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眉山太和渡口

從艄公攬渡撐船

到機動船隻載客

眉山太和渡口

承載了好幾代眉山人的回憶

而現在

咱們就要跟它說再見啦!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小編從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瞭解到,按照湯壩航電工程建設的施工安排,2019年汛期後對太和渡口進行縱向圍堰施工,施工期達半年以上,將造成太和鎮至富牛鎮的水路交通運輸通道被截斷,太和渡口無法正常渡運。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眉山太和渡口。向哲攝

2020年9月湯壩航電第一臺機組將蓄水發電,水位高程414.8米,超過太和渡口水位警戒線1.2米,也不具備通航條件。

同時,即將建設的天府大道眉山城區段跨岷江大橋選址緊鄰太和渡口,修建過程中也將影響渡口安全營運。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眉山太和渡口。向哲攝

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根據《四川省渡口管理辦法》的一規定,經東坡區人民政府批准,自2019年11月1日起撤銷太和渡口撤渡後嚴禁任何組織、單位或個人私渡,否則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如今,碼頭撤銷了

但時光留給我們的記憶將永存~

曾經,有人在這裡堅守二十年

“船馬上就要啟動了,請大家注意安全……”曾經,在東坡區太和鎮碼頭,售票員王桂容一邊收票一邊叮囑乘客們注意安全,說完這些話後,船就開始慢慢啟動了,朝著岷江東岸緩緩行駛。這樣的聲音時常回響。

王桂容是東坡區富牛鎮河東村人,從20世紀90年代初,她和丈夫就買下了這艘船,開始了風吹雨淋的船上生活,至今,已經過去了20多年了,見證了碼頭兩岸的變遷。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王桂容讓乘客繫好救生衣。

“20多年前,來自東坡區富牛、崇禮、回龍等七八個鄉鎮的村民都要從雷家渡(太和渡口)坐船,人多的時候要達到上萬人次,當時的雷家渡熱鬧的很啊。”談起與雷家渡結緣的原因,王桂容毫不猶豫地說,從小看著雷家渡熱鬧的場景,她和丈夫堅信在雷家渡能賺錢養家,於是便東拼西湊攢下了買船的錢,並僱用了四五名船工開始了在雷家渡的謀生之旅。

讓王桂容沒有想到的是,船上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自從有了船,她和丈夫就以船為家,一直生活在船上。為了方便渡口兩岸上班的人們,船工們每天早上5點就得起床,作為船上唯一的一名女性,她就負責為船工們做飯,而船員們就對整艘船進行檢查,保證乘客們的安全。每天6點鐘起,他們就開始駕船運輸去河對面趕早班的人,就這樣,他們要一直忙到晚上六七點鐘。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眉山太和渡口。向哲攝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桂容的生活沒有多大變化,雷家渡兩岸卻悄悄地發生著變化。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農民都有了“電馬兒”,再加上農村的交通設施也越來越完善了,來這個渡口乘船的村民就漸漸少了下來,特別岷江二橋修成之後,雷家渡的人流量也驟然減少了五分之四。也許是習慣了船上的生活,在收入驟減的情況下,王桂容和丈夫仍然選擇了堅守,她表示:“我的老家就在河對岸的河東村,村裡人要去太和鎮上趕場,靠的就是船。能以這樣的方式為家鄉做些貢獻,我們心裡非常高興。”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為了方便乘客,王桂容夫妻倆還為乘客修建了休息的地方。

“上半年修一次,下半年修一次,平常還要經常維護。”為了讓村民們能安全坐船,王桂容可沒少在雷家渡付出。因為岷江水的衝擊,雷家渡兩岸的碼頭總是受到衝擊,每次受到衝擊之後,都需要維修才能使用。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眉山太和渡口。向哲攝

可以說,雷家渡寄託了王桂容一家太多的感情,她總希望能在渡口一直堅守下去,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多年在河邊生活留下的後遺症,她和船工們都非常擔心,終有一天,他們會不得不離開相伴多年的水上生活。

曾經,這裡是眉山物資集散地

別看雷家渡逐漸冷清下來,在岷江水運興盛之時,雷家渡卻是上達成都下達嘉定這條航線上一個重要的碼頭。據老《眉山縣誌》記載:“雷家渡碼頭有常航船10多隻,短航船20多隻,有專、副業船工近百人輪守待僱。河街道商貿興旺。北路大米、江東捆柴由此待運。年運量約2萬多噸。”

正因為優越的水運條件,雷家渡兩岸的很多人都靠在渡口做生意發了家,其中有一戶雷姓人家還將生意做的很大,遠近聞名,雷家渡也因此得名。雷家渡不僅讓渡口兩岸的百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更造就了附近鄉鎮的繁榮,而太和鎮更因為雷家渡的存在成為了眉山著名的物資集散地。“日吞千擔貨,福祿萬家人”就是對雷家渡最好的描述。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岷江之上。向哲攝

周理明是土生土長的太和人,他至今清晰地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到嬉戲,模仿縴夫們拉縴時情景;每逢趕集日,四鄰八鄉的小商小販和外地的生意人把太和場圍得水洩不通,他不得不緊緊地跟在大人的身後,深怕一不留神就走丟了。

東坡區富牛鎮河東村村民陶澤明也對往昔的歲月記憶猶新,他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到太和鎮各個茶鋪子裡蹭評書聽。長大後,陶澤明也成家立業了,他就和世世代代在渡口兩岸生活的人一樣,在渡口周圍賣鮮貨、火把柴賺錢養家。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眉山太和渡口。向哲攝

“20世紀60年代,雷家渡就沒有了長貨船停靠,但很長一段時間,雷家渡熱鬧依舊。”陶澤明回憶,當時,附近的十幾個村落的村民往上下游做生意的,來往都只能靠這個渡口,每天在渡口上都會有許多商家在這裡裝貨物,所以,渡口周圍還聚集了不少飯館,隨著渡口逐漸冷清,這些飯館也關門了。

即使是這樣,雷家渡依然還是不少村民來往岷江兩岸的重要通道,有著悠久歷史的雷家渡仍然發揮著它的渡運功能,在岷江沿岸的水碼頭大部分都落寞了的情況下,依然發揮著它的作用,仍然是四川省岷江流域最大的水碼頭之一。

如今,這樣的情景,將成為歷史。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眉山太和渡口。向哲攝

再见!眉山太和渡口再见!眉山太和渡口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END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