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两市溢价两倍多,昊海生科的高股价故事能讲多久?

与其他H股“独角兽”回归A股不同,昊海生科(688366SH、06826HK)回来收割“韭菜”的意味似乎更浓烈些。

10月30日,昊海生科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H+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其高达89.23的申购价,将其推上了科创板第一高发行价格的位置。上市首日,昊海生科开盘价为每股149.30元,较发行价上涨67.32%。但上涨只维持了这一天,11月1日其股价报收99.09元,距离破发已经不远。

近年来,美容、美妆及医美市场异常火爆,玻尿酸、美白针等名词也迅速进入公众视野,而处于产品供应端的企业也纷纷向资本市场靠拢。2014年,昊海生科顶着“玻尿酸第一股”的标签在港股上市。根据本次的招股说明书,成立于2007年的昊海生科,是一家研发、生产及销售生物医用材料的企业,其生产的医用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医用几丁糖等生物医用材料,覆盖眼科、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和防粘连及止血等业务领域。

11月1日,昊海生科A股成交额3.58亿元,换手率约25%;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其H股则以1.5%的涨幅报收46元,成交额仅为1280万元,换手率约0.7%。如此低迷的成交量,恐怕当天A股科创板中任意一支股票1小时的成交量,均可超昊海生科H股一天的成交量。而昊海生科回归A股的秘密,就藏在成交量中。

“目前H股与A股最大的区别就是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在数量与专业能力的区别。相对比较成熟的H股市场是以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为主,中小投资者参与交易的比例较少,所以就容易造成好的票机构投资扎堆,交易量大,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而质地普通的票基本上没有多大成交量。”北京一投行分析人士表示,“从昊海生科的交易量来看显然是属于质地一般的票,因此这种交易量较小的票是难满足原始股东在H股二级市场套现的需求。”

这意味着,已经拥有H股海外融资平台的昊海生科,并不缺乏募资通道,用高额的发行费用的代价转战科创板,比较合理的解释似乎是,其对A股市场的收割不尽的“韭菜”心仪久矣!!!

“颜值经济”暴利

作为玻尿酸生产企业的昊海生科,不仅市盈率超生物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其毛利率更是堪比茅台!

据财务数据,昊海生科玻尿酸产品近三年的毛利率均在90%以上。2019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的玻尿酸产品毛利率达92.16%。平均成本为20.64元/支的玻尿酸,出厂价263.29元/支,而到终端的医疗美容机构时,零售价动辄上千元!“颜值控”们的“钱包”就是这样被掏空的。

成立于2007年的昊海生科,是一家研发、生产及销售生物医用材料的企业,其生产的医用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医用几丁糖等生物医用材料,覆盖眼科、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和防粘连及止血等业务领域。

2014年,昊海生科首次进入玻尿酸行业。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昊海生科第一代玻尿酸产品“海薇”,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单相交联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目前公司主推“海薇”和“姣兰”两款玻尿酸产品。

玻尿酸产品是昊海生科旗下的主要业务领域之一,相关产品利润十分可观。2019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的玻尿酸产品销售收入1.15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14.65%,毛利率为92.16%。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公司的玻尿酸产品“海薇”,平均出厂价为313.04元/支,主流平台、大型医美连锁医院的折扣零售价在500~1500元/支;公司的玻尿酸产品“姣兰”,平均出厂价为778.61元/支,主流平台、大型医美连锁医院的折扣零售价在3000~4000元/支。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在“海薇”销售过程中,经销商和医疗美容机构共享的毛利率为37%~79%。在“姣兰”销售过程中,经销商和医疗美容机构共享的毛利率高达74%~81%,其中由经销商享有的毛利率区间一般为15%~25%。

可见,一支生产成本仅为几十元的玻尿酸,经过厂家、经销商和医疗美容机构的层层加价,到终端消费者的最低价格则变成了千元级别。难怪人们常常感慨“面子工程”的钱赚得最轻松呀!

科创板高价发行的秘密

事实上,在掏瘪颜值控“钱包”的同时,对于“韭菜”遍地的A股市场,昊海生科则早已掂记多年——早在2011年3月、2013年6月,昊海生物科技两次申请A股创业板IPO,但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昊海生科选择了港交所申请上市,于2015年4月30日成功在主板挂牌交易。

本次昊海生科成功登陆科创板,意味着终于完成了回归A股的愿望,成为又一家A+H。

回顾昊海生科在H股市场近五年的交易时间,其市场态势可以用交易低迷来概括。除了2015年上市首年以港币24.8亿元成交额和113%的换手率,创下其登陆H股市场以来的成交额和换手率新高之外,其他近四个交易年度,成交额与换手率均处于下滑之中。

丽尔摩斯财经研报组统计发现,昊海生科股价则维持在港币30~61元的区间内波动,年均成交额仅为港币12.3亿元,年均换手率仅为66%。低迷的成交,让昊海生科哪些想借上市套现的原始股东有苦难言——套个现吧,还得搞个按港股价格打上对折的协议转让!

据招股说明书介绍,2018年9月,发行人股东刘军、楼国梁、蒋伟、沈荣元分别与长兴桐昊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发行人内资股30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0.19%)、50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 0.31%)、135.1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 0.84%)、84.9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 0.53%),合计300万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 1.87%),每股作价25元转让给长兴桐昊,转让价格由转让双方参考公司每股净资产和H股交易价格。

交易数据显示,2018年9月,昊海生科H股的股价区间为48.5~56.9元,月收盘价则为52.9元。对比25元的转让价格,算上汇率因素这个价格也是接近股价的半价甩卖。

“A股市场的交易量与估值水平,是H股市场无法可比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原始股东很难通过H股市场二级市场大额的减持套现。”上述投行人士介绍。

通俗的来讲,A股市场以大量中小投资者为主,他们在推动二级市场交易繁荣的同时,也为原始股东减持套现创造了条件。2018年昊海生科原始东在H股减持区区的300万股,还需要半价甩卖,对比如今科创板二级市场近100元价格,给原始股东们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或许,是昊海生科受够了这种“委屈”。回归A股市场找回损失,亦是其原始股东们最大的心愿。其中,通过高管与核心员工战略配售计划推高发行价格只是其迈出的第一步。

据了解,科创板的发行规则鼓励以员工持股的形式参与发行时的战略配售,同时要求至少一年期的锁定期限,以此来约束上市企业注重二级市场的回报。

招股说明书显示,发行人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员工为参与本次战略配售,已通过上海长江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了长江财富-昊海生科员工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参与战略配售的数量为本次公开发行规模的10%,即178万股。长江财富-昊海生科员工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配的股票锁定期为12个月,锁定期自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开始计算。该战略配售计划于2019年6月13日成立,共募集资金1.94亿元。

丽尔摩斯财经研报组对比发现,按照1.94亿元的募集资金对应配售178万股来计算,每股配售价格接近108元,对应的市盈率94.7倍。

目前,科创板首发上市定价取消了A股其他板要求的23倍市盈率的红线限制,采用由机构投资者网下询价的定价机制,并要求询价时所有机构报价中的最高价与最低价间不能超过20%的差距。

“参与申购机构投资者通常会以员工战略配售计划中总集资与配售数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企业预期的网下询价价格,通常会将该价格设定为最高的报价,再按这个最高价格的85折,作为询价时的报价,这样申购成功的机率会更高一些。”一位专门参与新股申购的私募人士介绍说,“由于不同于主板按23倍市盈率红线报价即可,科创板的发行定价完全市场化询价,这时员工战略配售的价格往往是对市场具有引导性。”

结合专业人士的分析,以昊海生科最终申购价格89.23元,对应108元的员工战略配售价格水平则为83%,符合85折左右报价的原则。

可见,昊海生科目前摘下科创板最高发行价格记录,早在四个月前其员工战略配售募集资金的完成,迷底便以知晓。

不过,在上述私募人士看来,虽然昊海生科89.23元的申购价格创下了科创板的新高,但是其上市后的实际流通盘仅有1500万股左右,对比科创板中同样大小流通盘的股票,昊海生科上市首日在股价上的表现是符合预期的,但对后市上涨空间制约的因素之一是A股对H股的溢价太高,已经一倍多。

最新数据显示,昊海生科三季度每股收益1.41元,按11月1日99.09元的股价计算,A股的市盈率70.1倍;而按同日H股港币46元的收盘价计算,H股汇率折算后的市盈率则为29.3倍。也就是说,昊海生科A股的市盈率是H股的两倍多!

同期上市的玻尿酸行业龙头华熙生物发行后的市盈率仅为54.1倍,也远低于昊海生科70.1倍的市盈率。有了H股价格和市盈率这一参照物,昊海生科A股溢价高达两倍有余的现象,不正是我们常常调侃的:“大A钱多人傻”的真实版么?

“不差钱”上市的背后

与其他大部分科创板上市公司急需募资和缺乏资本市场融资平台不同,昊海生科这家在H股市场上市近五年的企业,手握数十亿元的货币资金,光这些资金一年近6000万元的利息收入,便可抵得上一家中等规模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一年的净利润。

“项庄舞剑,意在‘韭菜’”。或许是这家不差钱的公司仍转战科创板的真实意图。

招股说明书显示,昊海生科拟净募集资金14.84亿元,其中12.84亿元投资于上海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扩充医用透明质酸钠系列、医用几丁糖系列、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产品的产能。

而剩余的2亿元募集资金则用来补充流动资金,昊海生科在招股书解释称,近年来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初步测算,公司未来存在一定流动资金缺口,故而拟使用2亿元募集资金来补充流动资金。

有意思的是,这笔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的募集资金与员工战略配售计划募资的1.94亿元十分接近,难道二者间存在某种巧合?结合上文员工战略配售计划的配股价格对市场定价具有引导性的作用,就不难理解这种所谓的巧合。

数据显示,2016~2018年,昊海生科货币资金分别为20.1亿元、18亿元、14.4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分别为20.1亿元、18亿元、14.4亿元。同期,昊海生科的利息收入则分别为5844.29万元、5948.22万元、5908.75万元。

可见,账上“趴着”数十亿资金的昊海生科并“不差钱”,光这数十亿资金贡献的年利息收入逾五千万元。同样,昊海生科的流动性则十分充足。

数据显示,2016~2018年,昊海生科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16%、17.62%、13.55%。其中,同期昊海生科的短期借款分别为2666.6万元、1850.1万元、1,889.4万元,长期借款方面2016年则长期借款,2017~2018年长期借款分别为1759.6万元、1638.7万元。2016~2018年,昊海生科总借款合计为2666.6万元、3609.7万元、3528万元。

丽尔摩斯财经研报组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末,昊海生科账上躺着十几亿元,而总借款则区区3528万元,同期的银行利息则近6000万元,资金充裕且明显“不差钱”。

显然,对比上述一系列财务数据,不难揭示出了港股昊海生科以募资之名回归科创板,意在“韭菜”之实,和挽回此前原始股东以H股半价甩卖股份的“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