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柯桥奏起欢乐交响

丰收柯桥奏起欢乐交响

遍地金黄稻花香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位于104国道南侧的东湖农场,百亩见方的杂交晚稻田已显金黄,稻株密密匝匝,稻穗沉甸甸,向农户宣告粮食丰收的好消息。“再过几天,这里100多亩水稻就可以收割了,你看现在稻穗颗粒已经很饱满了。”承包户郦永堂望着眼前金黄色的稻田,脸上洋溢着喜悦。

今年58岁的郦永堂是东湖农场的老职工,曾担任过种粮队队长。今年6月,农场其中110亩苗木田的租赁期到期,他就承包了这片土地,迁移了所有苗木,对苗木田表层泥土进行大面积清理整治,引进城市化建设剥离的优质表层泥土进行填充,使这方种粮田基本恢复了原貌。

“我从6月底开始一边土地整合,一边人工种植杂交水稻‘甬优538’品种,因为种植有先后,现在这边的稻穗饱满程度也有了先后。”郦永堂说,从6月底到7月中旬插秧后,灌水、施肥、除草等基本是他一人负责,忙时找几个小工帮忙,经过三个多月的管理,如今,100多亩水稻进入了成熟期。

“预计每亩产量1200斤左右,稻谷烘干后将成为储备粮。”郦永堂说,这些粮食有固定的收购价,到时候能有十几万元的收成,“今年通过‘退林还耕’转型种粮,虽然投下了不少成本,我准备等水稻收割后就播种油菜,到明年春天油菜花成片不但漂亮,收成也会越来越好。”

这几天,在柯岩街道路南村的500亩水稻田里,几台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我们已经收割了100多亩,稻谷收成不错。”路南村村干部介绍,今年500亩田都种植了水稻,有好几个品种,比去年增收不少。“500亩水稻预计能产40万斤稻谷,其中一半加工大米后向村民发放,另外一半加工大米后销往市场,既让村民吃上自己种的大米,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花卉基地种希望

萌芽、打药、施肥……在平水镇剑灶村的海丰花卉基地,种植户张志海和妻子这几天一直在13个大棚里忙碌着。

34岁的张志海老家在四川省阿坝州金川,今年3月来到海丰花卉基地,并承包了13个大棚12亩地。“花圃、大棚等设施都是现成的,还有专家亲自指导打药、施肥,并负责上门收购。”张志海说,虽然是第一次种植花卉,但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收成还是比较可观的。

张志海告诉记者,花卉一年可以种两季,第一季3月份种植下去,7月、8月收获季,产量10多万株;第二季8月、9月种植下去,到12月就可以收成了。“以前在老家务农,外出也就打打零工,承包了这些花卉,收入比老家强多了。”张志海说,现在他们一家三口都来到了平水,孩子也在这里上幼儿园。

随后,记者来到平水镇的浙江海丰花卉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浸泡、预冷、挑拣、包装……工人们正通过机器,熟练地将一枝枝菊花配以杨桐、柃木等组成一捧捧花束,整个空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忙碌的喜悦。

“今年前三季度销售2亿元,其中80%来自花卉。”海丰花卉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丰花卉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统租返包、五个统一、收益兜底”,即公司流转土地,提供所有的设施设备,根据能力大小返包给种植户5到10亩不等的大棚面积,公司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技术作业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物资、统一收购,农户只负责田间管理。如果因为不可抗力造成损失,公司兜底保证农户的收益,目前该公司已联结小农户126户,为农民实现增收4000万元。

榧农喜采“黄金果”

生炒、浸泡、沥水、熟炒……连日来,在稽东镇龙西村,家家户户都在炒制着香榧,到处弥漫着香榧的清香,回荡着村民爽朗的笑声。“这段时间来买香榧的人特别多,我之前炒制的香榧差不多卖完了,现在正打算再炒制一批。”香榧种植户钱康裕告诉记者。

钱康裕在村里种了几十年香榧,目前家里有9棵香榧树,今年香榧青果采摘了2500斤。“收成一定超过往年,虽然采摘辛苦,但看着摘下来的青果和销售情况,心里蛮开心的。”钱康裕说,采摘下来的青果经过脱壳、晒制等工序,预计干果产量500多斤。

因前不久举行的香榧节节会效应,这些天来稽东游玩的市民及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之前炒制的香榧早已卖断货了。“今年是大年,青果比去年要增收不少,预计能卖3万多元。”看着家里已经晒制好的干果,钱康裕乐开了怀。

香榧是稽东镇的“黄金果”,也是当地村民的“摇钱树”。在稽东镇山娃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榧农们正忙着将青果进行初加工。“我们已经收了30多万斤青果,预计干果在16万斤左右。”公司负责人黄望治介绍,今年稽东镇的香榧产量400万斤左右,比去年增产15%,预计干果价格每斤100元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

“今年香榧销售形势还可以,目前已经销售了三分之一,香榧远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黄望治说,为提高香榧产品和绍兴的国际知名度,千年香榧林还在申请地理标志,希望逐年增加香榧附加值,带动当地农民创收增收。

(全媒体记者 陈丹梅 文 高洁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