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琉求?琉球?

文┃倬琰

流求?琉求?琉球?

中國與日本在歷史上打過的交道數不勝數,同土地有關的更是繁多。有這麼一個地方,位於中日之間的海上,雖然兩面臣屬,但卻並不是任何一邊的領土。它曾經有流求、琉求或琉球等不同的名字。作為生存在大國夾縫中的島國,琉球一直以來都受到周邊大國的影響和控制,這個至今還給中日留下爭端的地方,到底有怎樣的歷史。


┃流求是什麼

琉球有人的歷史很長,發現的最早人類遺骸是那霸市的山下洞人,其生活的年代是三萬二千年以前。琉球的北部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南部則與臺灣原住民文化有聯繫。

唐代魏徵和令狐德棻等在《隋書·流求國》裡曾經提到的一個在東方海上的島國名叫"流求",根據該史料的記載,在公元7世紀初(大業年間),隋煬帝派遣兩名武將數次到達流求國,殺其國王歡斯渴刺兜,將其住民及數千名不馴服的男女捕回隋。

流求?琉求?琉球?

【琉球】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曾遣使自澎湖巡檢司出發宣撫流求,渡海遇到一個"山長而低者"的地方,使臣認定到達琉求,但跟當地人語言不通,登陸的兩百餘人中有三人遭到殺害,無功而返。元成宗元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興遣省都鎮撫張浩、福州新軍萬戶張進赴琉求國,生擒一百三十餘人而返。第二年正月,又將所俘留求人放回,要他們歸順元朝,此後不了了之。

對於這個地方是否就是如今的琉球,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流求"這個在隋代所使用的名稱,一直到宋代還被繼續使用,然後再到元代也仍然存在這個名稱,只是改寫為"琉求"或"瑠求"

清代的陸應陽於1686年所著的《廣興記》〈琉求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國王有三,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漢魏以來不通中華。隋大業時,遣羽騎朱寬,訪求異俗,始至其國,言語不通,掠一人以還。歷唐宋元未朝貢。至明洪武初,三王皆遣使朝貢,後止。中山王來朝,而許王子及陪臣子來遊大學,蓋山南山北二王相併。"

這與琉球群島歷史上的"三山時代"情況相符,早期對於流求究竟是指現在的琉球還是臺灣島一直模糊不清,但是明代以後,開始對二者有了分別。面積更大的臺灣島被稱為"小琉球",琉球國則被稱為"大琉球"。

關於琉球的名稱,之所以又名"沖繩(日本語發音:okinawa)",其最早記載是"唐大和上東征傳"裡寫到的"阿兒奈波"(okinawa)以及"平家物語"(13世紀)上的"おきなわ"(okinawa)。後來,江戶幕府的儒學家新井白石在《南島志》(1719年)上把"おきなわ"用漢字寫為"沖繩"。

琉球開國的神話很有日本的風格,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賜予草木土石,做成島嶼。之後又求上天賜予人口,於是天帝將其子女二人賜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結合生三男二女,長男天孫氏建立了天孫王朝,延續一萬七千年。

多數學者認為天孫王朝是傳說,並非史實。琉球傳說中的第二個王朝是天孫王朝滅亡後,浦添按司舜天統一全國建立舜天王朝,但依然不脫神話傳說的性質。之後的英祖王朝是實際存在可能性較高的沖繩本島最初王朝,傳5代,歷時90年。是傳說中舜天王朝末代王義本"自稱不德",讓位給英祖,即琉球中山國的始祖。

流求?琉求?琉球?

【三山時代】

14世紀上半葉,琉球出現南山、中山、北山三國,分別位於沖繩本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這個時期稱為"三山時代"。 三國中,以中山最強,北山最弱。三王國時代,南山、中山、北山三國的勢力主要集中在沖繩本島本部。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楊載向琉球三國發布詔諭,中山國國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1383年,北山王怕尼芝和南山王承察度也相繼嚮明朝進貢。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國開始嚮明政府朝貢,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於造船航海的技術者,如今沖繩人中還有很多是福建三十六姓後裔。

15世紀,三山時代發生內亂,佐敷按司尚巴志起兵擊敗中山王武寧,攻佔浦添城。先後攻滅北山國怕尼芝王朝和南山國大里王朝。次年接受明朝冊封,被賜姓"尚",改國號為"琉球",琉球的名稱正式成為對外的稱號。這個王朝被稱為"第一尚氏王朝",以首裡城為王城。

大約1400年至1550年期間,琉球國進入黃金時代,商業高度發達,與福建、臺灣、朝鮮、東南亞和日本本土進行貿易。

1469年(明朝成化五年),琉球發生內亂,尚德王被殺,第一尚氏王朝滅亡。重臣金丸改名尚圓並繼位,以"世子"的身份嚮明朝報告"父喪",明朝使臣冊封尚圓為王,史稱"第二尚氏王朝"。

流求?琉求?琉球?

【琉球位置】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統治時期為琉球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貿易發達,且不斷對外擴張。陸續平定八重山群島、攻取奄美群島,將勢力擴張到整個琉球列島,確定了北起喜界島、奄美大島,南至宮古、八重山群島的疆界,即琉球史書中所稱"三省並三十六島"。

琉球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著稱,貿易發達,號稱"萬國津樑"。


┃無奈被人吞併

雖然琉球也曾經經歷過發達的黃金時期,但作為一個夾在大國中的島國,任何一方的震動都會對其造成很大的影響。

由於倭寇的原因導致日本和明朝的關係惡化,日本只得通過南方的薩摩與琉球進行貿易。與此同時,日本正處於動亂的戰國時代,諸大名急需從對外擴張中獲取利益來發展自己的經濟實力。離日本最近且又富有的琉球國遂成為了日本的首選之地。

流求?琉求?琉球?

【琉球城牆遺址】

琉球的財政收入主要是依靠同南洋的貿易和同中國的朝貢貿易。14至15世紀,琉球因其同南洋諸國貿易而成為一個十分富庶的國家,這段時期被稱作琉球的"大航海時代"。16世紀,西方勢力逐漸侵佔南洋諸國,雖然葡萄牙人曾經希望與琉球建立貿易關係,但被琉球拒絕。葡萄牙轉而與日本直接建立貿易關係,琉球的中轉港口的地位受到巨大沖擊,財政日漸困窘。

琉球不得不向日本薩摩藩借貸,通過盤踞吐噶喇群島的海賊七島眾為中介,先後五次向薩摩藩借了250貫錢。薩摩藩曾多次派人向琉球催款,但琉球都無法償還。

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取得了日本的統治權。1602年,一艘琉球的進貢船遭遇風暴,飄到了日本仙台藩境內。在德川家康的斡旋下,次年,琉球難民被安全送達琉球。德川家康數次通過薩摩藩,表示希望琉球派遣謝恩使來日本,但琉球斷然拒絕了日本方面的所有要求。

中國冊封使前往琉球冊封的時候,德川家康又要求琉球幫助日本與明朝交涉,重啟明日貿易,但亦遭琉球的拒絕。這使德川家康非常憤怒,向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送出書信,其內容表示了他對琉球的不滿,並有侵略琉球的意圖。

流求?琉求?琉球?

【島津家久】

島津家久便以此為依據,積極為攻打琉球做準備。1609年,薩摩藩在德川幕府的許可下發兵侵略琉球,率兵三千人、船一百餘隻、鐵炮六百挺。不久琉球即戰敗,首裡城被包圍,尚寧王被迫投降,同王子、官員等一百餘人被薩摩軍押送到鹿兒島,史稱"己酉倭亂"。

在明朝的交涉下,薩摩藩釋放了琉球君臣,但強迫尚寧王簽訂《掟十五條》,承認琉球臣屬於薩摩藩,又強佔了奄美群島。從此,琉球成為薩摩藩的附庸國,但仍舊向中國朝貢。薩摩藩強迫琉球斷絕與東南亞、朝鮮以及日本其他藩的貿易,財政極度困難。

在薩摩藩的壓力下,琉球被迫向薩摩進貢,並授予薩摩派到琉球的人員官品職位,琉球國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清順治帝封尚質王為琉球王,琉球國只是表面上成為清王朝的藩屬,但實際上對薩摩藩稱臣。琉球與清朝官方繼續朝貢貿易,卻被實際宗主薩摩藩剝削一次。

1871年,琉球宮古島的兩艘進貢船,到那霸上繳年貢後,離港準備返回宮古島。中途遇暴風漂流海上,一艘幸還,另一艘漂到臺灣番界外西南海岸八瑤灣。該船共有船員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陸。登陸的船員中,54名被臺灣原住民殺死,史稱"八瑤灣事件"。

這讓日本以琉球人為日本屬國人民,日本以保護屬國人民為由,向中國交涉。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正式日本的領土。日本以保護琉球人民為由,派兵登陸臺灣東岸,屠殺當地土著,史稱牡丹社事件,中日幾乎開戰。後在英美兩國調停下,日本退兵,清政府承認此次出兵為"保民之舉",向日本賠款,間接承認日本的琉球王國宗主權。

流求?琉求?琉球?

【薩摩藩】

1875年,日本大舉進入琉球,要求琉球國王停止向中國朝貢,並冊封琉球國王為"琉球藩王"。禁止琉球接受滿清冊封,廢除中國年號,改為明治年號。琉球遺使向中國乞援,但李鴻章不想因琉球與日本失和而拒絕。

1879年日本政府命令琉球國王尚泰移住東京,置琉球為沖繩縣,琉球國正式滅亡。但當時作為琉球的另一宗主國的清朝對日本單方面兼併琉球表示強烈不滿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跟交涉。

清政府邀請美國前總統格蘭特作出調停,他建議日本把琉球劃分成三部分:北方島嶼作為是日本的領土,獨立的琉球王國依然存在,但領土只限於中部沖繩島一帶的島嶼,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但因為雙方沒有談妥,沒有簽署協議。

之後中日甲午海戰中國戰敗,《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中國在琉球的事情上失去了發言權。至此琉球沒有任何的選擇,徹底被日本吞併,雖然日本戰敗後曾經段時間被聯合國代管,但最終還是把琉球交給了日本。如今琉球北部的奄美群島隸屬日本鹿兒島縣,以南地區便是如今的日本沖繩縣。


┃小小的世界遺產

琉球雖然歷經坎坷,不斷在大國之間求取生存的空間,但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卻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那便是琉球國曆史上的都城,首裡城。

流求?琉求?琉球?

【首裡城正殿】

首裡城位於琉球群島的沖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東,並不是城市,而是像日本的大阪城、熊本城一樣,是當地統治者所居住的城堡。

首裡城確切創建年代尚未可考。根據近年考古發掘推定,在三山時代(11世紀 - 14世紀),首裡曾是中山王國(首裡按司)都城所在地。

1426年首裡按司尚巴志統一三山、建立琉球國後,以首裡城成為王城。第二尚氏王朝亦以此為都城,國王尚真曾對首裡城加以擴建。此後450餘年間,首裡城一直是琉球的都城所在,也是琉球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貿易的中心。

首裡城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開始興建,15世紀至19世紀是琉球國都城和王宮的所在地,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公元2000年由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

流求?琉求?琉球?

【首裡城平面圖】

首裡城位於一塊高約120米的石灰岩臺地上,東西長約350米,南北約200米。雖說是叫"城",70000平方米的面積只不過是故宮的十分之一而已,即使是個城堡也算夠小的了。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城堡,歷史上命運多舛,幾經毀建,加上近期遭受大火焚燬,一共五次被毀。

第一次是1453年,第一尚氏王朝國王尚金福死後,王子志魯與王弟布里為爭奪王位發生內訌,首裡城內建築完全燒燬。第二次火災發生於1660年,重建用了11年的時間。第三次火災發生於1709年,正殿、南殿、北殿被燒燬。由於財力窘迫,直至1712年薩摩藩贈送19,525根原木後方修復。

流求?琉求?琉球?

【首裡城正殿內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第32軍在首裡城地下挖掘坑道,設置指揮所,導致該城在沖繩戰役中被美國海軍飛機及戰列艦多次轟擊。1945年3月29日,美國海軍"密西西比"號戰列艦開火炮轟首裡城,將其完全摧毀,為第四次遭到摧毀。

2019年10月31日首裡城發生火災,大火從木結構的正殿開始延燒,北殿、南殿、鎖之間、黃金御殿與二階御殿等六棟建築物被焚燬,火勢至同日早上11點漸被撲滅,無人受傷。此為史上第五次毀壞紀錄。

流求?琉求?琉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