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營口,一個深受大自然眷顧的地方。這裡有歷史風華、有文化積澱、有豐饒物產、有曠世美景……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讓這座城市散發著獨有的魅力。由營口市委宣傳部和香港商報共同主辦的“百年商埠 國際港城—2019首屆中國著名作家營口行”活動圓滿里程。作家們用一週的時間,近距離感知國際港城之美,品讀百年商埠之韻,尋找文化靈感,並以文化的影響力來解讀營口,以文學的方式來書寫營口,向外界展示了一場別具內涵的名家寫作之旅,筆尖交鋒再書華章。

望兒山感受慈孝文化

作家採風團一行來到望兒山腳下,先是在望兒山廣場慈母雕塑像前駐足拍照,聽導遊講解望兒山的美麗傳說。隨後沿北坡石階拾級而上,拜謁望兒塔。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望兒山是中國遼南名山,載入《中國名勝辭典》。此山由北坡石階可達峰頂,山頂有一藏式青磚塔,建於明末,遠看如一位老婦佇立山頭,日夜眺望大海,盼望遠行的兒子歸來。據悉近年修建的慈母館是中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母愛世界亦為中國目前唯一展現古今中外偉大母愛的龐大雕塑群。慈心浩海通天地,母愛綿綿貫古今,望兒山以美麗的傳說和絢麗壯觀的英姿迎接海內外遊客回到母親的懷抱。

參觀從望兒山後,採風團來到望兒山酒業品營口酒文化。在這裡,著名作家李貫通揮筆寫下“舉酒淚無盡,情濃望兒山”。

營口港見開放進程

當日下午,採風團一行來到營口港。營口港擁有包括集裝箱、汽車、煤炭、糧食、礦石、鋼材、大件設備、成品油及液體化工品、原油等9個貨種專業化碼頭,共計95個生產性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9個。其航運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已開通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集裝箱航線和可中轉世界各港的支線。每月450多班,60多條集裝箱航線覆蓋中國沿海主要港口。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2019年1月由招商局集團主導組建成立遼寧港口集團,並於今年被評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為帶動遼寧沿海城市的發展壯大、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山海廣場觀海上日落

如果說山與古鎮代表鮁魚圈深沉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山海廣場則是鮁魚圈山海文化、魚龍文化、浪漫、豪情、開放的形象代表。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在山海廣場,作家們領略千米海岸線風光,共賞落日入海勝景。在山海廣場觀景臺拾階而上,登上百級臺階,營口港盡收眼底。觀景臺1500米以西海面上,矗立著挺拔俊秀的鮁魚公主雕塑。據介紹,鮁魚公主是是鮁魚圈美麗傳說的主人公,是鮁魚圈人民勇敢勤勞的象徵,鮁魚公主雕像是山海廣場標誌性建築,通體用6000噸不鏽鋼材質鑄造。夕陽西下,鮁魚公主手捧的明珠發出明亮的光芒,將附近海面照耀的美輪美奐。

亂雲飛渡驚白浪,紅日墜海灼乾坤。夕陽下,採風團駐足山海廣場,遙望營口港,無不被港口的落日餘暉美景所驚歎。作家們稱,能看到海上日落,真是不虛此行。

據介紹,由於渤海灣的獨特的地理形制,將營口港環抱其中,使其成為中國漫長海岸線上獨一無二的西海岸港口,也是中國大陸唯一能夠欣賞到落日的深水港。

蓋州感受古城古韻

著名作家營口行採風團在蓋州領略古韻風光,品鑑蓋州歷史文化,感受蓋州人傑地靈。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採風團在鐘鼓樓尋千年遺韻。作家們循階而上,登上古城牆,古城格局盡收眼底,引得作家紛紛史海鉤沉追憶歷史更迭變遷。蓋州古城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歷代都有修繕。明代為了增強城戰的防禦功能,改土築城牆為磚包城牆,並增建了甕城及護城濠。現存鐘鼓樓、兩段殘存的磚包城牆及玄貞觀,皆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都有600多年的歷史。

沈延毅紀念館嘆翰墨奇才

作家們懷著仰慕之情走進沈延毅紀念館。該館坐落於蓋州古城中心,建於民國初年,在具有遼南風格的民居四合院內,院內矗立著沈老先生的漢白玉雕像。作家們在沈老生前銅像和譽滿中外的書法真品前流連忘返,感懷先生的生平貢獻和翰墨才情,也感嘆於營口蓋州的人傑地靈。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沈延毅是當代著名書法藝術家、詩人、愛國人士,為國內迄今屈指可數的大書法家之一。著名作家劉兆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沈延毅是從蓋州走出去的大家,自己曾和沈先生多次謀面,沈老人格境界高尚,性格耿直、正義,對社會不良風氣嫉惡如仇。對向他求字充當門面的人,無論地位、職位高低從不賜予。所以行業內的人都對沈老先生敬佩有加。

作別古城,採風團當日下午又登赤山。赤山風景區早在唐初就是遼東名山之一,清代時是遼南道教名山。赤山以峰奇、洞異、泉清、石怪、寺古而聞名。作家們走進深山,流連於遠近聞名的三清峰、五洞峰、旋門峰、天橋峰、天池峰等赤山五峰。作家們感嘆於赤山的秀麗美景,紛紛在仙人洞、穿心洞、背陰洞、朝陽洞、月亮洞等處拍照留念,在三疊瀑、戲珠瀑、小心坡瀑布前鞠水吟歌。大自然的神功妙斧,雕塑出的奇異怪石遍佈赤山達20多處。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作家們還來到主峰腳下馳名遐邇的龍潭古寺和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的舍利塔群參觀懷古。據景區負責人介紹,赤山春天山花爛漫,夏天雲霧山中,秋天滿山紅遍,冬天銀裝素裹,景色變化無窮。

品禮德文化 識營口“第一”

品鑑“百年商埠 國際港城”全國著名作家行採風團再次深入營口禮德文化腹地,探尋營口禮德淵源。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採風團一行走進中國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紀念館。據介紹,該館是中國紅十字會第一個地方分會的誕生地,1894年,在中日甲午戰爭的硝煙裡,英國醫生、傳教士司督閣等在營口地方官員的支持下,以紅十字會名義租用一家客棧,組建了一所紅十字醫院,開展救治傷兵,救助難民活動,至1895年3月戰爭結束,營口收容傷病員近2000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紅十字戰地醫院,成為中國紅十字運動歷史的發端。1904年,日俄戰爭在東北旅順爆發,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成立後,很快在營口建立了第一個地方分會並展開救護、賑濟工作。兩年間共救治傷兵2.6萬人,接送難民脫離險境1.3萬名。

作家們盛讚,營口不僅是東北第一個開埠通商的城市,是一個“有禮的城市”,更是一個有愛的城市。

作家們在雷鋒紀念館瞭解到,雷鋒軍旅生涯的12個第一次,都是在營口。第一次代表新兵發言、第一次寫日記、第一次上政治課、第一次練隊列等。分為《光輝人生》《獨特文化》《軍地情深》《永世傳承》四個部分,重點展示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特別是雷鋒在營口的事蹟和故事,再現了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紮營口15年期間與駐地政府和群眾的魚水深情。雷鋒文化展覽館已成為營口市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

王充閭文學館邀知音相應和

文人相惜也相重。在王充閭文學館,作家們逗留時間將近兩個小時。王充閭是從營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著名作家、學者、詩人,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首屆“冰心散文獎”。王充閭先生是營口地域文化的研究者、培育者、創造者和傳播者,有關營口的詩文就有50多篇,既體現了他對於家鄉的深情熱愛,也為家鄉營口創造了文化名片。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作家們再次揮毫潑墨,譚談寫下“前人的路,後人的書”,作家們集體簽名;而劉兆林則深情寫下“天下文章,澤被桑梓。”

金牛山遺址尋歷史足跡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歷史遺存是一個城市的符號或者圖騰,金牛山古人類遺址就是這樣一個符號。坐落在營口市大石橋西南8公里的金牛山遺址,這裡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和生活遺蹟,時時提醒著後來者,人類文明之火穿越歷史時空,燭照營口大地已達數十萬年。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採風團作家在金牛山古人類遺址陳列館,近察古文明遺蹟。在遺址陳列館後山,作家們駐足停留,談古論今,對金牛山古遺址讚歎不已,對史前文明和關於史前文明的 “復活”樣式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詩言志,詞抒情,文人雅士流芳名。採風團一行在大石橋書畫院嘆“中國書法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大石橋文化底蘊豐厚。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大石橋書畫院共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6人,省級美協會員30人、省級書協會員43人、市級美協會員73人、市級書協會員150人、書畫愛好者近萬人。據介紹,在大石橋,幾乎每個家庭的孩子從小都練習書法。

作家們感悟大石橋濃厚的詩書氣韻,採風團團長譚談揮毫寫下“弘道養正”。

唐王河邊聽美麗傳說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採風團隨後來到營口大石橋市唐王河畔,近觀河景、史海鉤沉。

捕風捉韻: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眼中的營口印象!

相傳唐王河因唐太宗在遠征高麗時御駕親征,馬到河心,四蹄深陷在淤泥河中,白袍薛禮及時趕到得以救駕,從此留下了“馬陷淤泥河,薛仁貴救駕”的歷史故事,唐王河由此而來。

唐王河曾被當地百姓稱為淤泥河,河道淤阻,環境不佳。近年來,大石橋市委、市政府採取多種舉措治理修復,如今,唐王河已經成為周邊百姓散步健身、娛樂休閒樂園,城市環境更加美化,周邊商業一片欣欣向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