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袁守誠的真實身份是誰?為何能知玉帝諭旨?

簡樸韻


西遊記中的袁守誠的真實身份是誰?為何能知玉帝諭旨?

《西遊記》中有許多神奇的人物。他們沒有神奇的法術,但卻莫名其妙的強大。比如菩提老祖是孫悟空的師傅,這樣一個強大的師傅後面不知道去哪裡了。例如,袁守城,能算出來天上的雨,知道涇河龍王的真實身份,那麼他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

1.懂得占卜的算命先生

事實上,袁守誠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算命師。他只學了算命的占卜,這就是他如此準確的原因。

例如,西周時期的文王姬昌,他幾乎沒有能力,只能算命,而且卦的計算特別準確。袁守誠沒有任何背景,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算命師。也許我們只是想得太多,想得太多。

2.天庭巡邏隊

袁守誠真的有可能是天庭的秘密官員,他是專門觀察哥哥神仙工作的情況。

例如,我們這裡有紀律檢查委員會,他們經常突擊檢查人民的情況,觀察人民的生活和官員的思想作風。袁守誠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位置。涇河龍王無聊的時候,他就打了個賭。

當涇河龍王沒有按照意願行事時,袁守誠將此事報告給玉帝,這就是他來人間的工作內容。

3.袁天罡的叔叔,算命只是個幌子

根據《西遊記》,袁守誠實際上是袁天罡的叔叔。雖然袁守誠實際上是一個普通人,但他可能只是假裝算命,說幾句胡話。只是沒想到涇河龍王這麼倒黴,真的被說成做了正確的事情。

換一個角度來分析:

袁守誠必須激怒涇河龍王才能和他打賭。他指使的漁民故意在涇河捕魚。當然,這種行為還不會激怒涇河龍王,所以他變了一條金色鯉魚。這條金色鯉魚實際上是龍的化身。當年唐僧的父親陳光蕊在《西遊記》中被提到時,他救了一條金魚,那就是洪江的龍王。後來,洪江龍王心存感激,陳光蕊在溺水中倖存下來。

至於為什麼袁守誠如此準確,我們知道玉帝的意志就是他的能力。他的工作能力很強,這就是為什麼他被觀音重視。在那之前,他可以自然地推斷出天機,但是他知道洩漏天機會遭天譴的,所以他也不敢做的太過分。後來,在觀音的支持下,他不再害怕,所以他不得不一路走下去。事後,他跟著觀音去如來那裡工作了。

那麼袁守誠為什麼知道玉帝的意志,事實上,這意味著袁守誠的計算已經達到了最高水平,也就是說,他什麼都知道。事實上,他就是個算命的。只要他看到一個人來了,他根本不需要密切接觸,也不需要問這個人一句話,他知道他想問什麼問題,他只是看著這個人,他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他知道這個人想尋求幫助的答案!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小說而已,神奇的故事玩味一下就可以了,不需太過認真,容易耗神,看的開心就好。

當然作者創作的時候也是蒐集了大量的信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一篇鉅作,讓後世閱讀。

純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博而化易來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評一轉都是對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謝夥伴們的支持!


博而化易


《西遊記》裡袁守誠的真實身份是仙界天庭雨部剮龍臺的主官(在天庭的地位,相當於人界唐朝的刑部侍郎,正四品大官),同時兼任仙界鎮守人界長安城的人曹官,但他更隱秘的身份則是西方如來佛安插在天庭的臥底。

斬殺涇河龍王是仙界高層所佈的連環局中的重要一環,而作為剮龍臺行刑部門的一把手,又是“臥底”的袁守誠,自然消息靈通,可以提前知曉玉皇大帝的旨意。



詳細的分析如下:

一 人、神、鬼的互通性

要想了解袁守誠的來歷和身份,就要弄明白在《西遊記》小說體系里人、神、鬼三者的聯繫程度如何,而要了解這三者的關係,正好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研究,就是魏徵。

首先,原著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裡講了魏徵屠龍一事。魏徵是凡俗之人,在此時是唐朝丞相,但在仙界天庭又被任命為“人曹官”,負責天庭處理凡間某些世務的主事執行官員。天庭和人界是完全仙凡兩別,正常情況下無法溝通,而夢境正是仙凡溝通的特殊場所。

所以,魏徵是在夢中接到玉皇大帝的屠龍旨意,後來也是在夢中屠殺仙界的神仙涇河龍王的。

其次,唐太宗被涇河龍王索命,即將魂歸地府前,魏徵寫了一封求助信,讓唐太宗隨身帶著,等到去陰間後找酆都地府判官崔鈺,以救唐太宗還陽復活。唐太宗對此有些迷惑,魏徵就說崔鈺生前是自己結拜的兄弟,關係很好,而且死後變鬼判官的崔鈺還經常在魏徵的夢中與他相會,肯定會看在這情份上幫助唐太宗再生的。這就告訴我們,夢境還是人與鬼溝通的途徑。

從以上二方面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人、神、鬼雖然屬於不同的、正常情況下隔絕的界面,但通過夢境可以自由地、雙向地、頻繁地進行溝通;人的地位並不是最低的,可以屠殺神仙;凡人可以在仙界任職。

因此,袁守誠雖然是和魏徵一樣的凡人,但他不怕神仙,也可以在仙界任職,也可以和仙界、鬼界有溝通渠道。



二 袁守誠的真實身份

我們知道了人、神、鬼的互通性,那麼袁守誠在人界、仙界是何職務呢?

一方面,據以上討論,我們知道天庭會指派一些凡人作為執行天庭在人界任務的官員,統稱為人曹官。魏徵人曹官的職權是行刑官,所以夢中在剮龍臺屠龍。

袁守誠,“守誠”諧音“守城”,即鎮守長安城之意,說明袁守誠人曹官的職權是負責鎮守大唐首都長安城。所以,他平常只在長安城西門大街上擺攤算卦,兢兢業業。

書中提到涇河龍王未按玉帝旨意下雨,觸犯天條後。袁守誠不僅預先知道涇河龍王做錯事,還知道這錯事的嚴重性達到觸犯天條的程度,還明白他是違背了玉皇大帝的敕旨,還清楚他罪該處死,更知曉行刑的地點是仙界天庭的剮龍臺,行刑人是魏徵。

知道此事能觸犯玉帝天條,這肯定是算卦算不出來的,這就說明袁守誠肯定是在仙界任職或與仙人有密切聯繫。但能預先知道行刑地點和行刑人,就更加難上加難了,這種事情只有相關部門的領導才能最清楚。

在哪個刑場執刑,安排誰來行刑,也不是相關部門的普通人員所能決定的。正常的流程應該是相關部門一把手提出處理意見,上報玉皇大帝,由玉帝批准,再以玉帝名義下旨執行。

那麼,能提前就判斷下雨時辰、雨量、天條規定、行刑過程等等這些重要事情的細節,瞭解如此多天庭內幕的,只有天庭負責行雲布雨的雨部下屬的剮龍臺的主官才能做到了。

另一方面,書中第九回漁夫張稍說“每日送袁守誠一尾金色鯉”,袁守誠就為他算一卦在哪個位置能收穫大量魚蝦,而且算卦非常精準,屢試不爽。這裡的重點是“金色鯉”,非常有說法。

前文“陳光蕊赴任逢災...”回目裡提到,唐三藏的父親陳光蕊赴任江州途中,在萬花店門口,從一漁夫手中買下一尾“金色鯉魚”,並放生到洪江裡。

後來,陳光蕊被劉洪所害,屍身落水,又被洪江龍王所救,後來才得以復生。而洪江龍王之所以要逆天改命,救助陳光蕊死而復生,正是因為陳光蕊之前所放生的“金色鯉魚”正是龍王所化。所以洪江龍王是來報恩的。

這就是說,“金色鯉”在西遊記中是代指龍王的。而袁守誠每日都要告訴漁夫在哪裡打魚能有大收穫,而且同時還能打到“金色鯉魚”,漁夫才可能每日都能送他一尾“金色鯉魚”的。

也就意味著,袁守誠嗜好吃“龍”所化的“金色鯉魚”,而且每天都要肆無忌憚地吃一條龍。能吃龍、敢吃龍、知道龍在哪、知道怎麼抓龍,說明他生活中經常接觸龍,對龍太熟悉了,吃龍也太方便了,對龍也毫無敬畏心。這樣的人會是誰呢?

所以,據此綜合推斷,袁守誠應該是天庭剮龍臺的主官,同時兼任鎮守長安城的人曹官,才把吃龍當成常事,自然也就有權利、有能力提前知道玉帝的旨意了。畢竟,玉帝事關下雨的時辰、雨量、行刑細節等旨意,都是相關部門上報後,玉帝只是點個頭,再下旨罷了。



三 袁守誠最隱秘的真實身份

上述談的都是袁守誠明面上的身份,其實袁守誠最隱秘的身份才是最可怕的。

《西遊記》中如來佛非常想把佛法傳到南瞻部洲的大唐,但又不願意直接將佛經送來。因為如來佛很明白人性,知道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不會珍惜,所以如來佛需要創造機緣,讓大唐主動去歷經千辛萬苦求取真經,傳到大唐,才能珍惜真經的來之不易而珍視有加。

而要讓大唐主動求取真經,向一般俗人宣傳耗時日久,效果還不明顯,那就擒賊先擒王,先從最有權勢的首腦入手,從上而下進行普及。

要從皇帝入手,那就要讓大唐皇帝經歷艱難險惡,再以佛法救之,使他明白佛法的好處,明白佛法是唯一能拯救他的途徑,大唐皇帝才會有強烈的動力去求取真經,從而達到如來佛將佛法傳入大唐的目的。

於是,如來佛安排觀音菩薩來辦此事。

要使唐太宗害怕,必先送他去十八層地獄看看被他殺害的人正在陰間等著索他命,要送唐太宗去地獄,必先有拘捕他去地獄的理由,要找理由必然要有和他有恩怨的冤親債主,要製造和唐太宗的恩怨,就要先找到適合的犧牲品來作餌。

最後,就選中了涇河龍王。為什麼會選中他呢?因為龍在《西遊記》裡的地位相當低微,用來當棋子最合適,影響不大,效果明顯。比如,天庭宴會時,吃的菜就有“龍肝鳳髓”,西方的金翅大鵬鳥就以龍為食,可見龍的地位不是一般的低,而是非常低。

而且龍族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四海龍王,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其次是四瀆龍神,即長江龍神、黃河龍神、淮河龍神、濟水龍神。

而像涇河龍王屬於在龍界裡排不上號的小河龍王。

所以,涇河龍王作為導火索最合適。



袁守誠本是天庭官員,卻天天在長安城西門擺攤算卦捕魚吃龍,一天吃掉一條龍,還教人捕獲大量魚蝦。這種舉動分明就是故意在挑釁涇河龍王,引他入局。

涇河龍王果然忍不住怒火,魯莽行事,入了連環套。袁守誠便以言語相激,致使龍王觸犯天條。接著明知涇河龍王是欺君之罪難以挽回,還給他出歪招:讓涇河龍王不去求判他死刑的玉皇大帝,反而去求無關的唐太宗,讓唐太宗去哄騙行刑人魏徵,以阻止殺他。反而,因此造成魏徵夢中屠龍,唐太宗被涇河龍王陰間告狀,被抓到了陰間。

唐太宗見識過陰間地獄之可怕後,方知佛法的好處,這才復活後四處舉行佛事,宣揚佛理。後續又派唐三藏去西天曆盡艱辛,求來真經。

所以,袁守誠在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挑起事端、引導事態發展方向的作用,但所作所為與天庭的利益不一致,所以極有可能是如來安插在天庭的“臥底”。

通過上述分析,推測袁守誠真正的官方身份是天庭剮龍臺的主官兼任鎮守長安城的人曹官,但暗中已投靠西方如來佛,並作為安插在天庭的“臥底”,極力推動如來佛佈局的“吸引大唐取經,進而傳播佛事東進”的大計。

而作為擁有諸多複雜身份的袁守誠又是剮龍臺主官,所以可以提前知曉玉皇大帝的旨意。


[點擊關注,閱讀更多深層次文化解讀]


西詞上仙


袁守誠是《西遊記》中的人物,書上介紹說他是唐朝大風水家袁天罡的叔叔,袁天罡的本事,很有可能是他教的。

袁守誠

這個人物在西遊記中很重要。正是因為他和涇河龍王打賭,導致了魏徵夢中斬龍王,從而引發李世民魂遊地府,確定了取經的方針政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發生的取經一系列事件。

這個袁天罡的師承來歷,《西遊記》裡沒有說明。只是通過一個打魚的之口,介紹說他是一個算命先生,算得極準確,讓漁夫天天滿載而歸。

古代算命是一種合法職業,但大多數算命先生只是騙人錢財的。他們算出來的東西,大多是不準的,就算碰巧有一兩件讓他說中了,也只是巧合。因為人是無法預知未來的。

袁守誠

而這個袁守誠就不同了。他不是算得準,而是算得毫釐不差,可以用“恐怖”兩個字來形容。要說他算到第二天要下雨,是因為他會點天文知識,那到底下多少,多大範圍,他是怎麼知道的?要知道就是今天,咱們的天氣預報也做不到。天氣預報總是說局部有雨,這個局部有多大,到底有沒有,氣象臺也是沒譜的。

《西遊記》裡也說得很清楚,第二天有沒有雨,龍王都不知道。所以打賭時,他認為自己穩贏了。直到第二天上午,玉帝傳旨,他才知道今天要到哪裡去施雨,施多少。也就是說,袁守誠的消息,比龍王還快還準。

第二,袁守誠算定龍王要死。我們可以理解為,袁守誠知道犯天條是死罪,可是我們在《西遊記》中也看到過多起犯天條不死的。比如孫悟空,比如豬八戒。更匪夷所思的是,連劊子手是誰他都知道,在哪裡行刑他也知道。

龍王

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解釋,這一切都是天庭和西方設的圈套,袁守誠就是來執行任務的一個神仙。

天庭和西方商量好了取經一事,也把取經人員安排好了,孫悟空、豬八戒嚴、沙和尚不殺只是留著他們取經的,西方的金蟬子也轉世了,萬事俱備了,只差一個引發事件的導火索。這個導火索是要讓李世民來點的。為了讓李世民相信只有大乘佛經能救他的子民,就得讓他親眼看到天上人間地獄的差別。所以袁守誠被派下界了。他們利用涇河龍王的喜歡打賭的性格,演出了一齣戲,所以才有了後來算命、打賭、斬龍等一系列劇情。

龍王下雨雖然要按章辦事,可是下多了一點點是罪不至死的。在取經過程中,孫悟空不只一次請東海龍王“打個噴涕”,下點小雨,龍王也做了,也沒見他犯了天條。


太白金星

清楚了這些,我們就很清楚袁守誠的身份來歷了。他就是天庭派下來的一個神仙,他本身應該是和西方有點淵源的,願意為了佛教傳入東土做點事,這就排除了他是太上老君之類的道教大佬的可能。他應該是個天庭文官,能言善辯,也喜歡拋頭露面,喜歡為天庭立功,所以綜合分析,只有那個三請大聖的太白金星,無論年齡、身份、氣質還是口才,都能對得上號。



宰少


袁守誠究竟是何人?為什麼能預知未來;能通曉天條?又為何每日獨要一尾金鯉魚?最後怎麼悄無聲息無影無蹤?原來袁守誠乃袁天罡之叔叔,乃道法森然,旁門集大成者。所謂旁門有八,換日為最。袁守誠本欲捕捉轉世金蟬,以渡三災利害。然不曾想觸及涇河龍王之憂患,終而至其賭氣觸犯天條,使得唐王李世民爽約,陰間走一遭。因觸及八部天龍,神佛爭鬥,袁守誠乃隱。



炒米視角


西遊記中的袁守誠實際上就是觀音菩薩幻化而成,而袁守誠知道玉帝的旨意也是因為和玉帝串通好的。



袁守誠事件疑點

一;袁守誠是欽天鑑臺正袁天罡的叔父,且能力超群,術冠長安,為什麼要到長安街頭擺攤算命?

二;袁守誠給了漁夫指示,漁夫也因此滿載而歸,為什麼袁守誠不圖金錢,專門要一尾金色鯉魚?



三;西遊記中一般情況,下雨都是由龍王自己做主,如車遲國鬥法,朱紫國救王等等。為什麼玉帝突然有興致管下雨?而這時為什麼袁守誠就能算到玉帝想要管這次下雨?即便是如來和老君也不可能算得到三界之主的內心吧。

四;袁守城既然神通廣大,必然算到了涇河龍王會被魏徵夢中斬殺,那為什麼還要將禍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事件來龍去脈

首先說玉帝身為三界之主,心思不可能被任何人看透,所以排除袁守誠算到了玉帝想要管理下雨點數。

那麼袁守誠必定是和玉帝串通好了,或者是有了玉帝命令。

從袁守誠到街頭擺攤算命可以看出,袁守誠必然是接受了使命,不然這麼大能力的人不可能會在街頭為了蠅頭小利奔波。而這個使命就是後來把涇河龍王處斬,將禍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袁守誠首先要激怒涇河龍王,然後才能和他打賭。於是指示漁夫去涇河中捕魚,當然這個行為無法激怒涇河龍王,所以便要了一尾金色鯉魚。這個金色鯉魚實際上是龍的化身,在《西遊記》提及唐僧的父親陳光蕊時,他救下了一條金色鯉魚,而這條鯉魚就是洪江龍王,後來洪江龍王感恩,才有了陳光蕊的落水生還。

而涇河龍王當然不忍看著子孫被打撈殆盡,氣不過的他選擇了和袁守誠去理論。這時袁守誠一眼就看穿了涇河龍王化身的白衣秀士,所以在有了玉帝的指示後開始和涇河龍王打賭。



打賭的經過不用闡述,龍王私自改了點數,最終被判處了處斬的刑罰(話說這也有點太重了吧)。

因為是天官魏徵負責處斬涇河龍王,所以袁守誠讓涇河龍王去找李世民求情。這時的袁守誠明知李世民根本無法救下涇河龍王,偏偏把禍水引向李世民。由此看來居心叵測。

最終涇河龍王被斬殺後,拿著血淋淋的龍頭質問李世民,為什麼同意救我,卻又食言,因此李世民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這時正主出現了,觀音菩薩化解了李世民的危機。並且向李世民展示了無邊法力,由此引得李世民心想佛法,好讓唐僧取經,佛法東進。



實際上涇河龍王就是天庭扶持西天計劃的一個犧牲品。而整個西天計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爭得李世民的同意,所以玉帝和觀音導演了這一次事件。

而玉帝決定扶持西天佛教,個人認為是為了制衡佛教和道教,讓雙方勢力達到平衡。


我是越關


我來回答。

話說漁樵二人互吹牛逼之後閃了,卻把涇河龍王怒了,原來算卦的袁守城每天琢磨著釣鯉魚。於是涇河龍王在幕僚們建議下變成白衣秀士來給袁守誠好看。袁守誠是當朝欽天監臺正袁天罡的叔父,估計袁天罡的天文學啟蒙老師就是袁守誠。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佔雨澤,準在明朝。明日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兩人打了賭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了。

那麼問題來了,袁守城是怎麼算出來第二天啥時候下雨要下多少雨的。要知道下雨可是絕密情報,涇河龍王作為主要降雨執行人都不知道,袁守誠是怎麼知道的。涇河龍王一幫下屬曾奉承道,大王是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有雨無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這等胡言。就是說涇河龍王辦公桌上應該有本年度工作計劃,每年啥時候下雨下多少雨都有年初計劃,這些計劃都是經過天庭甚至是玉帝親自籤批的。所以涇河龍王胸有成竹的說,袁守誠是個大忽悠。但是這場雨卻是玉帝臨時安排的,並非常規降雨,不在計劃內。還有這種臨時安排應該非常少,如果玉帝動不動就要下道聖旨降個雨,涇河龍王心裡難道沒點逼數嗎。還敢跟袁守誠打賭?所以袁守誠算的並不是涇河龍王的常規降雨,而是玉帝的非常規降雨。

這樣的話問題更加複雜了。如果袁守誠算的是涇河龍王的工作安排,那麼他賄賂上龍王身邊的幾個小魚小蝦,也能給他交個底,畢竟就在哪兒寫著嘛。可是他要算的卻是玉皇大帝的臨時決定,這就難得很了。這裡小編說一下理論上算卦者是如何知前覺後的。鄭重聲明,純理論,跟封建迷信不沾邊啊。一個算卦者其實算一個東西,也就是要知道一些信息,他必須把知道這些信息的人或者神仙等等結交住,靠平常的一些感情物資投資或者法力讓這些人給他傳遞信息。比如孫悟空和菩提祖師學藝,菩提祖師先讓他學習術字門功夫,術字門就是請仙扶鸞,問卜揲箸,趨吉避凶。可惜悟空沒學,否則的話也能跟袁守誠搶一碗飯吃。

所以袁守誠結交的肯定是天上的大神,而且是玉帝貼身親信。因為涇河龍王剛回龍宮,玉帝的聖旨就下來了,可謂前後腳趕到。剛才說了,玉帝下旨降雨是臨時決定的,天威難測,金口沒開之前誰都不知道人家要說啥。而玉帝口諭之後還需要一個擬旨審批的過程,確實無誤之後才會交給黃巾力士下界傳旨。也就是在這個空檔,涇河龍王來找袁守誠算卦,袁守誠立馬諮詢了玉帝親信,該親信告訴他明天下雨,下多少,玉帝剛剛下旨。有人說這不是太巧了麼,世上哪有這麼巧的事。其實世上好多事就是這麼巧,無巧不成書麼。而書中玉帝唯一有名有姓的貼身親信就是捲簾大將沙和尚,所以玉帝臨時降雨的信息就是他告訴袁守誠的。沙僧為啥和袁守誠這麼熟?因為沙僧沒上天時曾經笑傲江湖,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遊地曠。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估計沙僧和袁守誠還是同一個師父。



唐風宋月


袁守誠應為玉皇大帝的轉世之身,本就是一人,自然知曉。

其實這個推測是我通過多個故事推導出來的。

刑天舞干鏚

刑天,巫族之人,先是幫蚩尤與黃帝爭奪人族正統,不想被昊天上帝派遣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

刑天不能違逆世間大勢,畢竟還有聖人的存在,所以他挑了天庭做對手,要找昊天上帝的麻煩。

刑天殺上天庭,大戰群神,最後被昊天上帝削去頭顱封印在常羊山下。

但是刑天其心不滅,以乳做目,以臍為口,再次持干鏚殺上天庭,結果不知道,但是刑天后來能安然的返回常羊山徘徊尋找,應該是心願達成了,這才只剩下尋找自己頭顱的執念。

所以昊天上帝應該是被刑天這一下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才被傷了。

玉帝歷劫

在《西遊記》中,如來曾言玉帝能掌管眾神,是因為他要經歷1750個劫難,並且每個劫難需要經歷12萬年,這才能成至尊

而又說了玉帝是以人身成仙,所以玉帝應該不可能從人類誕生才開始修煉,那就是說,他至少經歷了兩個種族,而這就是轉世之說。

所以玉帝還要轉世才能昇仙。

瑤姬

按傳說瑤姬的哥哥是昊天上帝,後來寶蓮燈又說瑤姬是雲華仙子,是玉帝的妹妹。

那麼瑤姬就是兩者的妹妹,而瑤姬就一個哥哥,那麼就說明昊天上帝也是玉皇大帝。

可是昊天上帝可是能和刑天這種上古戰神戰鬥的存在,到了西遊記卻表現的實力並不算高,幾乎不出手,而刑天來時,可是他親自去滅了的。

所以玉皇大帝又和昊天上帝有所區別。

三尸分身

現在洪荒小說中經常提到的三尸分身給了這個疑惑一個答案。

在天上坐鎮的應該是玉皇大帝的一個分身,而他真身還在下界歷劫,強大己身,因為他頭上可是還有聖人存在,這讓他怎麼做這至尊。

所以袁守城應該是玉皇大帝轉世身份,所以他可以決定降雨點數,而他出手,應該是跟如來佛祖達成協議,幫他佛法東傳來和道教抗衡,他好從中漁利,而對涇河龍王出手,既是敲打已經要靠向他處的龍族,也是為了推動佛法東傳。


小鼠報道


袁守誠,《西遊記》裡明白說了,是袁天罡叔父,這可是紮紮實實活了幾十年,沒人抹殺的掉的。但是袁守誠是個術士,全是道家做派,為何所做卻是為了推行佛事呢。在此,依據《西遊記》全書行文,我大膽來做個情節補充。

這袁守誠、袁天罡系出同族,袁守誠本來天資聰穎,所學甚精,又恰逢亂世,這袁守誠準備大展神通一番。沒想到他侄子袁天罡也是天縱之才,關鍵袁天罡遠比袁守誠會經營,年紀輕輕就聲名在外,後來更是在李世民身邊做事,深得信任,以後是要成就大道果的。

要說這術士面相,本來就是洩露天機的事,要遭天妒的,一家出一個大能已經是了不起的了,要想兩個都出頭那是萬萬不能。袁守誠空有一身本領,也只能到處給人算命為生,以後只有再度輪迴,慢慢熬了。

袁守誠自感身世的時候,卻遇得一個方外之士,那人談吐不凡,幾句話點破袁守誠心事。袁守誠深知自己本事,能夠看破自己的人絕非一般人物。於是趕忙向這人請教,這人卻給他指了一條道路,說你去長安城算命,給人指點打漁,到時候自有好處。袁守誠心中暗驚,如何成就大道,那是要有莫大機緣的,無論是走佛路還是道路,能夠修成正果都是康莊大道。那方士卻不說話,直接霞光萬道,升騰一座祥雲而去了,袁守誠一看居然是觀音大士,慌得連忙就拜,也堅定的要去長安城看一看。

袁守誠來到長安城,擺攤算卦,恰好遇到一漁民,就指點他打漁。恰好那涇河龍王又是一個心胸狹窄,極為護短的主,便想方設法去打壓袁守誠。於是有了後來的故事,涇河龍王觸怒天威被魏徵斬首,他卻遷怒於李世民,化為厲鬼索命,嚇得李世民戰戰兢兢,要以佛法化解災難,才有了唐僧取經的故事。



至於說為何袁守誠算得那麼準,可知玉帝旨意,那就是他的本事了,他自己本領強悍,所以才會被觀音大士看中。在這之前,他自然也可以推演天機,但是他深知妄露天機是要遭天譴的,所以他是不敢的。後來有了觀音撐腰,他就不怕了,所以有了這麼一路。事成之後,他就追隨觀音尋求佛果去了。

至於那涇河龍王,好吧,死的確實比較窩囊。不過《西遊記》裡,對龍是毫不在意的,四海龍王還都是小仙,隨便一個什麼井裡、湖裡都有龍王,甚至連那羊力大仙一個妖怪都可以煉條冷龍。可以說西遊裡面,大龍漫天走,小龍不如狗。區區一個涇河龍王,死就死了,為了取經大業,算不了什麼。


敬請關注一覽眾河小,帶給您文史方面最現實的解讀HOUHOU


一覽眾河小


要說西遊記裡哪個凡人最值得推敲,當屬袁守誠。他是西遊大業的開端,是整個故事的導火索,又在斬殺涇河龍王之後,全身而退。他為何這麼牛掰?

說起袁守誠,有一點必須要搞清楚:到底是先有《西遊記》?還是先有袁守誠?說白了就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根據西遊記的介紹,袁守誠是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家住長安城西門大街上。除此之外,對他的背景,再無更多瞭解。可是老鬼翻遍了新舊唐書,也沒找到關於袁守誠的隻言片語。

很明顯,袁守誠是個杜撰的人物。既然是杜撰的,那就想怎麼吹,就怎麼吹了。事實上,在西遊記裡,作為凡人的袁守誠,也是被作者給刻意神話了。

欽天監是個什麼玩意兒?袁守誠又因何能算出別人的生死?涇河龍王死後為何不去找袁守誠麻煩?

欽天監差不多相當於如今的國家天文臺吧,袁天罡是天文臺臺長。這麼一看,國家天文臺的地位有這麼高嗎?地位的確是比現在高,可畢竟只是個三教九流,沒咱們想的那麼厲害。

關鍵的地方在於,袁天罡的本事太高了,高到幾乎通神!所謂兒子英雄叔好漢,袁天罡就這麼厲害了。他的叔叔袁守誠呢,自然也得壓他一頭,方才顯得合乎常理。

這對叔侄,甭說扔在欽天監了,就是扔在御馬監,他們照樣能夠名鎮一方。沒辦法,推背圖太厲害了,哪個澡堂不得來個十套八套?要不然,您就不好意思開張。

拋開一切陰謀論,袁守誠如何算出別人的生死?又如何算出事情的前因後果?預知此事,請把書翻到西遊記第一回。

‘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旁門皆有正果。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凶之理。

很明顯,袁守誠叔侄二人是術字門中之人,而且都得了正果。術字門人精通問卜,也就是算卦,按照現代人的說法就是,他們精通預言術。袁守誠通過固定的程序,預知了涇河龍王的生死。

富貴有命,生死在天。一個人能參透生死,便可成仙;倘若一個人能參透別人的生死,這是洩露天機,要遭雷劈的。袁守誠何德何能,參透了涇河龍王的生死,卻屁事沒有呢?

原因都在於,他得了正果。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大老遠跑到靈山,除了唐僧之外,其他人都是奔著正果二字去的。此正果雖有別於彼,根源上都是相通的。

西遊記有三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儒教。無論在哪一教得了正果,皆可成仙了道。涇河龍王只不過是個二世子,又怎能與得道之人想爭執?

儘管袁守誠算出了涇河龍王之生死,而且還明確告訴了涇河龍王死因,他就能夠擺脫干係了嗎?

從古至今的道理都是逝者為大、逝者有理,而很多律法條文都是站在逝者的一方,以求息事寧人。在誅殺涇河龍王這件事上,也是遵從這一規則。

袁守誠贏了這場賭注之後,本可大肆炫耀,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妥協。是的,妥協,你沒有看錯,袁守誠向涇河龍王妥協了。怎麼妥協的呢?

守誠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徵處聽斬…那魏徵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龍王聞言,拜辭含淚而去。

袁守誠給龍王指了條生路,這便是妥協。其實哪裡有什麼妥協啊,袁守誠神機妙算,豈能不知魏徵夢斬龍王?他不過是在推脫責任而已。這一點,央視版西遊記裡表現的很明白,袁守誠在給龍王指生路之後,就捲鋪蓋走人了。

涇河龍王身死,魂不能遠行,想找袁守誠報仇找不到人,只好把怨憤撒在李世民身上。由此引發了唐王遊地府,唐僧遊西天。

後記

說到底,袁守誠不過是在恰當的時間,做了恰當的事情。沒有人指使他這麼做,也沒有人敢這麼做。

要知道涇河龍王雖然官職卑微,卻是玉皇大帝的人,誰也不會為了唐僧取經,而刻意得罪天庭的。再者說,袁守誠神機妙算,他能不知道站隊站錯的結果?

一炮灰爾,仙不眷,神不顧,死則死矣。


祗樹


袁守誠首先要激怒涇河龍王,然後才能和他打賭。於是指示漁夫去涇河中捕魚,當然這個行為無法激怒涇河龍王,所以便要了一尾金色鯉魚。這個金色鯉魚實際上是龍的化身,在《西遊記》提及唐僧的父親陳光蕊時,他救下了一條金色鯉魚,而這條鯉魚就是洪江龍王,後來洪江龍王感恩,才有了陳光蕊的落水生還。

  至於說為何袁守誠算得那麼準,可知玉帝旨意,那就是他的本事了,他自己本領強悍,所以才會被觀音大士看中。在這之前,他自然也可以推演天機,但是他深知妄露天機是要遭天譴的,所以他是不敢的。後來有了觀音撐腰,他就不怕了,所以有了這麼一路。事成之後,他就追隨觀音尋求佛果去了。

  所以說,為什麼袁守城能知道玉皇大帝的旨意,其實是說明,袁守城的測算已經達到了頂級境界,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用現實情況來說,就是這算命的,只要看到一個人走來,根本不用近距離接觸,也不用問這個人一句話,就知道這個是想要請求什麼問題,並且他只是一看這個人,就知道前因後果,知道了這個人要求助的答案!

  唐朝的傳奇故事,讓我們看到浪漫主義情懷,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每一個人都有完整的人格魅力,他們在樂觀主義精神中把偶像包裝成上神,然後把自己當作見證人,如同詩仙太白,詩聖白居易一樣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袁守誠身為專業的星相大師,具備天文地理的專業知識,預測天象不在話下,老百姓自然崇拜,加上東晉時期的神仙錄出版,袁守誠被封為上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