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这里是仙游大山深处的一个村子——石阳村。满山遍布青竹,随处可见的竹编手艺人,都让这个偏安一隅的村落,在外人的眼中平添了几分魅力。别看如今的石阳村,道路四通八达,出入很方便。其实早年间,路没修好,村民想要出去一趟十分困难,对于村民而言,出不去就意味着没有工作机会,苛刻的现实让石阳村的先辈们头疼不已。为了养家糊口,先辈们将目光对准了村里随处可见的竹子,靠着自己的双手,成功的闯出了一片天地。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作为石阳村众多竹编手艺人中的一位,林师傅告诉我们,石阳村最早是以做竹编簸箕出名的。上个世纪,工地上用来运输沙土的工具,大部分都是竹编簸箕。于是石阳村的先辈们瞧准时机,进益求精自己的竹编工艺,果断将村里的竹子质地轻盈,韧性较好的特点转换为卖点,很快就将石阳村竹编簸箕的名声打了出去,并销往各地。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岁月更替,制作簸箕的手艺人逐渐老去的同时,更先进的运输工具也在不断诞生,竹编簸箕不可避免的失去了市场。但将老一辈竹编工艺传承下来的手艺人还要生活,他们只能从新开始寻找新的市场需求。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竹编“鸟窝”)

林师傅马上要64岁了,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跟竹编打了30多年交道,他见证了石阳村竹编发展历程中的风风雨雨。那年,刚20出头的他没有工作门路,碰巧赶上了村里开办竹片厂,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林师傅进入了竹片厂工作。那时的竹编制品,已不再是曾经热销一时的簸箕,而是改成了用于出口的竹编工艺品。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林师傅早期制作的竹编制品)

当年游洋有外贸门路,于是石阳村的竹片厂就从游洋那里分到一些外贸订单,回来进行加工,但仅几年的时间,竹片厂就因经营问题关闭了,跟林师傅同一批的竹编手艺人只能下岗回家。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石阳村从事竹编的这些年,名声在外界越传越广,渐渐的就有人自发拿着订单跑到石阳村进行收购,林师傅等人开始在自己家经营起了竹编生意。

石阳村主要制作的产品有花篮、鸟窝等几大类,但大多过了热卖期,现在很难再看见它们的身影。如今,石阳村每家每户正在制作的竹编成品因为形似鸟窝,所以以下便用“鸟窝”代称这些竹编物品。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在与林师傅闲聊的过程中,他一直没有闲着,一边不断用刀劈开竹条,一边和我们说着那些年的回忆。竹编看着材料简单,但每道工序都无比讲究与繁琐。从原材料到成品,从编织工艺到使用的模具,每个从事竹编行当的人都是亲力亲为。一根成熟的竹子大概50多斤重,生长在山坡上,只能由家里的男人们用肩扛下山。竹子运回家后,男人们将竹子劈开,剖成大概3厘米宽的长条,再用刀子,将竹条的皮与底层分离,分离出来的竹片用机器分成4层……分离、破劈的过程双手极其需要默契。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如果说运竹子,分离竹子这种体力活,要靠家里的男人们。那么需要灵巧与耐心的编织就要靠家里的女人们了。林师傅的妻子是这方面的好手,将成型的竹片拿在手上先编织出底座,固定在磨具上,凭着多年累积下的经验与感觉,不断调整竹条的编织方向……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30多年过去,林师傅的手被竹丝扎到流血、破皮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手掌和手指早已遍布痕迹,尤其是左手的拇指,指肚处有一个明显颜色与周围太不一样的椭圆形老茧,林师傅笑着说,指纹都被磨没了。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就是这样的鸟笼,工作一天一夜也只能做出30~40个,售价仅仅是8毛钱一个。因为制作辛苦,利润微薄,现在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只留下上了年纪的人在村里做竹编。如今还能在村里看见的竹编手艺人,大多都是当年和林师傅一起入厂的人。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竹编生意最繁荣的时候,这些人需要从早上6~7点开工,一直做到深夜,十多个小时不停歇。期间有人因为经受不住如此大的工作强度,或基于收入微薄等原因,转行了。令石阳村的竹编手艺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盛况却在2014年左右发生了转变,订单大幅度减少。我们到村子采访的那天,村里已经有2~3个月无人来收购了。现在的他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如果不继续做,这些人已经上了年岁,外出谋生可能性不大;如果坚持做,又没人收购,做完只能库存。林师傅非常痛心的告诉我们,再过几个月如果还没人收购,这些制作完成的鸟窝只能拿去烧火了。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家中滞销的大量鸟窝)

从花篮到鸟笼,从供不应求到无人收购,石阳村的竹编不断经受着时间与市场的考验。如今像林师傅一样,还坚守竹编手艺的匠人,是石阳村第一批从事外贸竹编工艺品制作的人,可能也是最后一批了,毕竟年轻人没人愿意传承。林师傅告诉我们,其实除了竹编工艺品,其他与竹子相关的物品他们也能做,只需要你提供图纸或告诉他们样式,他们就能做出来。当然,像竹条竹胚等半成品他们也能提供。

藏不住了!揭露这群莆田男人在大山里几十年的秘密

石阳村上百年的竹编历史,几十年的外贸经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石阳村人,或许就像林师傅自己说的,活到老做到老,这一辈子都跟竹编分不开了。我想如果断了销路或传承,这些老人家也是会痛心与不舍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