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上世纪50年代,一大批留学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冲破层层阻挠,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他们带回了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为新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科学家名叫王明贞,她是中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二战”期间,她在噪声领域的斐然成就,为雷达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这一生,无论是在象牙塔顶,还是后来归于平静,对于命运的安排,她从来没有畏惧、退缩——不论这安排是好的,还是坏的。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王明贞,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一】命运坎坷的学霸

1906年,王明贞出生于江苏苏州。母亲生弟弟时,难产去世。继母觉得女孩子不需要读书,童年的王明贞,几乎就是家里照顾弟妹的小丫鬟。10岁时,在祖母的坚持下,王明贞才得到读书的机会。

中学时,全家迁往上海,王明贞进入一家教会学校读书。毕业后,在姐姐王淑贞的资助下,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因为老师阅卷不公平,王明贞一气之下离开南京,转到北平的燕京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中学时代的王明贞(左二)

“北漂”的生活艰难,她只好半工半读,靠在护士预科班里当数学老师,来维持学业和生活。3年后,哥哥王守竞回国,负担了妹妹最后一年的学费。

1930年,王明贞大学毕业,优异的成绩使她申请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提供的4年奖学金。但她没有路费。王明贞后来在回忆录中说:

“向继母要,她是肯定不会给的。向哥哥姐姐要,他们倒是会给我,但是为了读大学,我已经欠他们太多了,实在张不了口。”

王明贞决定先工作几年,攒够了钱再去留学。没想到,这一犹豫,竟然耽误了8年的时间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燕京大学旧照

王明贞留在燕京大学当助教,同时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庚款考学”公派留学的资格。主考官却说:“派个女的出国学物理,纯属浪费钱。”他擅作主张,换了一个男生去。

“庚子赔款”以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与中国订立协定,退还超过实际损失的赔款。除了偿付债务,其余款项悉数用在教育上。中国则每年向上述国家输送相应的留学生。这就是庚款留学生的由来。

193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吴贻芳得知了王明贞的遭遇,愤愤不平,拿起笔就向美国密歇根大学写了一封推荐信。这次,32岁“高龄”的王明贞终于可以出国了,8年前的奖学金“失而复得”。这一次,她早已攒够了路费。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美国密歇根大学

【二】黄皮肤的雷达专家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王明贞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乌伦贝尔教授。在这里,王明贞收获了好几个“唯一”:她是唯一的外国人,她是唯一的女生,她是唯一的100分(第二名只有36分)。中国人的聪颖,展露无遗!

没有教授不喜欢这个黄皮肤的中国学生,没有同学不佩服这个黑眼睛的小个子姑娘。她用3年时间修完了4年的课程,在校期间获得过3枚金钥匙奖,是全美学生的最高荣誉。

1945年,她修改完善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与导师合作,在《现代物理评论》杂志上刊发了论文《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Ⅱ》,成为物理学界的超级经典之作,被誉为“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方面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之一”。直到进入21世纪,仍有美国学者撰文称:

“王的论文,思路清晰,直接明了,比阅读过去50年来出版的无数随机微分方程方面的著作要好几个数量级,堪称经典。”

王明贞拿到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正是雷达的诞生地。在这里,王明贞的物理学修养和在噪声领域的造诣,为雷达的研究和改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只可惜,后来的王明贞,因为命运的种种安排,中断了最擅长的理论研究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雷达实验室合影,二排左四为王明贞

【三】回归祖国执教清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王明贞万分激动,第一时间申请回国,但因为她所从事的工作属于保密性质,移民局对她进行了无休止的审查,目的就是让她知难而退,留在美国。王明贞骨子里很倔强,她干脆辞了职,清苦地待在家中,一方面联络更多的爱国留学生,一方面等待着回国的机会。

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王明贞终于回到祖国。

回家了,做什么都是好的,王明贞“服从分配”。就因为这四个字,她被教育部分配到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从此,她由一个在统计物理领域最有成就的人,转变为一个园丁,开始了她在清华园中的教学生涯。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清华大学旧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分配”使王明贞失去了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机会。如果她继续从事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将会达到怎样的成就,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下面这件小事,试着猜测一下:

上世纪80年代,物理学界要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外国的专家一致提议,请王明贞教授作主旨发言。要知道,那时候的王明贞已经脱离研究一线30多年了。而在国内,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大名。

【四】动乱年代含冤入狱

1960年前后,各种“运动”纷至沓来。王明贞变得十分小心,除了讲课,别的多一句话也没有。她被学生们称为“沉默的王教授”。

到了1968年,文革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天夜里,已经62岁的王明贞和丈夫俞启忠,突然被人带走了。没有任何罪名,只有一句“你犯错误了”。什么错误?没有人告诉他们。在被投入秦城监狱的艰难岁月里,王明贞也始终没有得到答案。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王明贞和丈夫俞启忠

跟着就是不停的审讯、不停的交代、不停的训斥。为什么?这个问题,审讯王明贞的人其实也搞不懂。

含冤受屈的王明贞从未想过自杀。她知道,必须活着,才能在将来为自己洗刷莫须有的罪名。不明不白的坐了6年牢,1973年11月9日,王明贞出狱了,和被逮捕时一样的突然,一样的莫名其妙。

她一再追问,自己和丈夫到底是什么罪名。有人告诉她: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1975年,丈夫俞启忠出狱。再过4年,夫妻二人得到平反。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入狱是受“四人帮”江青的迫害:丈夫俞启忠的哥哥,是黄敬(原名俞启威),黄敬是江青的前夫。如此而已。

文革期间,江青陷害了许多曾经熟悉自己的人。这算什么?一场莫须有,白白消耗了王明贞6年的时间!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图:晚年的王明贞和丈夫俞启忠

1976年,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十年“文化大革命”至此结束。王明贞也在同年退休了。

王明贞和丈夫一生无儿无女,退休后,她侍弄花草、读书看报,有时还自己动手缝制衣服、修理藤椅,俨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可是,只要她在校园里见到有学生在学习物理,她就会站住,然后开始辅导,一讲就是2个多小时。

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教授永远地离开了,享年104岁。她在生前布置了最后一项“作业”: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使用

【六】结语

01 王明贞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甘愿从研究转为教学,甘心从世界物理学的前沿退于幕后。她深藏功与名,舍弃“小我”却成就了大写的人生。她将自己广博而深厚的统计物理学造诣,融汇于教学之中,为培养我国自己的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家之死|从清华大学到秦城监狱:一个被埋没、被冤枉的大师

02 王明贞在动乱年代能够长时间保持沉默,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保护。她没有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始终坚守自己的主见,说明她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一颗没有蒙尘的心、一种坚持本真本善本我的定力和胆识。

03

王明贞在“运动”中被赶下讲台、含冤入狱,却从来不怨恨,临终的愿望是把遗体捐赠给医学院,供研究使用。沉默的王教授,她真正做到了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科学事业。没有轰轰烈烈的振臂高呼、没有热情洋溢的鲜花掌声,只有如涓涓细流般润物无声的大爱。这是对科学的大爱,对祖国的大爱。这爱,是那么的深沉、纯粹,那么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END-

[1]《转瞬九十载》,王明贞,2006,物理与工程

[2]《王明贞:中国物理学的女性拓荒者》,郑利昕,2016,科学网

[3]《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朱邦芬,2016,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