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天然气产供储销齐发力 “无形之手”破难题

SHPGX导读:北方主要城市集中供暖序幕即将全面拉开。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产供销储多项工作逐渐落地,专家预计季节性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熊伟:天然气产供储销齐发力 “无形之手”破难题

熊伟 高级经济师

2006年7月-2008年9月,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生产运行处主办,驻中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工作,获加拿大Enbridge公司调度员证书,中控调度岗位。

2008年9月-2015年6月,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西气东输二线筹备组、规划计划处主办、主管,负责生产运行、企管法规、计划统计、投资管理工作。

2015年7月-2016年12月,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油气销售部销售与客户管理科副科长,负责天然气营销、调运、运行协调、客户管理及线上交易工作。

2017年1月-2019年6月,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西部公司营销调运处调运科科长,高级经济师,负责天然气营销、调运、协调监督及线上交易工作。

2019年7月-至今,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管道气交易部负责人(总监助理)。

“年年难过年年过”,2017年,持续日久“气荒”席卷全国,2018年局部小范围供需失衡。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发展不均衡,叠加互联互通不够,南北气候差异导致峰谷差异大,局部时段不可避免出现区域性供需失衡。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速逐步回落,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及产供销储多项工作逐渐落地,北方主要城市集中供暖序幕又将全面拉开,季节性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气荒”渐行渐远。

一、政策、市场迎来重要利好

(一)国家重视并出具政策推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冬季保暖保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对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征求《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意见的函,不同于以往“一刀切”的简单粗暴,遵循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原则,开始提出重点发展清洁煤供暖和生物质能供暖,不强推北方煤改气。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表示,供暖季期间,各级政府将与有关企业建立日调度机制,及时协调及抓好各项事情落实。

(二)国内天然气消费增幅收窄

中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国内出口增速总体承压,基建投资显著回落,工业生产总体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国两会提出全年GDP增速为6.0-6.5%,前三季度实际情况分别为6.4%、6.2%、6.0%。

2019年1-9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216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点。4-9月,增速由10.8%逐月回落至6%。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将超过10%左右,冬季增幅将适度收窄。

熊伟:天然气产供储销齐发力 “无形之手”破难题

2019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情况

(三)天然气市场行情趋稳

2017年,东北亚现货价格持续高位,2018年入冬初期高达12美元/百万英热,但之后持续走低,冬季结束后几乎腰斩。2019年,全球主要LNG现货价格均同比大幅下跌,10月中旬,HH现货均价2.3美元/MMBtu,环比下跌9.8%,同比下跌29.7%。NBP现货均价3.24美元/MMBtu,环比上升6.6%,同比下降63%。

国庆节后,局部区域开始集中供暖、上游提前补库及个别接收站事故停止外输影响,东北亚现货价格由5.7美元/MMBtu飙升7.1美元/MMBtu,但之后出现回落至6.7美元/MMBtu。一反去年入冬前东北亚现货价格持续高企12美元/MMBtu常态。反映今年市场上采购现货资源更加理性,未出现大幅集中扫货。

据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显示,10月第三周(21日-27日),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为3250元/吨,继续下跌195元/吨,跌幅5.7%。

国内LNG市场复杂多变,国庆后,LNG价格十连涨涨幅近1000元/吨,之后出现持续回调。10月30日,中石油组织长庆油田周边陕西、内蒙区域LNG工厂原料气竞拍,液厂生产调整灵活,在冬季属于调峰用气,在冬季竞价投放资源有限引发非理性上涨,最终成交最高价格高达2.75元/方,引发内地液厂跟风上涨,最高涨幅达1780元/吨,超过15家液厂涨幅超过1000元/吨,沿海LNG相应调整100-350元/吨。

31日下午部分主流接收站随即回落价格,西北个别液厂也在紧急大幅下调挂牌价。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整体市场不具备大涨条件,需求方面未受到较大刺激,此次价格波动属于异常情况,不必引起恐慌。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中国LNG出厂价格指数显示,10月30日,中国LNG出厂价格为每吨3743元,同比下降17%,比29日上涨40元,微涨1%。10月31日,出厂价格每吨4057元,比30日上涨314元,涨幅8.4%。

熊伟:天然气产供储销齐发力 “无形之手”破难题

二、资源供应能力全面增强

(一)多措并举筹措冬季资源

国产气增幅明显,1-9月,国产气1263亿方,同比增长10.9%,首次跑赢国内天然气消费增幅。中石油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四川盆地等区块取得重大突破。持续推进长庆、塔里木及西南油气田等主力气田增储上产,冬季期间国产气增幅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新签长协陆续交付,入冬前逐步锁定现货资源,中俄东线北段12月初将开始向国内投产供气。

据报道,中石化重点加大京津冀周边等北方7省市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量,筹措资源88.1亿方,同比增加11.8亿方。中海油大力推进LNG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今冬明春计划供应245亿方,同比增加15亿方。

(二)持续优化基础设施运行

克服个别接收站外输管道事故停输影响,通过优化运行,利用价格杠杆调整部分类型用气负荷,入冬前管网管存、接收站罐存及储气库库存应储尽储,做到“身上有粮,心中不慌”。

(三)储气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2018年,首座民营地下储气库金坛港华投产,国内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达130亿立方米。2019年,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双6储气库项目注采井扩容上产工程已开工。中石化文23储气库投运,一期设计库容84亿立方米,已完成注气23亿方。国内今年计划采气量同比增加30%以上。

熊伟:天然气产供储销齐发力 “无形之手”破难题

(四)LNG接收站投产加快

近两年,中石化天津、新奥舟山、中海油迭福、中海油防城港LNG接收站、深圳燃气大鹏LNG储运调峰站相继投运。中石油大连LNG接收站已组织完成装置设备热备、外输能力提升、高罐位运行等工艺准备。中石化天津LNG气化外输扩能工程年底投产后,外输能力将翻倍达到最高4500万方/天,冬季保供将全面发力。

熊伟:天然气产供储销齐发力 “无形之手”破难题

(五)互联互通成效显著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组织下,“三大油公司”加快深圳LNG外输管道、鄂安沧管道与天津LNG和文23储气库、川气东送新塍-嘉兴输气站输气管道等互联互通工作。持续优化互联互通商务模式,11月初全面启动资源互供。9月30日开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已连续组织中石油、中海油开展两期南气北上线上交易,线上交收贯穿整个冬季。充分发挥陆气、进口LNG与储气库等之间的互保互供优势,预计冬季高峰日互联互通量接近5000万方/日,相当于冬季北方新增三个LNG接收站发力。

熊伟:天然气产供储销齐发力 “无形之手”破难题

(六)市场手段调节供需关系

政府组织上下游及终端用户各方之间签订供用气合同,加强签约履约的信用监管,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利用市场化手段平抑需求,中石油在非常暖季对于调峰用户已出具相应价格政策,入冬前将按照合同减限部分化肥、甲醇用气,运行过程中还将结合气温变化,调整LNG工厂、调峰电厂用气负荷,必要时进行关停,利用自行承担当期现货采购成本等手段抑制计划外用气需求。

三、关于完善天然气市场化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细化完善应急预案

年初土库曼斯坦康采恩恢复向俄罗斯出口天然气,今年进口管道气没有明显增量,冬季供气稳定性再次经受考验。个别接收站外输管道修复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入冬前完成存在困难,冬季期间储运设施运行可靠性仍存在风险。在当前基础设施及资源组织能力情况下,若出现极寒天气,局部时段不可避免出现缺口。各级政府和供需双方要针对管网事故、极寒天气等突发事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急保供预案,认真开展预案对接及应急演练,实现极端天气或事故状态下的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二)完善天然气管网市场运营机制

一是持续完善储运设施建设。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在即,充分整合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管道资源,进一步加快互联互通建设,打通运行瓶颈。扎实编制国内天然气发展规划及相应管网设施建设规划,吸引社会资本加快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高效天然气运输网络,持续优化管网运行模式,实现管网统一高效集输,灵活调度。二是配套出台干线管网运营机制及管容分配机制,利用交易中心等第三方平台向社会公开管容信息,按照资源引进秩序,管网剩余能力实行“先买先得,即买即配”,确保第三方资源完全无歧视性准入;三是制定省网及最后一公里等输销剥离时间表,彻底实现输销分离,实现国内天然气资源灵活调度,市场充分竞争。

(三)优化资源采购模式

2018年入冬前,“三大油公司”大量扫货导致现货价格高启。一是针对现阶段下游用户冬季资源硬缺口,上游企业可探索利用交易中心平台提前向用户收集计划外资源需求,帮助集中锁定资源,采购价格与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每期发布的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进行锚定,交易中心利用保证金的方式督促双方履约。二是目前国外主要能源巨头、LNG贸易商已成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会员,可由国家层面牵头,统一收集现货资源采购需求,在入冬前或定期通过交易平台在集中投放资源采购信息,并利用新华社股东优势在境外广发“英雄帖”。由境外贸易商集中竞价,价低者得。避免多头竞争,抬高国内LNG现货采购价格,同时较好形成了当期 进口现货LNG 价格指数。

(四)持续完善天然气市场化机制

一是持续完善商务模式,在管网完全实现无歧视性向第三方开放情况下,吸引多方外部资源及国内非常规气资源进入国内市场。二是完善储气设施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港华燃气已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完成线上交易启动仪式,11月份推动开展实质性的市场化运作,带动国内其他储气设施进行市场化定价。二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平抑需求,在满足“大民生”用气前提下,将进口LNG、中俄东线等非管制气资源全部投放交易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削峰填谷,鼓励电厂、化肥、甲醇等调峰用户夏季高负荷生产,冬季依据市场情况调整用气负荷或关停。三是进一步丰富交易模式,开展回购及日前交易,用户可依据市场情况将资源通过交易平台转售,完全出于商业行为主动调整用气量。四是各级政府尽快完成终端城市燃气管网成本监审,并出台价格联动政策,依据采购成本自动调整终端销售价格,理顺不同环节价格。上述市场化手段,逐步将政府、监管部门行政干预“有形”之手化解到“无形”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