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蘋果便宜,有的果農剛採摘完蘋果就把樹都毀掉了,準備栽種其他樹種,你怎麼看?

紅姐說鄉村


蘋果#農產品滯銷#,果農種植戶欲哭無淚啊!

無賴之下,果農毀樹,分別轉行;是什麼原因導致蘋果#農產品滯銷#?如何解決蘋果#農產品滯銷#呢?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原因:1,蘋果品種單一,優良品種太少。

2,蘋果種植沒有規範管理,果品沒有嚴格標準分級。

3,蘋果沒有品牌,沒有品牌就是馬路貨,任人宰割,沒有知名度,沒有溢價空間。

4,果農種植戶與市場脫接。跟風從眾心理,盲目種植,不懂市場規律,滿足不了市場消費者各個層次的需求。

5,沒有多渠道開發蘋果延伸價值。蘋果再加工,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蘋果價值。

辦法:一,增加蘋果優良品種。好品種,口感好,果形好,營養價值高,抗病蟲害,綜合抗逆性強,高產穩產。早,中,晚熟品種分別種植,拉長蘋果上市時間週期。

二,規範種植管理,實行嚴格標準化分級制度。從育苗,施肥,施藥,採摘,分級,包裝,冷藏,運輸等,規範種植管理,採用標準

化分級制,區分拉開,蘋果級別價值,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三,果品認證索源,為蘋果賦能。通過認證,使每個蘋果都有身體證,條形碼。使消費者能查得到,查得著,能索源追蹤,消費的明明白白,給蘋果賦能。

四,打造品牌。一個好農產品蘋果,必須打造出一個好的品牌。好品牌,能提高果品影響力,美譽度,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增加果品的溢價空間。

五,果品與市場對接。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我們採用以銷定產,採用#定單農業#,#眾籌農業#,把農產品果品,提前賣的消費者。

六,延伸蘋果產業鏈,增加蘋果的價值。我們多開發出蘋果加工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蘋果的價值。如果汁,果酒,果醬,果醋,果脯,果品提取物,氨基酸,維生素等等。




大家好,我是《新農人老周》。我們一起關注“三農”,解析“三農”,探索“三農”,推動“三農”。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分享。


新農人老周69099


今年的蘋果價格總體上來說是非常的便宜的,對於品相差一點的蘋果價格只有0.7~1元每斤的行情,普通的通果的價格在1.6元左右一斤,對於好一些的蘋果也就是優質的蘋果價格依舊在3.4元左右每斤,而且優質蘋果還比較暢銷,優質優價符合市場的規律,總體來說今年的蘋果價格比去年同期每斤下跌了一元錢左右。對於今年的蘋果價格有喜有憂啊,洗的是上半年的蘋果價格非常的高,下半年的價格卻跌入了冰點,但是隨後天氣慢慢的變涼,人們對蘋果的消費量逐漸增加,蘋果的價格會進一步的上漲。



儘管今年蘋果的價格非常的低,但是對城裡的消費者依舊吃不起,蘋果的現象非常嚴重,特別對於南方非蘋果種植的主產區域,比如廣東省的蘋果價格目前依舊在7~10元每斤的行情,85以上的蘋果的價格在12元左右每斤,這時的消費者依舊很難吃到便宜的蘋果。造成蘋果主產區域價格比較低的這種現象的原因,一個是外商不能順利的到蘋果主產區販賣蘋果;另一個原因就是當地的收購商壟斷了蘋果的收購市場,大力壓價農民出售的蘋果。



對於一些地方的蘋果剛剛摘完以後,有的果農就開始砍伐蘋果樹,似乎因為蘋果價格低造成的,其實這裡面是有很多原因的。第1個原因就是蘋果的品種落後,導致了蘋果的品質比較差,使得果農開始砍伐老蘋果,在更換新的蘋果品種或者是其他的水果。第2個原因就是當地的土壤不適合種植蘋果,或者是氣候不適合種植蘋果,比如說我們這裡種植蘋果的品質就非常的差,即便是有栽蘋果的也會在後期伐掉。第3個原因就是蘋果價格低迷造成的,似乎有些果農對蘋果的市場沒有信心,所以開始砍伐蘋果樹,換成其他水果樹以增加自己的收益。



總之,對於農民採摘完蘋果以後砍伐的第1種第2種原因,可以進行改種其他的蘋果品種或者改種其他水果,這樣能夠增加自己的收入,或者是種植其他的農作物也是可以的,畢竟已經靠種植蘋果增加不了自己的種植收入了。對於採摘完蘋果的第3種原因砍伐蘋果,這種就目前個人建議不要開發蘋果樹,因為種植其他的水果也不一定能夠有更高的收入。畢竟現在的蘋果樹只是因為今年的價格行情比較低,蘋果今年又出現了豐產的現象,使得蘋果價格比較低一點而已,明年或許價格就會更高一些,至少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現在已經是有收入了,而且又能夠減少了投資,如果改種其他果樹的投資進一步的增大,還有好長時間能夠見到效益。大家說是這個理不?


宗元三農堂


不毀園怎麼辦,我是洛川果農,連續三年沒什麼收入了,前兩年受凍災,一分錢沒見還倒貼幾萬塊,化肥都上進去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呀!我們家我和父母三口人在家常年務蘋果,洛川這邊一個蘋果投資基本在1元左右,現在收購價格2左右,而且按2元的價格只能裝60%,剩下的40%收購價1元一斤能裝30%,剩下的10%收購價格2.5角一斤賣果汁廠,這樣下來3口人一年的付出把成本跑掉一人能分到一萬多元?社會在發展,豬肉在漲價,一萬多元能幹嘛?我家十幾畝園子準備蘋果賣了就挖樹了,準備出去打工,我們村已經好幾家和我想法一樣,還不如出去打工,守著有啥用?物價上漲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活著總要生活,生活必須要錢來支撐,這幾年農民真是不好活!


蟲蟲141817849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今年晚熟蘋果價格確實便宜,鄉村關中所在的陝西蘋果產區,現在商品果價格每斤在1.5元左右,這樣低的價格,讓果農欲哭無淚。面對逐年高昂的果樹種植投資,果農已經嚴重虧本,但也毫無辦法。現實情況是,優質商品蘋果價格每斤不能維持在2元以上,果農是無法收回投資成本的。但今年蘋果價格已成定局,有的果農看到價格無望,便直接將果園毀掉,或改種其他樹種,或發展其他種植業。對此,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現在蘋果產業的發展,以及整個農產品種植情況,談個人看法如下:

第一,毀掉果園無異於涸澤而漁。

今年蘋果價格確實跌入低谷,但毀掉果園,等於直接將多年來辛苦培植的希望付之一炬,實屬過於極端。要知道,果園從幼苗栽植到成園,最起碼需要六年多的時間。毀掉果園容易,培植起來極難。若果園老化,或病蟲害加劇,或品種雜亂,直接毀掉果園倒行,但把好端端的果園直接毀掉,果農在沒有其他出路增加家庭經濟收入的前提下,這種做法顯然是涸澤而漁,得不倘失。

第二,毀掉果園栽植其他樹種未必產生回報。

農民種植生產農產品,其在社會物價體系中的基礎作用,決定了自身價格不可能高於社會物價,或受調控政策直接影響,即使把品種優良的果園毀掉, 改種其他樹種,從幼樹到成年樹需要數年,其間誰能保證到成樹後,就一定能產生良好收益呢?既然不能保證,那就讓當前的果園繼續生長,今年價格低,期待明年價格好。

第三,走極端化毀園是農民的大忌。

今年晚熟蘋果價格低,即成事實。那麼,看看其他水果價格,5月份李子上市,農村到處倒滿了無法銷售的李子;其時黃桃成熟,到處都在聲援幫助果農解決黃桃銷售,甚至許多地方黃桃爛熟果園無人採摘;再看紅仙桃、大酥梨等等水果種植業,哪一個逃過了滯銷的厄運?因此,果農因為蘋果價格低,毀園改種其他水果產業,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第四,解決水果滯銷才是根本出路。

農民不管種植哪種果樹,都要面對銷售問題。實話實說,對於普通農民要解決龐大的水果產量銷售,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他們缺乏銷售技術,缺乏現代電商能力,缺乏水果市場判斷走勢,以及整個水果價格的行情分析。面對這樣的情況,只有組建產業銷售專業人員,打好區域品牌宣傳,拓寬水果產業銷售渠道,多方面提高果品質量等,從這些方面入手,幫助農民銷售水果,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根本出路。毀園等於直接斷絕了農民收入的根本,實在不可取。

總之,因為蘋果價格低,就直接毀園,就對種植蘋果徹底失去信心,簡直是極端做法。我們說,真若果園老化等異常原因毀園,應該贊成;若是毀掉正常結果果園,我們只能倍感痛心。在農產品基礎物價體系面前,農民只能默默接受,而不能做出有損自身權益和整體收益的事情,這實屬不該,我們應該堅決反對。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我覺得是好事,這種果農只會去盲目跟風、追新,不考慮其他的因數動不動就砍樹,等他虧到沒有資金的時候,自然也無法去禍害其他果農了。原因如我給大家講下:

1、蘋果從建園到進入豐產期,沒有3~5年是不行的。這期間所有的投入,就是為了結果收穫。而今年蘋果卻因大豐收,導致不少果農收穫卻不因此而跟著豐收,這雖是件讓人悲哀的事情。但這是市場規律,試想一下當產地產期都集中在一起的時候,這時候自然銷售的價格自然也就不會理想,這也是為何在上半年沒有產蘋果時,在南方能賣10~15元斤,而現在各地在採摘了,價格降到3~4元左右。

2、收益不理想就去砍樹,要改種其他的果樹,就能賺錢嗎?我個人並不認可。栽種其他的果樹,從建園到豐收也是需要一個時間段,就是進入收穫階段,水果的行情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都會因產量、氣候等各種因數影響其銷售的價格,就是在前幾年賣的較火的陽光玫瑰,在今年也遇到了大跳水。新品種只有早期的人去栽種,才能得到一個不錯的收益,後期跟風去的人,多數收益都達不到預期的期望。

3、所以以其砍樹,不如繼續耕耘。像是在近幾年蘋果收購價一直較高的甘肅莊浪,我查詢了下在當今產地就數他們報價最高(4元左右),而其他產地,報價很少會達到這個價格。這其中有產地優勢,也和果品質量有關,只有好的果品才能賣上高價。而如果沒有產地優勢,只能在管理上下功夫,而動不動就砍樹的果農,就是去栽種其他的水果,也是幹不好的。因為他們只懂得種,沒有多年的管理經驗,產果品質肯定是不如其他的果農。

綜上所述,蘋果會隨著市場的變化,每年收購價格也不相同。如果只是因一年的收益達不到預期,就要砍樹,對其他果農來講,也是好事。畢竟種的人少了,產量也會降下來,產量一降價格自然就會增高了。

我個人覺得頻繁砍樹,改換不同樹木栽種的人。不如多花時間扎入一種去深耘,新品種更替太快一味的追新,並不明智。但只要是果品好的水果,就是老品種也一樣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比如前兩年火的花牛,現在不也比不上老品種紅富士,只有提高栽種水平產出好果,才能有效避免市場的變化。


果鄉農人


今年蘋果大豐收,蘋果賣不上好價格,農民豐收不增收,做為農民應該深刻反思一下,為什麼豐收不增收,為什麼年年這個時候蘋果價格會下跌?僅靠種植端來增收已經不行了,落後了,很快被市場淘汰了,砍樹毀樹是遲早的事!


農民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經嚴重製約了果實的市場價值了。比如延安蘋果,分級包裝,分級儲存,分級銷售,一個80規格的蘋果賣10元,為什麼你賣不出這個價格?延安蘋果一箱180元,你為什麼賣不出去?因為我們的果農大多數種植出來的都是“馬路貨”、“地攤貨”,沒有品牌,沒有商標,沒有認證,沒有二維碼可追溯,也沒有產地標誌。陝西蘋果都建起大型冷藏庫,一年四季都有蘋果上市銷售。

蘋果僅靠種植端已經過時了,必須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必須搞深加工來消化蘋果,蘋果可榨汁,可做果脯,可製作果醋、果酒。蘋果種植戶必須要轉變經營理念,靠品質、靠品牌、靠深加工,靠知名度追求效益。象酒一樣,賦予蘋果文化價值,商品價值,信譽價值,產業價值。使蘋果升級升值。果農不能再追求產量了,要在品質口感下功夫,要精心管理,科學種植。

幹農業不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固封自封。產區應該成立蘋果合作社,統一種植管理標準,統一分級包裝,統一註冊商標,統一認證,統一銷售,每戶應該有電子二維碼,可追溯性。蘋果產區,應該建冷藏庫,一年四季分批分期銷售,不要急著摘下來銷售,而應該摘下來儲存,不能造成市場供大於求。農民不僅會種植,還要學習養豬的,壓欄惜售,豬價格就上去了,蘋果也可以壓一壓再賣,要懂營銷策劃。

如果還是靠種植來增收,即使毀樹砍樹,改種其他果樹,還會水果賣不出去。思路決定出路,只有勇於創新,勇於改變自己,主動適應市場需要,才能贏得市場,才能增收。第一年蘋果賣不出去,第二年蘋果還是賣不出去,這就是自身的問題了,應該反思、總結一下,否則這第三年還是賣不出去。

蘋果種植要疏花疏果,殘次果賣不掉,不如疏掉,讓果樹少掛果,多掛優質果。在銷售上要利用電商平臺、超市、專賣店銷售,儲存起來一年四季銷售。毀蘋果樹,毀掉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對蘋果行情絲毫沒有影響,對消費者利益也沒有影響。


長江老農




其實這個問題衛農早就看到了,感覺回答的人比較多,因此不想回答。沒想到題主又發出了邀請,只好勉為其難,囉嗦幾句。今年的蘋果價格確實傷透了果農的心,讓不少果農萌生了退意,衛農的一個叔伯兄弟就說過,連成本都不夠挖樹不種了。衛農以為果農挖樹的行為,雖然與今年蘋果的價格有關,但是也要進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衛農首先對題主認為的,果農把蘋果樹挖掉以後,準備栽植其它樹種的說法,表示懷疑和不太認同。因為蘋果在當地所有水果中來說,價格相對比較穩一些,尤其是能比較長時間的保存和銷售,不像杏子、桃子、李子等這些水果,稍微銷售慢一點就會爛掉了的,也就是說種植蘋果相對來說風險小一點。所以說,如果一個人連蘋果都不想種植了的話,就更不可能改種其它水果了。



下邊我們就來說一說,果農挖樹毀園這件事。據衛農瞭解,之所以有些果農要挖樹不想再種植蘋果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果農年齡大幹不動了。就像衛農的這個叔伯兄弟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孩子都遠在外地上班,一直不讓他種植蘋果,是他自己堅持要種蘋果的。家裡就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今年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結果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也心灰意冷了,願意聽孩子的話,挖樹再不種植蘋果了。



二是農村一些有生意,或者有手藝的人,他們把種植蘋果樹當做捎帶活來幹,主要精力放在了生意或者手藝上。心裡想著兩兼顧兩不誤,哪頭緊了顧哪頭,能多增加一份收入。因此蘋果的質量不會太好,也就賣不出好價錢,還要耽誤時間,出錢投資費神的,不如挖了蘋果樹,專心經營生意,或者憑手藝掙錢好。

三是種不出好蘋果的人挖樹。現在農村裡總有那麼一些人,什麼都幹不好。好像力也沒有少出,一年到頭也好像忙忙備備的不停歇,但是幹什麼都不行,不但種不出好蘋果,而且果園裡的蘋果樹,不是腐爛了,就是乾巴巴的長不好。這些人就只有挖掉蘋果樹了。



四是果園更新換代。比如蘋果樹在我們這裡已經栽植了三四十年了,有些果樹已經老化了,樹勢衰弱,產量低,品質和口感比較差了,因此要改換栽植新的優質品種才行。所以就出現了有果農挖掉老果樹的現象,也有些可能新的果園已經開始掛果了,只能把老蘋果園毀掉了。

總之,無利不起早,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尤其是在蘋果供過於求的現在,挖掉一部分老蘋果樹,其實應該是好事。有利於優化蘋果種植市場,也有利於提高蘋果的質量的。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今年蘋果便宜,是相對於去年而言。我們煙臺地區,今年蘋果的價格還是可以,80以上的優質果都在3元左右,這樣的價格至少能保證種植的利潤。由於去年蘋果價格的猛漲,刺激了果農種植的積極興趣,特別是西北地區把蘋果作為扶貧項目,人均一畝的推廣,使得種植面積的急劇增加,產量提升,蘋果落價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今年屬於蘋果價格轉折的一年,上漲之後消化泡沫的一年。由於剛剛開始轉折,振幅很大,但降幅還會有所節制的,至於明年就不是那麼樂觀。價值規律在市場中的作用就是行情有多牛,之後一定會有多熊。所以,許多果農摘完蘋果就把樹毀掉,裡面肯定有人基於這樣的考慮。

如今,市場已經不單單是現貨市場,更疊加了期貨市場的炒作因素,週期性越來越明顯,週期時間越來越短暫,對於種植戶來說,收成受的外在因素越來越多,汗水流了一地,時間耗了一整年,最後卻落了個難掙錢的結果,有許多人是不能承受的,但如果一時興起,砍了樹改種其他,更是不可取的。

首先,你要考慮改種之後的風險因素。如今的市場瞬息萬變,你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改種的品種明年就掙大錢,所以,最可怕的是種蘋果沒掙錢,賠了沒堅持,種其他的,又趕上了賠錢。兩面耳光,結局更可悲。

今年的蘋果是有利潤的,雖然明年的結果可能不理想,但隨著價格的降低,消費者的迴歸,蘋果的價格會慢慢企穩,產量擴大,但一旦消費提升,也有可能逐漸被消化。同時,貿易爭端向著良性發展,說不定出口能好起來呢。

有時候,今年保本,明年小賠,但接下來有可能趕上個好行情,三年一平均,也是不錯的。種果樹,也要宜眼光長遠。同時,通過今年的行情,也看出未來的發展趨勢,蘋果落價,但不改優質果的高價,所以,科學管理,提升品質是果農最重要的課題。有技術有好果,照樣能掙大錢。

種植果樹非常辛苦,但在我國目前,種植的成本高企的情況下,夢想依賴蘋果發大財是不現實的,還是多以技術提升質量,以好的心態來經營果樹的好,朋友們,您說呢?


流水無聲


最近5年的蘋果價格確實很低,只有去年的時候,由於倒春寒的影響,蘋果價格暴漲,達到了最近30年以來的最高。但是多數農戶沒有享受到高價格帶來的收益,多數人提前把蘋果都賣掉了,賺錢的只是收購商。


今年蘋果價格又被打入了低谷,因為今年氣候原因口感品質都很不錯,而且蘋果出現了豐收的情況,所以價格肯定不會高。現在蘋果產區,出貨量很少,價格基本保持在2~3元左右。有些地區價格更低,農戶種植蘋果的成本由於各種肥料,農藥,地膜,滴灌等農資都普遍出現上漲。蘋果成本價格在一塊到1.2元左右。在高投入的蘋果產區,成本更高,這個價格已經接近於農民的底線。

蘋果從全國的種植面積看,已經處於飽和狀態。雖然我不建議直接砍掉果樹,但是適當的弱樹,小數可以適當的減少種植面積,改種其他果樹。現在別的水果價格也很難講,現在除了葡萄和大櫻還比較好,別的果樹價格都一直在降低,尤其今年桃子的價格也是特別低,很多產區桃子,5毛到一塊錢都無人問津。


從今年來看,櫻桃的價格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總體保持平穩,可以適當的改種櫻桃樹。不過櫻桃需要3-5年以上才會結果,也是需要漫長的過程。


我認為有技術的農戶可以改種草莓比較好。現在北方的大棚草莓基本保持在批發價10塊錢以上。草莓的產量特別高一畝地多數保持在6000-8000斤產量。每畝地的純收入都超過3萬塊錢以上。農戶們還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改種果樹或者保留果樹,但是不建議大面積的直接砍伐果樹。


土壤大管家


您好,很樂意回答您的問題。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部分果農確實產生了伐樹的想法,甚至有的已經開始了,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區別對待。

一、要冷靜看待市場波動,正確對待果園管理和市場銷售中出現的問題。

1.蘋果市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波動是正常的,要敢於面對。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各地開發種植了許多經濟作物。蘋果生產,也從原來的膠東半島等主產區迅速推廣到了陝西、山西等許多省份和地區,特別是我們當地的果農與科研機構,為其他地域蘋果的發展,提供了苗木、管理技術等相關的服務,有效的促進了當地蘋果產業的發展。因而出現了蘋果的面積急劇擴大和產量迅速提高的局面。另外,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種植,在蘋果的品種、土壤條件、管理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蘋果銷售價格的差異,再加上農戶享有的社會化服務不到位、缺少必要的信息傳播等,導致了許多果農蘋果生產的效益不夠理想。因此,我們農民要冷靜的面對這種發展狀況和市場的波動。要在提高蘋果管理技術和提升蘋果品質上下功夫,要在研究市場信息和強化市場營銷上做文章,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擴大品牌影響力上花氣力。

2.果園的發展,為農民的增收致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果農通過種植蘋果,實現了增收致富的願望。大家知道,如果畝產5000斤,價格在2元左右,畝收入都在1萬元左右,遠遠超過了種植糧油的收入,遇上了蘋果價格高的年份,收入更是客觀。如果當前要伐掉蘋果樹,還要考慮伐掉之後,再發展什麼品種,或從事什麼職業,才能讓自己更加富裕。前些年蘋果價格下滑的時候,一個學員,不聽勸阻,將自己8年生的蘋果園伐掉,栽上了桃樹。由於桃樹品種更新快、見效快、產量高,今年仍然面臨著銷售難的問題,象他這樣,盲目伐樹,會有很大的風險,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伐樹之前,要三思而行。

3.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伐掉了蘋果樹,開闢新的發展渠道,仍然要有艱辛的付出。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或產業的發展都需要科技的支撐。許多果農都50多歲了,基本掌握了蘋果的生產管理技術,管理蘋果已經成為了自己特長,伐掉了蘋果樹,再選擇其他的行業或產業,面臨著重新學習的重要任務;面臨著重新選擇和考察發家致富門路的艱難決策;面臨著發展新項目的前期投資和艱辛的付出;同樣面臨著後期收入可能不穩定的考驗,大家一定要冷靜決策。

二、如果自己的果園,是種植年限長、品種老化、種植模式落後的老弱病殘果園,我的建議是,鼓勵大家及時更新。

1.現在推廣的新品種,在果品的外觀、品質與口感和市場銷售等方面,與老品種相比有著相對的優勢。近年來,各地引進或繁育了眾多的蘋果新品種。例如,金都紅、維納斯、煙富系列新品種等,這些新的品種,在外觀質量和內在品質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市場銷售中,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經濟效益明顯好於老品種。有的老品種紅富士賣一塊五六,而有的新品種,包括全紅或條紋紅的紅富士,都有接近五元的價格,也有的超過了六元。這些新的品種的推廣,為農民的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礎,有效推動了小康社會建設的全面進步。

2.老果園的種植模式,已經遠遠的落後於現代果業生產的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大家知道 ,老果園的種植模式,行距小,樹形高大,密閉不透光,不利於機械化作業,勞動強度大;而新的種植模式,行距寬、修剪樹形易於結果豐產,便於機械化作業,勞動強度低,生產效率高。我們本地的大戶莊園農林種植專業合作社,將原來的中小地塊兒進行了梯改坡,機械開進了果園的每個角落,實現了肥水一體化管理,極大地改善了果園的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也吸引了眾多的農民前來觀光旅遊、承包興業,進一步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

3.老果園改造過程中,要注意防控重茬栽培。近年來,一些科研機構和果農,不同程度的研製瞭解決蘋果重茬問題的措施,在實踐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仍然不夠十分理想。許多老果園改造後的重茬栽培,出現了死樹現象,並不斷髮生。廣大果農要切記,儘量避免果園重茬栽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我是金都農夫服務員,以上分析,希望能夠為廣大果農提供服務,如有不當,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