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職工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魏光峰mst


大家實際上都很想知道自己退休時能領多少養老金,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規劃我們老年後的生活。實際上,很難有誰能夠準確計算出我們的養老金,因為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完善。我們養老待遇計算的時候,採取的是尊重歷史的原則,儘量保障以前參保或者工作人員不吃虧。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年限

1986年,國家首先在國營企業對新入職的人員實施勞動合同制,也就出現了勞動合同制工人。勞動合同制工人要繳納退休養老基金,也就是我們最初的養老保險制度。畢竟他們剛剛入職,短時間內不會退休。

之前入職的老人,還是使用固定用工的方式,退休待遇仍然是按照工資比例和工齡比例繼發,由用人單位承擔。

到了1991年,退休養老基金有了一定的積累。國家開始全面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多數地區從1992年開始建立。這一個時間要注意,由於之前的養老保險基金都是在國營集體企業建立,實際上對於其他經濟形式的用工之前是無法參加養老保險的。所以,多數人的養老保險從1992年開始。

1992年之前的國有、集體(一般縣區級,鄉鎮不算)企業固定工人,可以憑藉職工檔案中的就業和入職材料,審核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並不是沒人繳費。而是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明確要求,繳費費用由國家承擔,個人不需要承擔費用。另外《社會保險法》中還規定,當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由政府予以補貼。根據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每年中央和各級政府至少補貼養老保險基金1萬億元以上。2018年,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01萬億元,支出4.46萬億元。如果沒有政府補貼的這部分,養老保險基金早已經出現收不抵支。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目前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實際上是包括三大部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指數等因素有關,具體計算方式是: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繳費年限包含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

社會平均工資,一般應當按照當地繳費基數核定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算,有的地區使用的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有的地區是使用全口徑社平工資。從2019年5月起,國家統一將養老保險繳費確定為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以省級為準),不過具體的養老金計算公示國家將會制定過渡性方案。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些地區對於視同繳費年限認定了視同繳費指數,因此也可以到最後平均進去。有的地方是直接使用後期實際繳費的平均指數,這樣後期繳費高低也會影響視同繳費年限的。

(2)個人賬戶養老金,跟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和退休年齡因素有關,具體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餘額,實際上是按照國家規定統一記入個人賬戶。現在執行的是個人繳費規定,按照繳費基數的8%繳納,而劃入個人賬戶也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繳納,因此,相當於個人繳納的錢全部進入個人賬戶。由於個人賬戶在職工去世以後餘額可以繼承,也就相當於個人不會虧本。

不過在2005年以前,一般是個人繳納繳費基數的3%~4%,而劃入比例則是11%。不過當時的養老金水平比較低,還是現在的養老制度更優越一些。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不同,有國務院出臺的計發月數表確定。40歲是233個月,50歲是195個月,60歲是139個月,70歲是56個月。不過10多年來沒有變化。退休年齡越大,計發越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對來說更高。而以前的制度是統一除120,所以提升不了積極性。

(3)過渡性養老金,跟建立個人賬戶之前(統賬結合之前)的繳費年限、社會平均工資、過渡係數、平均繳費指數等因素掛鉤。各省市計算公式並不完全相同,但大體類似。比如過渡係數是從1%~1.4%不等,北京市是1%,山東省是1.3%,浙江省則是1.4%。山東省的是這樣的:

過渡性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1.3%×平均繳費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過渡性養老金相當於建立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以前,由於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充。畢竟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計算為基礎養老金的繳費年限,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積累的,所以才有這樣的過渡性養老金。


現在我們參保的年輕人,未來退休時都沒有過渡性養老金的。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非常複雜,但是仔細研究一下,還是可以算出我們養老金來的。


暖心人社


樓主您好,企業職工退休工資是按著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的這三項重要的指標來計算個人基礎養老金。

企業職工的退休金除了個人基礎養老金部分,還分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個人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是根據你個人賬戶當中的餘額和你的退休年齡,來決定你最終能拿到多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錢。

個人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根據你有沒有這個視同繳費年限來決定能不能夠領取到個人過渡性養老金。視同繳費年限一般是針對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群,那麼這一部分人群只要是在1992年之前,每參加一年的工作都會被認作是一年的視同繳費年限,最終計算成為過渡性養老金,累加到總的養老金當中去。

所以說企業職工的退休金一共有這三部分組成,那麼就是個人基礎養老金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還有就是個人過渡性養老金部分。


社保小達人


樓主你好,企業職工退休工資如何計算?那麼退休金的計算方式是根據特定的公式來計算的,那麼主要是分為三個方面,第1個方面是個人基礎養老金的計算,第2個方面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第3個方面是個人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

首先第1個方面,個人基礎養老金,個人基礎養老金佔有自己養老金總額的基本上接近於70%左右了,所以說也是最重要的養老金的組成部分。那麼個人基礎養老金取決於自身的累計參保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來決定,那麼累計繳費年限越長的個人所能夠獲得的個人基礎養老金也就越高,所以說最終總的養老金相對應的也就越高。

第2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取決於個人賬戶當中的餘額和你的退休年齡來決定,因為不同的退休年齡所對應的計發月數是不相同的,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最後一部分個人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針對於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那麼才會擁有過渡性養老金,如果自己沒有適當繳費年限是不會有過渡性養老金的,只有個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懂社保



企業單位養老金計發:

現在,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養老金計發辦法已經並軌。

養老金計發,主要由當地社平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養老保險繳費額度等因素決定。

繳費年限越長、視同繳費年限越長,養老保險繳費額度越高,養老金就高。

繳費年限越短、視同繳費年限越短、或者木有視同繳費年限,養老保險繳費額度越低,養老金就低。

(視同繳費年限,既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

請看養老金計發公式。


z山海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①基礎養老金=上一年度統籌地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②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歷年繳費基數/上一年度社平工資)之和/繳費年限

③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還有一部分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此後退休的職工,發給過渡性養老金,由於各地關於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法規定不一樣,這裡就不說了。

先來說說①中的參數。

"上一年度統籌地區咱剛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參數直接體現了各地區經濟水平的程度高低。舉個例子,北京的經濟發展程度要高於甘肅地區,職工工水平也要高於甘肅地區。那麼,在退休時就要依照參保地的經濟社會工資水平進行退休金的計算。也就是說,同樣年限,同樣繳費基數的人在在北京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要高於在甘肅退休的養老金。

"繳費年限"這個參數指的是從參加工作以來所有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合計,其中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在養老金計算時,基礎養老金越高,這也是國家鼓勵多交多得的原則的具體體現。

再來說所②中的參數。

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由地區政府相關部門對全社會公開,這個參數是確定的,在繳費年限不變的情況下,繳費基數越高,平均工資指數就越高,反之亦然。所以,這也是我在前面文章中提到過的,少報繳費基數會影響整個退休待遇。

最後說說③中的參數。

"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是全部養老保險繳費個人賬戶的金額的合計數額,這個儲存額包括本金,和本金產生的利息收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用繳費基數乘以繳費比例進行歸集,也就是說,繳費基數低了,也會相應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


右手尾戒86


公正地說事退休人員應該有高中低檔制,根據人員的地位,貢獻相結合。企退人員與事退人員低檔的應相等,合者差別一百至兩百之間,大家都不會有意見。比如事業人員分三個檔分配是可以的。


周開炎


社平工資,工齡,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餘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