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羅馬亡於蠻族之手?

上一講我跟你分享了戴克裡先的改革,他沒能讓帝國重現輝煌,倒是把帝國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方文明正是沿著西羅馬帝國的版圖走下去的。

你只要看看西羅馬皇帝們的下場,你就知道戴克裡先實際上沒有扭轉西部的頹勢,帝國分東西,實際上是帝國放棄了西部。

那麼東邊怎麼樣呢?戴克裡先死後,公元307年,君士坦丁登基,他幹掉了四五個和他爭奪帝位的對手,他們都有奧古斯都或者凱撒的頭銜,君士坦丁死後,在位時間超過10年的皇帝只有三五位,絕大多數都是兩三年,當然,他們的結局也都不太好,大多都是被兵變廢黜或者殺死。也就是說,戴克裡先改革沒有改變“兵營出皇帝”的糟糕局面。

這一講我們主要說的是西邊的事。公元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被蠻族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就此滅亡,西方進入中世紀。在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位皇帝之前,蠻族已經多次攻佔羅馬城,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攪得天翻地覆,西羅馬帝國滅亡其實是遲早的事情了。

而東羅馬帝國一直存續到公元1453年,又叫拜占庭。所以,這一講所說的帝國覆滅只是針對西部而言。下面我就來告訴你,帝國是怎麼被滅於蠻族之手的。

“異鬼戰勝文明”的認識誤區

我想先打破你一個可能的誤區:常有人說,希臘是毀於內戰,而羅馬是被外來侵略摧毀的。表面看,羅馬帝國確實是被滅於蠻族之手,但實際是羅馬人自己作出來的。可以說,羅馬也是毀於內戰。

這話怎麼說?說起文明人和野蠻人的較量,你腦子裡就會浮現出長城,長城以北是蠻族,甚至是異鬼,長城南面是文明,是好人。文明人守長城,保衛文明,異鬼不斷侵襲,終於有一天,長城被攻破,異鬼們衝進來,文明就毀了。

羅馬和中國都修了長城,大概都是文明人沒有抵抗住異鬼們潮水般的進攻,他們的生命力實在是太旺盛了。

施展老師在《中國史綱》和《樞紐》裡面已經告訴過你,用中原是文明、草原是異鬼的思路,來看中國史是不對的。

我現在告訴你,用這種思路來看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鬥爭也是不對的。沒錯,對於羅馬人來說,蠻族就是北邊的日耳曼人。

羅馬毀於內戰

我先把日耳曼人和羅馬人相處的基本邏輯告訴你,然後再仔細分解:如果用一箇中國曆史上的典故,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克,就是羅馬的安祿山。

安史之亂你肯定很熟悉,安史之亂差一點滅了大唐,大唐即便渡過大劫,也輝煌不再。安祿山是唐玄宗的寵臣,玄宗用胡人守邊疆,這些封疆大吏叫節度使,他們控制的地盤叫藩鎮。結果節度使起兵反唐,直取長安。

崩潰:羅馬亡於蠻族之手?
崩潰:羅馬亡於蠻族之手?

唐玄宗李隆基劇照

大唐又藉助回鶻平定安史之亂,但也無力改變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最後亡了大唐的節度使叫朱溫。所以後人寫的唐史裡,有一句非常精彩的斷言,叫:唐亡於藩鎮。

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典故也適用於羅馬和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就是羅馬人利用的胡人,早年日耳曼人被羅馬侵襲、打擊,但在共和時代,征討日耳曼人的將軍們就已經開始收編日耳曼人。

回想一下馬略改革,募兵制,給軍餉,羅馬軍團征服到哪裡就從哪裡買兵,不需要他們是羅馬公民。意大利人可以買來當兵,北非人可以,西班牙人可以,日耳曼人當然也可以。

羅馬本身強大的時候,軍隊裡有一些日耳曼人不要緊。但羅馬打了100年內戰,自己的軍隊打自己,把自己消耗光了。

回想一下,在這個時候,戴克裡先已經把軍隊分為邊防軍和野戰軍,野戰軍由皇帝們重點控制,但他們只佔全部軍力的三分之一。剩下那三分之二就是邊防軍,反正他們駐守邊疆,離羅馬很遠,不是心腹之患。於是,一個個安祿山史思明就在邊疆的軍團裡成長起來了。

具體有多少,我不用跟你一個個仔細數,你只要清楚一個心理邏輯就足夠了,就是龐貝那句名言:蘇拉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這對日耳曼人也適用啊!憑什麼你們羅馬將軍手裡有兵,就能跨過盧比肯河,直搗羅馬城,搶奪皇帝寶座,我們日耳曼人也是軍團啊。

被羅馬人這種壞邏輯教育了幾百年,再野蠻、再沒文化也學會了吧。你看,壞邏輯不會因為人的身份不同就自動失效,羅馬城的人開了一個壞頭,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不列顛人、高盧人、日耳曼人一個個都學會了。

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了,不是日耳曼人在長城北邊不斷攻城,而是,他們本來就是守長城的軍團,他們就是節度使,他們也想痛快一把。

不過,日耳曼人是慢慢才學會羅馬人的壞邏輯的,他們的政治意識是不斷成長的。在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克廢黜羅馬末帝之前,日耳曼人已經攻破和洗劫羅馬城很多次了,拿下羅馬城變得越來越容易,但幾乎沒有日耳曼人自己稱帝,都是搶完了揚長而去,他們還不覺得做皇帝是個很重要的事情。

即便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大大小小的日耳曼統領在不同的地方稱王,但他們都知道法統在東羅馬皇帝手裡,還請求東羅馬皇帝給他們封號。失去實際控制權的東羅馬皇帝也只能順水推舟,給蠻族國王頒發執政官的委任狀。

所以,西羅馬帝國儘管被蠻族滅亡了,但是蠻族和東羅馬帝國的政治關係,至少在名義上還維持著,羅馬,在他們心裡其實並沒有死。

直到公元800年,查理曼稱帝,日耳曼人才真正有了自己的皇帝。而且你要注意了,到這個時候,查理曼還是叫自己羅馬皇帝。這是後話了,我在中世紀的單元會跟你細聊這個話題。

羅馬的軍國主義生存邏輯

我幫你梳理一下軍國主義羅馬自己作死的過程,回想一下我的斷言,羅馬成於兵,也毀於兵。

生存邏輯迫使羅馬幾乎天然地選擇了“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這種擴張型的道路,打仗對於羅馬人來說不是健健身、出出汗,而是活法,是宿命,羅馬確實把自己從小小城邦打成了世界帝國。

馬略的軍事改革讓羅馬軍力上了一個新臺階,但從此,兵隨將轉的致命傷就開始詛咒羅馬,馬略的老對手蘇拉帶兵奪權,實行獨裁,後世的將軍們也效仿他。

後來的凱撒和屋大維,雖然建立了元首政治體制,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克服羅馬軍力充足又特別容易私有化的毛病,內戰一打就是100年。最後是戴克裡先和君士坦丁建立了專制政治體制,但還是不足以解決老問題,終於,日耳曼人成規模地加入了帝國內戰,衰老的帝國再也沒有力氣制服各路節度使,於是就此滅亡了。

文明的邏輯其實並不美妙,反而是非常殘酷的。希臘毀於內戰,羅馬也是毀於內戰,沒有敵人打敗他們,是他們自己打敗了自己。

觀察文明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分析它的成長邏輯可能的走向。一個好邏輯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從自身的特點裡面淬鍊出來的,會使這個民族走上輝煌的頂峰,但它同時也是毀滅的種子。

種子在文明誕生之初就種下了,等到文明長大了,發育健全了,毀滅性的一面就會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像凱撒、屋大維、戴克裡先、君士坦丁這樣最英明神武的大人物,都擋不住。

文明的邏輯反而會去利用這些大人物,你想阻止我,我就會把你的改革方案,變成我的舞臺。想想戴克裡先的改革,他劃分邊防軍和野戰軍,意圖就是重點對付容易作亂的武力,結果,重點部門是控制住了,但非重點部分趁機飛速擴張,帝國迅速失去了對軍力的政治控制。

基督教如何看待羅馬滅亡

這裡插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在政治走向殘酷的時候,看看文明的思路是怎麼看待羅馬帝國滅亡的。

基督教最偉大的神學家之一奧古斯丁,在公元410年羅馬城被蠻族洗劫之後,他寫下了基督教神學最重要的著作《上帝之城》。

不信基督教的人當時會說,看吧,帝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這是背叛了羅馬諸神,現在遭報應了吧;信基督教的人也是滿心疑惑,帝國不是都信上帝了嗎,不是成了上帝之國了嗎,怎麼還會遭此大劫?

奧古斯丁為了駁斥異教徒,也為了安撫基督教徒,寫了《上帝之城》,他的回答是:羅馬帝國不是上帝之城,只是俗人之城,興,不足喜,亡,不足悲,所有俗人之城因為它的罪孽和邪惡,都是要毀滅的。

基督教神學有一整套看法,和我們用理性和邏輯來分析文明的人有所不同,但隨著基督教成為西方中世紀的主導思想,基督教的看法就很重要。我們必須瞭解基督教,才能深入地瞭解西方,下一個單元我會專門跟你聊基督教和中世紀。

本講小結

好,總結一下這一講的內容:羅馬帝國確實亡於蠻族之手,但絕不是異鬼戰勝了文明的黑白大搏鬥,而是安祿山這樣的節度使幹掉大唐,日耳曼人本來就是羅馬軍隊的一部分,他們被羅馬人教會了以兵奪權的做法。

羅馬亡於蠻族之手,不是羅馬人打外戰,打不贏日耳曼人,而是日耳曼人早就加入到羅馬內戰當中了。

順著這種打法,就會自然產生一個問題,東羅馬帝國不是還在嗎,東羅馬皇帝會坐視西帝國滅亡嗎?當然不會,東羅馬當然也努力收復失土,但為什麼沒收回去呢?西部還是進入了中世紀,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下一講我就來和你聊一聊東羅馬帝國為什麼沒能拉住西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