多遠,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了。

但是這些所謂的磚家,才是真正令人作嘔的磚家!


明月山脈


李白一生寫下了無數詩句,這些詩句至今被人們所喜愛。從李白的詩句中不難發現,他是一個豁達樂觀的詩人,而且在字裡行間也透露了一種豪邁之氣。對於李白作品感興趣的讀者也希望對詩人一生的經歷有所瞭解,可是讓人們感到疑惑的是,有關於李白身世的介紹卻少之又少,而且李白在世時對自己的身世也很少提及,似乎是在規避什麼一樣。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李白就是李建成的曾孫,並傳李白曾經為李建成立碑以表懷念之情,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在一些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到關於李白身世的描述,有的認為李白就是李廣的後代,而且李白也曾因此而感到驕傲。但是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關於李白身世的一些介紹,從這些內容中可以感受到李白的身世可能並不是那麼簡單,按照《新唐書》的說法,李白是涼武昭王的第九代孫,這個涼武昭王雖然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大,但是他曾經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當過皇帝,因為這個時代比較混亂,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位皇帝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涼武昭王其實還沒有李廣有名。但是無論如何,如果按照資料記載的說法來看,李白也算是帝王之後。

如果再往下繼續推還會有更加驚人的發現,原來這位涼武昭王的後代中有一個人十分了得,他就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涼武昭王的第8代後人,而李白就是第9代,可以和李世民攀上親戚可見李白的家族背景十分強大,而李白可以成為詩仙也不足為奇了。

另外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李白就是李建民的曾孫,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當時李世民已經在玄武門之變中將李建民的兒子都殺死了,那麼李白這個曾孫是哪裡來的呢。這種說法認為李建民其實還有一個早逝的兒子叫做李承宗,他在離世前留下了後人,他不在被屠殺的名單中,所以他的後代就活了下來,而李白則是屬於這一脈。

但是這些說法都沒有確鑿的根據,只能確定李白和大唐王室之間是有血脈關係的。直至後來有人發現了李白的家譜才將真相揭曉,原來他並不是李建成的曾孫,而是李淵的第二十個兒子滕王李元嬰的後人,因此傳言李白給李建成立碑的說法並不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