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国际机场2035年投用!江北机场第四跑道2029年投用

重庆第二国际机场2035年投用!江北机场第四跑道2029年投用

重庆第二国际机场2035年投用!江北机场第四跑道2029年投用

2019年11月4日,两江财经查询到,重庆市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最近印发了《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19—2035年),重庆新机场将于2035年建成投用,江北机场第四道跑道将于2029年建成。

重庆新机场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重庆第二国际机场。

按照上述《规划》,重庆在全国航空领域的定位是: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重庆正在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努力建成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上述《规划》明确,重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从2019年到2035年,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个阶段:转型发展期(2019—2023年)。

提高现有3条跑道运行效能,精细化实施江北机场第四跑道、T3B航站楼建设,加快推进江北机场与高速铁路的衔接、加快实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完善航线网络战略布局,加快构筑向西、向南国际航空大通道等。

第二个阶段:提质增效期(2024—2029年)。

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建成投用,打造差异化航空服务品牌,建设城轨快线,形成“航空+”一体化客货联运服务等。

第三个阶段:优化完善期(2030—2035年)。

主要包括重庆新机场建成投用,打造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支撑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支撑重庆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25年,重庆要实现年旅客吞吐量7500万人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通达80个城市以上,年货邮吞吐量80万吨以上。

到2029年,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建成投用。

到2035年,重庆新机场建成投用,主城区都市圈机场体系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

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2400万人次,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达城市100个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通达。

按照上述《规划》,2035年,重庆主城区都市圈形成全球知名的多机场体系,成为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重庆成为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航路航线“四横三纵、两环八射” 终端区格局“九进十一出”。具将将迎来这些重大变化:

1、重庆新机场建成投用,重庆主城区都市圈多机场体系合理分工、高效协同,年保障起降90万架次以上

2、重庆主城区都市圈机场体系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2400万人次

3、航线网络更加完善,对全球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实现高效通达,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达城市100个以上。

4、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形成1.5小时覆盖成渝城市群,2.5小时辐射西部主要城市的地面交通网络。建成“零换乘”“出行即服务”的智慧客货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

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具有以下四大战略定位:

1、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以江北机场为核心,以向西、向南为重点,建设全方位开放的国际航空骨干网络,强化航线网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达性,构筑与中欧班列(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相匹配的国际航空运输大通道,建设国际航空物流转运中心,支撑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引领内陆开发开放。

2、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将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建设辐射西部地区的空港型多式联运中心,打造无缝衔接、便捷高效的“航空+”客货联运产品,构筑空铁公水“四网”深度融合的国际综合运输服务圈,建设通关便利化的智慧口岸,打造国际航空物流运营中心功能,提升重庆在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战略性枢纽地位。

3、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进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将加快“四型机场”(安全、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和“四强空管”(安全空管、建设效率空管、智慧空管和协同空管)建设,打造国际卫生机场,推进区域民航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示范,加快新技术产业应用,推进航空服务产品、商业模式和管理技术创新,建设民航创新发展的示范高地。

4、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新动力源。

加快提升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服务能级,以航空服务为纽带,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探索建设航空自由贸易港,提升重庆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支撑重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重庆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注入新动能。

两江财经认为,国际航空枢纽,必将带动重庆腾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