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跑出執紀監督“加速度”

編者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70年來,在這片有著8000年底蘊的黃土地上,億萬中原兒女團結一致、敢闖敢拼,推動河南大地改革潮湧、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開放的河南越來越“中”!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人民網河南頻道聯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策劃推出《壯麗70年·河南創造的70個第一》融媒體系列報道,對河南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的國內或省內多個“第一”進行集中採訪。

人民網鶴壁10月31日電 (石國慶)2018年3月24日,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監察委將該區鹿樓鄉大胡社區原黨支部書記王某平,原黨支部委員、報賬員王某軍涉嫌違法犯罪一案,移送司法機關。該案件自2月27日立案並採取留置措施,到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僅用時26天,跑出了執紀監督“加速度”。

經辦此案的山城區紀委監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探索紀法銜接、法法銜接的做法和實踐,加快轉隸人員磨合融合,初步取得了“1+1>2”的效果。

自2017年11月14日河南省推開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動員部署會議以來,省市縣三級黨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一根本目的,緊扣解決監察範圍過窄、反腐敗力量分散、紀法銜接不暢三大核心問題,聚焦轉隸組建、人員融合、建章立制、有效履職等關鍵環節,確保改革試點任務落地落實。

2018年1月3日,鶴壁市山城區監察委員會組建掛牌,成為河南省第一家掛牌成立的縣級監察委員會。截止到2018年2月6日,河南省18個省轄市監察委員會、157個縣(市、區)監察委員會全部完成組建掛牌。

監察體制改革後,山城區紀委監察委工作人員增加了將近40%,然而監察對象卻從原來的870多人增加到3300多人,增加量接近280%。

面對工作量和監督力量巨大反差的突出矛盾,如何既管住“關鍵少數”,又能監管“絕大多數”?山城區紀委監察委從隊伍融合發展做起。

據鶴壁市山城區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王保清介紹,他們首先做好隊伍深度融合,根據轉隸幹部和紀檢幹部的工作經歷、專長、年齡,交叉配備、混合編成,實現優勢互補,多途徑、多形式組織開展活動和業務培訓,促進大家在感情、組織、思想和業務上深度融合,真正實現1+1>2的改革成果。人員的深度融合,讓監察委每一位工作人員發揮所長;科室之間、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的融合,讓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除了人員融合,山城區還在工作流程整合上做文章。再造內部工作流程,實行“副書記副主任親自抓、常委委員牽頭、科室主辦、多部門配合”的“捆綁式”工作模式,將紀委監察委內設機構、派出機構和鄉鎮紀委人員進行捆綁,打破科室界限,統一調配,集中力量,突破重點難點案件,快查快結、快審快結。

體制改革帶來深度融合,進而帶來戰鬥力提升。山城區監察委連續創下了鶴壁市多個第一:探索鶴壁市首例未採用留置措施辦理的涉嫌職務犯罪案件;留置區民政局原局長及個體建築商行賄人,成為鶴壁市首例受賄行賄一起查案件。

“這在過去簡直不可想象。”山城區監察委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趙繼勇說,王某平的案件從立案,從監委立案到移送司法機關,一共用了26天的時間,充分感受到了紀法銜接的優越性。“以前在辦案過程中,所取到的一些證據,無法直接運用於刑事審判,往往到司法機關以後,重新再取證,再轉換,現在不存在,直接就可以運用於刑事審判了。” 趙繼勇說。

趙繼勇最大的感受是,政治站位更高了。“現在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全面運用四種形態來處理問題線索,注重辦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注重辦案的整個過程。”

2018年,河南省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368起,處理4769人,同比分別增長85%、76%;立案32535件,黨紀政務處分39384人,同比分別上升14.1%、25.7%;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91398人次,同比上升148.47%。

河南省紀委監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改革試點,把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都納入監察範圍之內,全省監察對象由改革前的90.8萬人擴展到改革後的203.82萬人,實現了由監督“狹義政府”到“廣義政府”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