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窑洞小镇:住户拒绝回到地面居住,如今游客需付费才允许参观


巴利勒离非洲摩洛哥古城菲斯并不远,40公里的距离却是两处不同的世界,相比较菲斯的游人如织,这座散落在阿特拉斯山脉山麓的小镇却显得十分宁静。【摄影:Werner,环球旅行摄影师|来源:去驴行】

依山而建的巴利勒,很少被外界所知,每年到访的游客量也屈指可数,或许是因为鲜少被外界打扰,相对于菲斯本地居民的印象,巴利勒人给我们的印象更为朴实热情一些。

当地除了闻名摩洛哥的耶勒巴纽扣,吸引游客最多的便是地下洞穴住宅。数百年前,移居到这里的人们依山凿通了一个个窑洞,如同我国黄河高原上的窑洞,这座大山曾有过密密麻麻的洞口,地下空间冬暖夏凉,为无数的家庭提供了温馨的栖息空间。

但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地下空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且随着现代居住空间理念的改变,人们早已搬离了地下空间。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窑洞早已坍塌。

当这片地下住宅开始凸显它的文物和旅游价值时,残存下来的地下空间已为数不多,只有少数家庭因为坚持住在地下洞穴里,拒绝回到地面上居住,才有幸地保存下来。

现在,这些窑洞已十分珍贵,它保留了当地居民独有的文化习惯,是吸引游客到巴利勒最大的动力。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止可以近距离参观窑洞,还能够得到主人家热情地招待。

洞穴居民的坚持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向导带来游客参观时,他们能够得到一笔不小的“门票”费用。但由于保留下来的窑洞数量有限,所以这片罕见的凿山窑洞知名度并没有走向世界,甚至在摩洛哥也极少数人知道。

所以大部分时间,这座小镇静悄悄的,老街巷子上除了本地居民外,鲜少有外人走动的身影。对于喜欢摄影和对人文历史有所好奇的游客,这样的小镇可以走上一天也不会觉得疲惫。

从窑洞到地面生活,酷爱色彩的摩洛哥人,也在这座大山上盖起了五颜六色的房子。但遗憾的是,相比较舍夫沙万幽蓝散发的浪漫色彩,小镇的建筑大部分十分衰败,不少住宅的外墙剥落,从外观上看更像是危房。

有些住户离开了这片世代生活的小镇,也有些人选择去菲斯,或者更远的国家寻找一些工作机会。所以小镇上的男性青年并不多,大都是妇女、小孩和一些留守的老人,沿街走去的安静,令人不由得生出一种孤独感。

小镇的所有的人气都集中在集市上,拥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让小镇的农业产量十分可观,集市上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道出了小镇居民的另外一种富裕。

小镇的生活,也许并不如发达国家富饶,交通、居住环境、教育等远远不及,但世代生活在镇上的人们,对眼前的生活似乎已经十分满足,这些平凡却能够感染人的笑容,就已是最真实的答案。【图片为瑞士摄影师Werner独家授权去驴行,版权归其所有,禁止转载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