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還有發展前景嗎?

天幕華簾


關於廈門的發展前景如何,我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產業結構

廈門未來目標是打造總部經濟不會有製造業。製造業目前島內沒有、島外在減少、整體在外遷,這是必然的趨勢。目前我國城市產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製造業從一二線城市轉移至三四線城市,一二線城市只留集團總部。打造區域城市群產業分散佈局協同發展是未來發展方向,所以不再依賴一城獨大產業過度集中,什麼都有的發展模式。

就拿國內目前做的最好的粵港澳大灣區來說,廣州是行政、商貿中心、香港是金融中心(目前還是以後不好說)、深圳是科研創新中心、東莞是製造業中心,區域佈局清晰產業明確各司其職。

所以根據廈門規劃也是往這個方向走,目前廈漳泉城市一體化初具規模,廈門的定位也很明確就是以互聯網高新技術產業、文創產業及金融業為主的區域核心城市。以廈門體量想要達到國內其他發達城市群的規模顯然是很困難的,那走小而精緻就很符合廈門發展的定位,所以大工業大製造業遷離到泉漳也就成順理成章。

土地房價

廈門房價確實有點誇張了,這也是很多人吐槽廈門的點,島內均價已經飆到5萬以上,超過廣州排在北上深後全國第四,直接比肩一線城市。廈門本島面積本來就不大,島內北部湖里區一個機場佔了一大塊地,南部思明區一座大山和廈大直接去了一半的面積,所有行政部門和公司都扎堆太過擁擠。

廈大是教育部直屬院校,行政級別上校長和市長是平級的,海對面一個小島鼓浪嶼又是世界文化遺產,這兩個廈門市都管不了,這麼好的兩塊地名頭又這麼大周邊房價自然往上飆。說實話廈門的用地確實緊張,廈大之前要地擴建,廈門島就這麼點,市政府自然是不給,最後沒辦法廈大就在九龍江入海口對岸的漳州搞了個分校區,從本部乘船直接可以過去。

發展前景

廈門想要進一步發展市中心建成區面積是很大的問題,為什麼廈大不在島外建校區,還不是因為太遠,沒有政策支持誰都不願意去島外全部在島內擠著。不過廈門現在應該也在慢慢佈局規劃,把高鐵站放到了島外的集美,翔安規劃了個機場,這就有利於區域職能分佈了。

先說集美,既然廈門北站放在了集美而集美可用地又大,那麼開始圍繞集美大學打造大學城,把島內除了廈大之外其他大學院校全部搬過去,再圍繞北站建設高新產業園比如軟件園三期,這樣整個集美就形成了一個科研教育產業區。

再說翔安,未來隨著翔安新機場建成,廈航應該也是要過去的,可以學北京把市政府遷往通州,把廈門市政府部分行政職能部門逐漸遷出島內安置到翔安。

這樣島內外三地就形成了職能劃分,能夠很大緩解島內擁擠的情況,不過這麼做可能會拉高翔安和集美周邊的房價。

廈門目前也在著力規劃發展思明區和湖里區之後第三區集美,雖然這些規劃建設早就應該做了,不過也不算太晚,所以廈門未來的發展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MR火羽白


個人感覺,廈門要發展,只能把漳州兼併了,兼併泉州不現實,只有土地面積大了,各工業用地和產業園才能進來,土地面積大,也能把房價勻下去,買得起或租得起房,人才就能流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直流出。

我在廈門12年,以前的宵夜店那是密密麻麻,食客雲集,現在呢,關店潮,不但宵夜店少了,食客也稀稀拉拉,很多人在感嘆人越來越少,因為生意不好做了,但政府的數據又是人越來越多,不知道聽誰的,我個人看到的就是餐廳冷冷清清。

偶爾我也會覺得廈門還是有點漂亮,政府在公共設施上投資不少,這點是要點讚的,但外來人口的幸福指數更應該保障,不然那些設施給誰用。最後很現實的一句總結:高房價已經掐住了廈門發展的咽喉。


看見烏托邦


廈門有沒有發展前景,這其實是個偽問題。

1.關於廈門有沒有發展前最,不僅是廈門,福建的許多城市,如一線的福州、泉州,更有甚者,全國的許多城市、區域,即使如北上廣深者,都面臨著這個世紀之問。廈門有沒有前景的問題,是中國所有的城市都面臨著如何轉型升級的問題,說廈門腹地太小,這仍然是傳統一味追求擴張、一味追求做大的思維。如果一味地追求做大,所有的城市都會面臨腹地偏小的問題。


2.關於廈門有沒有發展前景的問題,與廈門腹地偏少關係不大,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廈門的優勢是結構性的、戰略性的,關鍵是主政者的思維突破,主政者希望把廈門建設成什麼樣子。美國的華爾街不會比廈門大吧,卻控制著全球的資本流動,他們有擔心腹地的問題麼,全球都是它的腹地;美國的硅谷會比廈門大麼,卻聚集了全球最頂尖的企業,個個企業富可敵國。

廈門如何破解腹地偏小的戰略難題?

1.為破解廈門戰略腹地偏小的難題,有人提出了廈漳泉同城化,也有學者提出未來金門和廈門合併,這些都是做大的思維,若干年後又會碰到類似腹地不夠的問題。

2.要破解廈門腹地偏小的難題,需要站在國家層面、國際層面對廈門進行重新定位,需要有巔覆性的思維和發展模式。廈門在做大方面已經很優了,現在應該放棄一味做大的思維,在做精、做尖、做深等方面下功夫,可以在江西等內陸省份或金磚國家或非洲國家設立“飛地”,將廈門傳統制造業逐步轉移到這些“飛地”,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廈門的發展空間,而且這些“飛地”可以成為廈門的戰略縱深。



部落酋長劉飛洲


廈門在整個福建是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又是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怎麼會沒有發展前景呢。且“發展”一詞用的太廣泛,每個城市都有發展的方向、發展的目標。每個城市在長期的發展中定然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存在問題了就覺得沒發展,那我告訴你你不適合當市長。

廈門是總體發展都是挺好的,2016年GDP增長8%、2017年GDP增長7.6%、2018年GDP增長7.7%,其中比較優秀的行業包括旅遊行業、房產行業、互聯網行業……,但這裡也因為房價太高失去了很多技能型人才。

廈門是一個地方面積相對不大的城市,如果是單純靠發展第一、第二產業那麼個人覺得肯定發現不過大城市,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畢竟面積有限。如果是以發展第三產業為主就具有很大的潛力,比如發展金融業、發展互聯網行業、發展其它服務型行業等。

問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是在工廠上班、或這兩年在房產公司上班、或其它不景氣的行業,對廈門經理發展出現迷茫。曾經聽一個公司總經理老說“廈門只是小漁村”,其實我心裡對他充滿鄙視,心裡認可他是無知人類。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越、當地政府積極、國家政府扶持,這城市會只是個小漁村?

綜述,我對廈門不管是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充滿信心。




生哥看tou條


廈門作為潛在國家中心城市,可以在和近岸的金門島和對岸的臺灣島的各層次交流中,發揮更大作用。而且廈門作為龍興之地,感情上也必須加分。

廈門2016年GDP預計3737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2170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1083.3億元,增長8.2%。廈門目前人口387萬人,不要和內陸其他動輒千萬人的城市比較,看看對岸不少了。

2017年全年廈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51.18億元,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15.92億元,增長7.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1.1%,拉動GDP增長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12.03億元,增長7.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8.7%,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GDP的三次產業結構為0.5:41.7:57.7。

另外廈門的稅收直接是歸中央財政的,而且中央又給廈門撥款,就相當於花自己的錢。


路易斯的鹿


廈門市個極具發展潛能的海灣城市,只是近年來市領導班子缺乏發展宏觀眼光,只盯在島內甚至只用力于思明區鼠目也!再,廈門急缺戰略縱深,可惜省委甚至中央也反應遲鈍!“同城化”是個虛詞,只能在廈漳泉之間製造矛盾而行不成合力。應在行政區劃上把廈漳泉做成一個行政區上做文章,如此可以把三變成《大一》做成海峽西岸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人文等領域對臺灣民眾的吸鐵石,形成東南沿海除長江三角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之外的新的發展極是極具前景。如此發展下去用不多就一定會形成自渤海灣區——長三角經濟區——福建東海對臺政治經濟科技旅遊人文等領域的磁吸區。如此我國的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戰略就活了!再,這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極其重要的一環啊!


武春生4


一個地方發展有沒有發展前途不是單單看目前暫時的房價和公共設施等方面就能肯定的!最起碼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有發展空間範圍,以後才能有發展潛質!如以前的香港,臺灣比大陸富裕,各方面比大陸的都好!能說明香港,臺灣比大陸🈶發展前途嗎?所以,沒有足夠的空間範圍,發展到一定程度會遇到瓶頸的!也可以說沒什麼前途前途可言的!


信仰98931


廈門發展前景光明無比,只要做好以下五件事。
①人口擴張到1000萬。
②聚焦發展旅遊文創文化產業。
③改革政府職能與壓縮政府幹預,激發市場活力。
④聚焦軟件、智能製造、區塊鏈、國際金融與貿易、對臺貿易等產業。
⑤人力資源大洗盤,引進激發吸引中高端創新性人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425e00009c153679eb7e\

泓厓子兮


剛看到有評友把泉州漳州的所有資源都說成是廈門的了。真牛!沒見過這麼理直氣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要記住在泉州人眼中,廈門永遠都是泉州府同安縣下面的廈門鎮。你們在怎麼粉飾裝扮、在怎麼去請所謂專家學者去給你們不顧事實的包裝宣傳、去惡意串改歷史史實都是改變不了小廈門在歷史中的真實狀況和定位的。

既然你說了這個所謂的廈門道了那索性說清楚,不要這樣胡說八道混淆視聽。不要這樣偷換概念;以偏概全,你用一個含糊的沒有定案的只有13年小階段的所謂廈門道來跟泉州稱兄道弟和平起平坐,真的是笑死人了,你以為大家都傻嗎?還是你智力低下?信你的才真是傻。泉州府統轄同安縣廈門鎮千把年,泉州府立時廈門鎮或村還沒有建制存在,你用這13年的小階段就要否認祖宗了,天大的笑話!請不要沒歷史沉澱就像餓漢一樣到處隨便抓隨便搶,把什麼都當成是救命稻草一樣拿出來到處碰瓷。你拿這種東西來說辭跟拿一張廢紙有什麼區別?況且你按你所說的這隻有13年壽命的所謂廈門道真有存在和歷史定案,那當時的這個所謂的廈門道也是指泛古泉州府整個行政區,明白嗎?就是說泉州府在那13年裡換了名稱了叫廈門道,實際還是指泉州府,跟你同安縣廈門鎮完全沒關係是兩碼事。就像泉州歷史上也多次換名一樣道理,泉州這個名字福州也用過你能說福州和泉州殊途同歸嗎。還有泉州解放後一段時間裡有叫過晉江地區,但只是名字改成晉江地區罷了,但還是一樣指的是泉州大市古泉州府,跟那時的晉江地區晉江縣完全沒關係完全是兩碼事的兩個等級不一樣的行政區。這個道理也是跟你指的廈門道的例子是一樣的:此晉江地區是指泉州大市古泉州府跟當時轄下的晉江縣完全是兩碼事!明白了吧!最後這個所謂廈門道存在短短13年後不就又迴歸泉州本名本位了嗎!所以這個所謂的廈門道其實還是泉州府的一個稱謂,這個所謂的廈門道和當時的同安縣廈門鎮是完全沒關係的兩碼事。所以你這是完全的偷換概念篡改真實的史實在用包裝去誆別人。

接著具體說下這個所謂廈門道的歷史本身,更可以說明歷史上的廈門道跟廈門不是一回事!是完全不搭槓的兩碼事,是兩個慨念兩個不同的行政級別。廈門道只是古泉州府在一個特殊小時期的改名罷了,而且13年裡改了兩次名,本來叫置南路道也不叫廈門道,次年才改叫廈門道。去翻翻泉州府轄區和這個廈門道幾乎是重合的也就明白了:所謂的廈門道即古泉州府的延續。此廈門道不是彼廈門更跟廈門沒關係。民國2年(1913年)2月置南路道,民國3年(1914年)改名;民國16年(1927年)廢。才存在13年。這些有心人把一個只存在13年的不是廈門的廈門道拿出來包裝說事,拿出來對沖大歷史,對沖千年來泉州對同安縣廈門鎮的管轄;來對沖泉州閩南文化源祖對沖泉州的母體那才真的是天大的笑話,要麼真的沒文化;要麼居心叵測啊!你拿的這是什麼歷史?是你們在替換概念的篡改歷史史實。這是急火攻心下的欺世盜名的赤樓樓的串改歷史粉飾自己。目的昭然若揭!

也請不要不知量力,自以為是。離了對泉州的野蠻吸血廈門什麼都不是。還有不要夢想把泉州納入你廈門,泉州人不願意,沒有孫子讓爺爺喊爸爸的,更沒有一條沙丁魚整天幻想把鯨魚吞掉的。小心堵死自己!你們是不是犯了狂想綜合症了!請記住泉州和漳州是永遠是整個閩南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源頭,泉州是廈門能繼續發展下去的依託,廈門離不開泉州但泉州完全可以踢掉廈門獨自發展成國家中心城市,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規劃和遠景,請你離我們遠點!不要整天想著碰瓷。


給出思考方案的批評者


廈門單獨發展有侷限性,轄區面積小雖然不是至關缺陷。但廈門的發展一直圍繞著小島意識,註定只能發展旅遊產業。廈門一開始的規劃就是圍繞著小島,導致資源都集中在在島內。但是島內卻不能發展工業,因為和旅遊業衝突。製造業向島外轉移向心力始終在島內,所以造成島內天價房價。嚴重造成製造業人口流失,所以廈門開始發展金融服務和互聯網行業。

假設一開始廈門發展集中在集美海滄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集美海滄的位置集中資源可以很好的輻射整個廈門。廈漳泉同城化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如今看來和泉州沒戲了。廈漳同城化是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