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三七雖三年才能收穫,但畝收益達5萬元

三七,作為一種傳統的名貴中藥材,整株形似人參,是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除了傳統用藥領域內用量增加較快外,近年來的研究及臨床應用又發現三七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有良好效果,以三七為原料新藥不斷開發,從而拉動中成藥工業對三七需求量的猛增。三七銷量的增加,拉動三七價格上漲,而且漲速較快,漲幅較大,市場行情暢旺。三七栽培後3~4年才能收穫,如果按照一畝產出300斤來算,市場收購價在一斤160元左右,畝收益達5萬元。

作為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三七雖三年才能收穫,但畝收益達5萬元

三七原產區主要在雲南的文山、硯山至廣西的靖西、德保一帶,三七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的溼生型植物,喜溼潤,但怕積水。三七原產區年降雨量多為1400~2000毫米,如果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只要分佈合理,三七也能正常生長。一般要求空氣相對溼度70%~80%,土壤含水量20%~30%。據研究,土壤含水量20%~25%最適三七種苗發芽出苗。

三七喜溫暖,怕嚴寒酷熱,特別要求夏季涼爽,冬季不冷,年平均溫度15~21℃,若遇到0℃的氣溫,持續時間不長,尚不至嚴重影響三七生長;若最高氣溫超過35℃,空氣乾燥,會使三七乾枯凋萎。高溫、低溫均對三七種苗萌發和生長不利,這也是三七種植區域受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氣溫過高、過低,還會影響三七結果的數量及種子的飽滿程度。因此,在三七生產中要因地制宜地確定栽種時期,在引種時也應充分考慮三七這一生理特性,避免引種失敗。

作為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三七雖三年才能收穫,但畝收益達5萬元

另外,三七怕烈日和陰暗。不能耐受陽光直射,否則會使植株枯萎;但又要在一定陽光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一般只要求陽光的25%~40%,在生長過程中,前期和後期需陽光較多,中期需光較少,藥農總結為“二陽一陰”。

所以三七栽培需搭蔭棚遮蔭。地整好後,順坡向設置蔭棚支柱和搭蓋蔭棚,蔭棚架式可參照人參蔭棚。蔭棚高度1.5米左右,最好能用三七專用遮陽網覆蓋,透光度12%。如果用其他材料覆蓋,透光度以10%~15%為宜。透光度過強,易造成日灼症等生理性病害;透光度過弱,三七苗生長會明顯受阻,根系發育不良,產量下降。棚搭好後作廂,寬1~1.2米,畦距0.6~0.65米,畦高0.3米左右,要有利排水和田間操作。

作為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三七雖三年才能收穫,但畝收益達5萬元

還要適時的調整蔭棚。蔭棚透光度過大,三七葉往往乾枯死亡;透光度太小,苗株纖弱細高,抗病能力降低,開花遲,結籽不飽滿,塊根產量也降低。園地的坡向不同,光照的強弱不同;一年中,季節的變化,氣候不同,光照的強弱也不一樣;三七生長髮育各不同階段,對光的需求也不一樣。因此,如何調節好蔭棚的透光度,是三七高產的關鍵。

蓋棚時應注意,一般北坡蓋稀些,南坡要蓋密些。早春可以調稀遮蓋物,加大蔭棚的透光度至70%,使三七宿根早生快發,苗齊,苗壯,抗逆性增強。4~9月份要增加蔭棚覆蓋物,透光度以40%~50%為好,但不能低於30%,保持三七植株正常生長。10~11月份,透光度可調為50%~55%,以加強三七後期的光合作用。此外,還應注意蔭棚的透光度要均勻,檢查透光度是否均勻的方法是:在中午太陽當頂時,看三七葉片上光點的形狀,如果呈大小一致的圓點,表明透光均勻;如果呈裂片狀或羽毛狀,表明透光不勻,應加以調整。

作為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三七雖三年才能收穫,但畝收益達5萬元

對於土壤,要求團粒結構好、疏鬆和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pH值6~8,在微酸和微鹼的土壤中均可種植。凡符合上述條件的沙質壤土、黃壤、棕壤、紅壤都適宜三七生長。黏性過重的土和過乾的沙地,或積水地不能種三七。三七忌連作,也不能與前作物是茄科作物、蕎麥、蔬菜連作。

更應避開與三七有共同病蟲害的樹種和前作為鄰或連作。在播種或移栽前2~3個月深翻土地,在整地時結合施入底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石灰75千克。在播種或移栽前10~15天,再用40%多菌靈1000倍液噴於作好的畦面上,或每平方米施敵克松10~15克進行土壤消毒。在地下害蟲多的地塊,還可在翻耕時,每畝撒施鋅硫磷5%顆粒劑100~150克。

作為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三七雖三年才能收穫,但畝收益達5萬元

最後,待三七長成,就等著收穫就可以了,三七以三年生七增長速度最快,四年生以後的增長,主要是根狀莖的增長,而根狀莖的藥用價值較低,且四年生以後的三七,表皮逐漸變粗糙,皺紋增加,加工後表皮不夠光滑,影響商品質量。因此,以栽培後3~4年收穫為佳。

​採收三七的時間,習慣上分為秋、冬兩季。秋季採收,一般在7月份摘取花序後,到8月中旬或延遲到9月中旬,剪去莖、葉,進行採收。這種秋季採收的三七稱為春七。春七在採收前,已經把花序摘下,大部分營養都供給根系,所以個頭肥實,品質優良,一般3.5~4千克鮮貨可以曬1千克乾貨。冬季採收,一般當留種的植株在紅籽成熟後,採收了紅籽,約在11月份,剪去地上部分,採挖起來的三七,稱為冬七。

冬七是採種以後挖取的,營養被種子消耗去一部分,所以塊根多不飽滿,分量輕,幹後皺縮,內部空泡多,菊花心不明顯,一般要5千克鮮貨才能曬1千克乾貨。其實,春七摘除花薹後,葉片仍繼續製造養分,有利於根系繼續生長,產量仍可繼續增加,因此,遲至11月份採收最為合理。12月份以後,新芽已萌動,要消耗養分,產量和質量也會下降,所以採收時間也不能過遲。我是

農人答農事,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作為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三七雖三年才能收穫,但畝收益達5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