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聚焦上海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總書記的囑託

2018年11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通過大屏幕瞭解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情況。總書記強調,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上海要繼續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昨天,總書記在聽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彙報之後又強調,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把分散式信息系統整合起來,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幹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

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奮鬥是奮鬥者最青春亮麗的底色。

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惟有奮鬥才能烙下深刻的印記。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牢記總書記對上海的殷殷囑託與深切期望,黃浦江兩岸澎湃著幹事創業的幹勁和激情,用奮鬥為這座城市不斷增色提亮。

這一年,上海發力“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啟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以數據為基石,以改革為動力,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昨天,總書記在聽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彙報之後又強調,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把分散式信息系統整合起來,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幹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

重任在肩,上海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

大數據在交換中“活”起來,城市管理“越來越懂你”

1個市級和16個區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累計實現數據共享交換5.57億餘次,調用國家數據353.55萬次

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指揮大廳中央,巨大的電子屏幕幾乎佔據整個牆面。時間每滴答一秒,屏幕上的浦東全境動態信息地圖就會實時更新一次。

“聞”得到煙霧、“看”得到危險、“嘗”得出水質……一年來,實現迭代升級的浦東城運中心“頭腦”變得更加敏銳智慧。4萬個物聯感知設備、億萬字節大數據,於無聲處關注著城市運行的“脈搏”與“心跳”——在大數據支撐下,城運中心已在城市環境、城市運維等六大領域研發出50餘個智能化應用場景,並實現了“問題發現智能化、處置流程標準化、核查結案閉環化”的“小目標”。

今年8月,超強颱風“利奇馬”來襲,浦東城運中心“徹夜未眠”:分佈在轄區各處水閘、海堤、下立交的傳感器實時發回信號;屏幕上實時更新著道路積水、樹木倒伏等各種信息……每隔一段時間,城運中心就會生成基於數據分析的統計情況,並交由專業部門的核心團隊決策,形成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再發往各街鎮。“和過去颱風天擺開一排電話,憑經驗篩選信息作預判相比,‘城市大腦’的優勢在於對海量數據信息的快速處置分析能力。”浦東新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王礌說,“在各方面數據實現共享的基礎上,‘城市大腦’可以彙總分析,從中捕捉到趨勢變化,幫助專業團隊作出更精準的判斷。”

對城市管理者而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讓“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變得更加可行。入駐市北高新園區的上海市大數據中心,目前已實現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四大基礎數據庫的數據歸集和互聯互通,並持

續強化政務服務、市場監管、城市運行、公共信用等主題庫建設和應用,旨在打通各部門的“信息孤島”,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拆除部門管理“籬笆”,目前上海已建成1個市級和16個區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累計實現數據共享交換5.57億餘次,調用國家數據353.55萬次,通過數據共享精簡辦事材料,減少不必要的證明,簡化各類申請表格填報。

數據在交換中“活”起來,政務AI(人工智能)因此變得“越來越懂你”——通過深度挖掘,“一網通辦”不斷為用戶進行多維度“畫像”:網上辦理事項,不需要繁瑣鍵盤錄入,系統會自動幫助用戶完成表中身份證、地址、證照等基礎信息的填寫,節約了大量時間;根據歷史搜索主題,主動推送相關服務鏈接……“政務服務像網購一樣方便”,正快步走向現實。

部門之間“肩並肩”,刀刃向內優化再造服務流程

今年,聚焦群眾反映突出、涉及跨部門、具有代表性的100個事項,重點推動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確保群眾進一網、跑一次、能辦成。目前,100個事項中,88個已明確改革方案

就在今年9月,“一件事一次辦”主題式服務在上海“一網通辦”總門戶上線啟用,徐彙區和長寧區成為首批線下服務試點:過去開飯店,需要到相關部門跑6次、遞交31份材料、核驗3次、花費58個工作日;而如今,只需線上遞交12份材料、線下核驗一次、10個工作日,就能完成開飯店相關手續。

用戶體驗的便利,立足於服務後臺的科學設計,根本上是“刀刃向內”深化政府職能轉變。上海的“一網通辦”,去年“啟動”,今年“攻堅”,重點聚焦“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以申請開飯店為例,依託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這個平臺,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坐到一起,現場聯合攻關,不僅相互之間“通了氣”,還“肩並肩”——該取消的堅決取消、該歸併的堅決歸併、該整合的堅決整合,能“並聯”辦理的事項堅決不“串聯”。

一年來,上海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以“雙減半”(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限減少一半、提交材料減少一半)和“雙100”(推進100個業務流程優化再造事項落地,新增實現100項個人事項全市通辦)為抓手,全力推進業務流程再造。今年,聚焦群眾反映突出、涉及跨部門、具有代表性的100個事項,重點推動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確保群眾進一網、跑一次、能辦成。目前,100個事項中,88個已明確改革方案。上海提出,要以更大決心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業務流程再造,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推動系統集成、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以最大努力歸併可以歸併的業務、簡化可以簡化的流程。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這“兩張網”不僅僅是技術應用上的迭代升級,更是深層次的改革創新,要求各條塊、各部門樹立“一盤棋”意識,在創新再造中提升效率,在統籌協作中加強融合,以改革提效能、增活力。

今年以來,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相關部門積極推進城市運行管理平臺系統建設,硬件、軟件和數據基礎逐步夯實,初步建成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聯動處置系統。在靜安區靜安寺街道,業已上線的城市綜合管理系統將在今年底前實現24小時全天候運行。隨著電梯安全、違法建築治理、玻璃幕牆安全監管、群租綜合治理等多個應用場景嵌入系統,各職能部門的協同作戰也已著手開展。街道城運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城市管理多是以部門職責為出發點,各部門根據分工各司其責。“單兵作戰”的結果,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理措施比較碎片化。而如今以事項管理為出發點,房管、公安、城管執法等城市管理一線部門一起入駐、聯席指揮,共同為社區精準畫像,為解決城市管理中的頑症提供了可行路徑。

“兩張網”效果打動人心,梧桐樹下隨處感知城市溫暖

全市車輛擁堵指數下降15%,平均車速提升10%;3400餘個居民小區升級為智能安防社區,降低了入室盜竊發案率,破解著獨居老人看護、停車阻塞通道、高空拋物傷人等社會治理難點

跑幾次窗口、花個把小時,開出一紙證明,曾是許多人習以為常的經驗。如今,在上海,戶籍證明等22種最常用的證明全面實現在線開具,“零材料”“零跑動”將成為開證明的常態;

曾經,駕駛人未隨車攜帶駕駛證、行駛證就要被處以記分、罰款的處罰;如今,面對交警路面檢查,駕駛員只需打開手機中的“隨申辦”App或微信、支付寶小程序,實現“電子亮證”;

第二屆進博會即將在滬開幕。基於“一網統管”帶來的技術支持,上海公安部門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僅在開幕式採取安保一級勤務,管控區域從去年的5平方公里縮小至2平方公里,其餘時間原則上不採取區域管控。

……

一座城市的動人之處在哪裡?對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而言,詮釋這個話題的答案多維而豐富。但最直接的答案,一定在生活和工作於此的人們的感受中。

比如,上海市民從一個App中可以感覺到生活的便捷。依託“一網通辦”建設,上海政務服務已基本實現“線上進一網”“線下進一窗”。平臺接入2113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行政審批事項全覆蓋。其中,1543個事項具備全程網辦能力,佔比73.02%;1957個事項具備最多跑一次能力,佔比92.62%。而老百姓安裝一個“隨申辦”App,就可以把政務大廳“裝”進口袋——手機不僅瞬間就變成一個集身份證、居住證、駕駛證等電子證照於一屏的“證件包”,辦證照、查檔案等各種事項也能隨手辦、隨時辦。

“一網統管”建設推進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越來越豐實。陸家嘴區域,開車上班的白領們發現,雖然這裡車流量依舊很大,但通行狀況明顯好轉。“簡單來說,紅綠燈不再只是‘燈’,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數據,運用‘公安大腦’進行研判,給出信號控制的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運行“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以來,全市車輛擁堵指數下降15%,平均車速提升10%。放眼全市,上海已有3400餘個居民小區升級為智能安防社區,加裝了智能門禁、“微卡口”等安防“神經元”,不僅降低了入室盜竊發案率,獨居老人看護、停車阻塞通道、高空拋物傷人等社會治理難點、痛點問題,也正得到一一破解。

生活、紮根在這片熱土上,無論普通市民,還是創新創業者,都有共同的感受:梧桐樹下、黃浦江畔、萬千弄堂馬路間,在這座城市中行走,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點滴變化與溫暖,最能打動人心。

實現“小目標”

■4萬個物聯感知設備、億萬字節大數據,於無聲處關注著城市運行的“脈搏”與“心跳”——在大數據支撐下,浦東城運中心已在城市環境、城市運維等六大領域研發出50餘個智能化應用場景,並實現了“問題發現智能化、處置流程標準化、核查結案閉環化”的“小目標”

“一盤棋”意識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這“兩張網”不僅僅是技術應用上的迭代升級,更是深層次的改革創新,要求各條塊、各部門樹立“一盤棋”意識,在創新再造中提升效率,在統籌協作中加強融合,以改革提效能、增活力

變化與溫暖

■生活、紮根在這片熱土上,無論普通市民,還是創新創業者,都有共同的感受:梧桐樹下、黃浦江畔、萬千弄堂馬路間,在這座城市中行走,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點滴變化與溫暖,最能打動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