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發現的隋朝糧倉,經歷千年風雨後,仍能發芽結果

現在人們的生活比過去要優越很多,食物的儲存週期也比以往長了不少,但河南發現的一處千年倉糧,卻令眾人震驚不已。糧食未爛反而儲存完好,這讓我們不得不敬佩大自然的神奇與植物的頑強生命力。當然,這也與古人的智慧密不可分,但如此不符合常理的現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河南洛陽發現的隋朝糧倉,經歷千年風雨後,仍能發芽結果

當時,我國的鐵路工程正搞得熱火朝天,連接河南與湖北的鐵路也開始著手修建。而修到十六朝古都洛陽時,施工隊卻有了驚人的發現。洛陽作為古都歷史悠久,出土過數不勝數的文物。於是,考古專家立刻來到現場進行調查,原本大家都覺得,一座古墓又要重建天日了,但事實卻與其相反,原來這竟是一處巨大的隋朝糧倉。而且還是隋煬帝特意指定的國家糧倉——含嘉倉。

河南洛陽發現的隋朝糧倉,經歷千年風雨後,仍能發芽結果

裡面有著幾百座糧窖且規律排列,並且還有詳細的糧簿。而且,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這個糧倉裡的數萬斤糧食雖然已經碳化,但仍保存完好。科研人員取走部分糧食後精心培育,糧食不但發芽生根,茁壯成長,最後還開花結果。這樣的發現,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因為按照常理,糧食經過千年早該腐爛殆盡,於是專家開始積極尋找原因。之後,發現糧倉獨特的結構起到了巨大的保護作用。

河南洛陽發現的隋朝糧倉,經歷千年風雨後,仍能發芽結果

糧倉內壁曾用火烤因此變得乾燥,防止了糧食受潮。並且古人選用一層席一層糠,再加一層席的方法,將糧食嚴嚴實實地保護了起來,防止了外界空氣將其氧化。再加上植物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缺少水分時會進入休眠狀態,因此這些糧食依舊可以復活。古人雖不瞭解這些化學現象,但他們憑藉生活的豐富經驗,鑽研出了一套實用的保存方法,著實令人佩服,而這座糧倉也是功不可沒。

河南洛陽發現的隋朝糧倉,經歷千年風雨後,仍能發芽結果

隋唐時期作為國家糧倉,維持著皇家與臣子的生存。唐朝甚至有一時期,含嘉倉的食物儲量直達全國糧倉的一半。一直到宋朝,由於遷都於汴梁,含嘉倉才卸下了國家糧倉的稱號,逐漸被停用直至被埋於地下。好在現在人們終於發現了它,而如今它也依舊發揮著它的研究價值,大家對含嘉倉的發現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