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減負不能減責

脫貧攻堅到了最吃勁的時候,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今年是基層減負年。筆者近來到一些貧困縣採訪,聽到扶貧幹部普遍反映負擔輕了不少:填表明顯少了,檢查考核也少了,現在村級每年只填1次數據,督查巡查也減少為一年1次……


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減負不能減責


為扶貧幹部減負是好事。可有的幹部擔子輕了,幹勁卻也鬆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現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也是最吃勁的時候,容不得絲毫馬虎、鬆懈。從全國看,剩下的貧困人口都是“貧中之貧”,還需採取超常規舉措攻堅。即便是已經脫了貧的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也還不強,如果沒了幫扶措施,很容易返貧。“三保障”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查漏補缺、對賬銷號。這個關鍵當口一旦鬆勁,脫貧成果怎麼鞏固,脫貧質量如何保證?

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扶貧幹部的艱辛努力。這些年來,他們奮戰在扶貧一線,進村入戶訪真貧、真扶貧,他們奉獻了青春,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關心、關愛扶貧幹部,為他們減負確實必要,也非常重要。但減負不意味著減責,貧困人口數量少了,不等於責任小了、擔子輕了,更不能由此產生歇歇腳、換頻道的倦怠思想,因為“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個人”,這是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

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減負不能減責


實際上,解決了會議多、檢查多、填表多等形式主義負擔問題,扶貧幹部更有條件騰出精力,來解決脫貧攻堅中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脫貧質量。採訪中,筆者和一些脫貧戶一起算過收入賬,發現政策性收入佔了總收入的七八成,不少脫貧戶迫切需要增強自身造血能力;有的脫貧戶的內生動力還不夠足,需要強化幫扶培養;一些貧困村的產業基礎還不牢,產品銷售很大程度上靠幫扶單位“消費扶貧”,需要進一步創品牌、拓銷路……到2020年貧困人口如期穩定脫貧,要做的工作還不少。因此,既要為扶貧幹部減負鬆綁,也要進一步細化目標、壓實責任,激勵他們把心思多用在“扶得起、穩得住、能致富”的長遠謀劃上,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減負不能減責


現在距2020年底只有一年多時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將在我們的奮鬥中實現,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只要一鼓作氣,再接再厲,廣大扶貧幹部一定能在這場偉大事業中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