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萬里:濟世傳道 醫者無己

俗話說:“西醫認門,中醫認人”。大病重病、疑難雜症在基層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很多人會到北京各大醫院求醫;但在聊城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谷萬里的門診,卻不乏來自北京、內蒙、深圳甚至國外的患者。對於一所地市級醫院來說,這種現象並不多見。吸引他們的不僅是中醫的魅力,更是谷萬里的精湛醫術。

除了山東省名中醫之外,谷萬里還有一個身份:成無己研究會會長。通過對成無己事蹟的發掘,谷萬里不斷用自己的力量,促進中醫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仁心

放棄高就良機 博士毅然還鄉

谷萬里出身中醫世家,父親谷越濤是全國名老中醫。1972年,谷越濤和妻子王桂枝響應國家號召,放棄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的教學工作,主動投身基層,來到原陽穀縣石門宋公社衛生院,一待就是9年。

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基層衛生院環境簡陋。缺醫少藥,更沒有先進的檢測設備,西醫往往有力難施,而對依靠“望、聞、問、切”來診斷病情、吃藥花費較低的中醫影響卻不大。在這種條件下,谷越濤和妻子的醫術得到了充分發揮。谷萬里從小在衛生院長大,看多了被父母救治的病人臉上的笑臉,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從小立志成為像父母一樣的名醫。高中畢業後,他果斷報考了山東中醫藥大學。

1991年山東中醫藥大學畢業後,谷萬里回到聊城工作。此後他不斷深造,於2004年考取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心血管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全國名老中醫史載祥。博士畢業後,谷萬里的同屆同學絕大多數都留京工作,少數離開北京的也都去了省級醫院。而谷萬里懷著對家鄉的一腔熱忱,謝絕導師的再三挽留,放棄了更好的就業機會,堅持回到家鄉工作,也成為回聊城工作的第一位中醫學博士。

妙術

斷病百無一失 療疾三指回春

記者採訪谷萬里時,恰好有一位40多歲的患者專程從北京趕來求醫。谷萬里伸出三根手指搭在患者脈搏上,詢問病情、斟酌處方,整個過程乾脆利落,僅用了幾分鐘。開藥時,谷萬里詢問患者“開一週藥行嗎?一週以後過得來嗎?”患者答:“能!”語氣十分堅決。

堅決語氣背後,是對谷萬里醫術的充分信任。行醫28年間,谷萬里診治的患者有數十萬人次。僅2018年,谷萬里就接診患者約3萬人次。而不少被他接診過的患者,往往下次還找他看病,這不僅因為谷萬里診斷準確、用藥有效,還因為他總會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

以最少的藥味,最小的劑量,最精確的辨證,達到最佳療效。”這是谷萬里的父親谷越濤行醫50多年來一直堅守的原則。谷萬里在行醫時謹記父親的教誨,用藥精煉,首選價格低廉的藥物,通常一劑藥的價格僅幾塊錢,或者十幾塊錢,但治療效果卻非常好。

在谷萬里的病人中,有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小夥子,本身不算壯實的他,長期高燒反覆、食慾不振,體重持續減輕。在醫院檢測血液,查不出原因,要做骨髓穿刺進行深入檢查,過程十分痛苦,小夥子一家打了退堂鼓。但病總得治,這時小夥子的家人想到了中醫,便來到谷萬里的診室。服用三劑藥後,小夥子的體溫就降了下來;又服藥半個月,病情穩定下來;又過了十天便痊癒出院了。現在,小夥子的體質大有改善,參軍後還被選入海軍陸戰隊。

宏願

還原“亞聖”形象 弘揚中醫文化

谷萬里認為,中醫是一門早熟的科學,古代已有李時珍、張仲景、成無己等名醫將其推到一個高峰,但由於技術條件所限,一些病案資料沒有流傳下來,因此現代中醫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這也成為了他除了治病救人之外的遠大理想。

作為致公黨黨員,加上校友遍佈世界各地,谷萬里進行了不少海內外中醫文化推廣和交流,先後榮獲“聊城市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市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

有一次,一名在馬來西亞開中醫診所的師弟來看望谷萬里,說起學生時代所學的《中國醫學史》上提到的首個全面註解《傷寒論》的名醫成無己,谷萬里自豪地說:“成無己就是我們聊城人,家鄉在茌平縣洪官屯鎮成莊!”師弟一聽,十分興奮,立馬要到成無己故鄉看看。誰知到達後,當地沒有絲毫和成無己有關的遺蹟。谷萬里感覺很慚愧,也認識到目前對歷史名中醫的挖掘程度遠遠不夠。

谷萬里立志要將成無己的事蹟還原給世人。他的想法得到了父親谷越濤的支持。他們自費在成莊為成無己立了碑,又先後多次進京、赴內蒙古巴林左旗(成無己原行醫處)查閱資料。隨著谷萬里的努力,成無己學術研究會揭牌、成無己標準像公佈……這位醫界“亞聖”的形象逐漸豐滿,事蹟也漸漸為人所知。

成無己被金國擄掠,治病救人之餘,仍鑽研著書,為中醫北傳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谷萬里放棄優厚待遇,返鄉懸壺,不遺餘力弘揚中醫文化。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為了相同的濟世初心,都做到了寵辱不驚、無我奉獻。兩個同樣高尚的靈魂,彷彿跨越時空重合在一起。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申東方

谷万里:济世传道 医者无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