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米粥也要懂得裡面的門道,生活處處皆學問,讓我來為大家揭祕

白米粥最養人?錯!

米粥一向被視為“最養人”的食物,不但為大眾所喜愛,還是最常見的“病人食物”——很多住院病人主動地放棄正常的固體食物(如米飯等),改吃粥食,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加快恢復。然而,米粥真的是最養人的食物嗎?

粥在我國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謂淵源流長。自古就有將粥喻作“滋生育神丹”、“滋養胃氣妙品”、“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唐代令狐德棻主編的《周書》中有“皇帝始,烹谷為粥”(意思是相傳從皇帝開始,最早是蒸谷,形成了粥)的記載,這是關於粥的最早的記載。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謂粥可實五臟六腑之氣,且能逐熱,一飲汗盡,二飲熱去,三飲病已。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藥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大文豪 、美食家蘇東坡在食粥後寫下了“深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形容粥味美,使人身心顛倒)的著名詩句。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也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膾炙人口的“只將食粥致神仙”(只把吃的粥送的神仙就可以了,意指粥品味極高)的詩句。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有極細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意思是每日食粥一大碗,空腹時胃較虛,粥極細膩,與腸胃相宜,調理飲食的好辦法。)

喝白米粥也要懂得裡面的門道,生活處處皆學問,讓我來為大家揭秘

好幾年前,曾見報上登載一首《煮粥》詩,作者是明·張方賢。詩云: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女兒細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

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長。此詩首聯表達了“煮粥比煮飯好”的觀點。頷聯和頸聯是“煮粥好”的論據:一節省,二方便。末聯是全詩的真諦:淡泊明志。古人以勤儉、淡泊為美德,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有客只須添水火”,與唐詩“寒夜客來茶當酒”有異曲同工之妙。晚清名僧敬安《客來》詩說:“客來無酒試新茶,淡泊莫嫌衲子家。”宋·朱熹有·次去探望女兒,剛好女婿蔡沈外出。女兒家貧,只以麥飯蔥湯待父,深感慚愧不安。朱熹當即寫詩安慰開導她:湯蔥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婿歸,備受感動,以此詩作座右銘。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係,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

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米,其本身的營養價值不高,主要提供大量澱粉(75%),少量蛋白質(8%),以及一些B族維生素。長時間加熱煮製成粥過程,對澱粉、蛋白質和礦物質影響不大,但對B族維生素則有所破壞。煮制時間越長,則B族維生素破壞越多。所以,越是煮得細膩可口、爛爛糊糊的白米粥,B族維生素含量越低。如果在煮粥過程中再加入鹼,則B族維生素將破壞殆盡。因此,與白米飯相比,白米粥的營養價值更低。

喝白米粥也要懂得裡面的門道,生活處處皆學問,讓我來為大家揭秘

分享做粥的技巧,大家如果感興趣自己在家可以自己嘗試做一下。

做粥步驟如下,一共6步準備工作。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a、熬起粥來節省時間;b、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鐘。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裡,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鐘。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潮州白粥與廣州白粥截然不同的是,全程用大火煲粥,煲成粥水稠、米粒硬的粥,貌似“冷飯粥”,其實都系新鮮煮起新鮮吃的。煮法簡單,但必定要配著潮州鹹菜、菜譜來吃,在潮州當地,還有更多小吃相伴而上。主材料:五斤水一斤大米。做法:水滾後再下米,一直用大火煲煮。配菜材料:蘿蔔(製成菜脯)、 大 芥 菜 ( 制 成 鹹 菜 )。做法:在通風的地方曬乾。要點:只能選在天氣乾燥、陽光燦爛的日子來製作,最好是初冬。不過也可以在潮州買個一大罐回來備用。菜脯和鹹菜的分別是,鹹菜會連水分醃製,鹹味清淡但入味;菜脯要去除水分來醃製,吃起來乾爽鹹鮮。

喝白米粥也要懂得裡面的門道,生活處處皆學問,讓我來為大家揭秘

與白米飯相比,白米粥的優勢是容易消化。米粥加熱煮制時間更長,水分含量更多,所以澱粉糊化更充分,更容易被小腸內的澱粉酶分解成葡萄糖,並吸收進入血液。長時間加熱煮制,亦使少許蛋白質或氨基酸溶解其中,變得更易消化。因此,與白米飯等固體食物相比,白米粥可以減輕胃腸消化負擔,特別適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腸道疾病患者,如胃腸炎、嚴重消化性潰瘍、胰腺炎、嚴重肝炎等以及一些極度衰弱的病人。對於手術後第一次進食,需要流質食物的人來說,易於消化的白米粥(甚至米湯)可作為首選。

必須指出,白米粥容易消化的特點,僅對上述一些病人格外有益,而對健康人或胃腸道消化功能正常的病人來說,白米粥並無優勢可言,還不如吃白米飯(或其他營養更好的食物)。普遍地、籠統地給病人吃粥,認為所有病人吃粥更好的看法是錯誤的。

而且,白米粥容易消化吸收的特點其實是“雙刃劍”,即也會表現出有害的一面。白米粥容易消化吸收,進食後升高血糖的作用更為強烈。這一點不僅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利,對健康人的餐後血糖亦有不良影響。

總而言之,不要迷信白米粥最養人的說法。在胃腸功能不佳,或大手術後首次進食時,或可把白粥作為首選食物。除此之外,白米粥對患者及健康人並無額外好處,甚至還比不上吃白米飯,更比不上小米粥、燕麥粥、雜豆粥、瘦肉粥、魚片粥等添加其他營養食材的粥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