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地王”的代價——昨天衝動拿地,明天都會還的

拿錯地,拿到高價地,對中小房企就是“災難性”的。

過去幾年,中國一、二線城市產生很多“地王”,原來開發商都以為扛兩、三年就能盈利了,但經過2018年下半年開啟的市場調控和資金收緊,房企開始深受地王之痛,苦不堪言!

房企“地王”的代價——昨天衝動拿地,明天都會還的

房企在2018年、2019年的確“禍不單行”:

其一,現金流是房企之生命血液,結果拿了高價地後2018年、2019年資金全面收緊。以債券為例,以前房企都認為發債都是不用還的,因為可以新債還舊債,但現在這2年企業債券發行受限後,開發商懵圈了;


其二,銷售也是兩頭受氣,一則前期拿的土地成本過高,限價嚴重,導致賣了就虧或是不掙錢,但不賣又沒業績;二則政策調控後消費者觀望氣氛濃烈,預計2019年4季度很多城市會迎來房價“下降”。


這是鄧森(化名)進入房地產行業以來面臨的最艱難的一次銷售週期。


前3季度銷售目標“未達成”

過去幾個月,他負責的區域房地產市場逐漸下行,雖然做了營銷前置工作,依舊讓這位80後區域負責人面臨巨大的銷售壓力。每天,他都會站在24樓的辦公室望著窗外人來人往,可是走進項目的客戶卻門可羅雀。

“整個公司的銷售壓力都很大,我們區域基本完成了指標,但是由於其他區域難以達標,公司還會給我們新增指標。前三季度,大部分地產公司都沒有達到預期銷售指標,行業面臨不斷調整的壓力和陣痛。”鄧森告訴記者。


房地產傳統的金九銀十在2019年的秋天並未如期兌現,包括萬科(000002.SZ)、中國恆大(03333.HK,下稱“恆大”)等龍頭房企都開始將部分項目虧本推出市場。


一方面,前期的拿地成本過高,市場無力支撐更高房價。另一方面,行業銷售不樂觀,龍頭房企也開始選擇及時出貨,以確保回籠資金安全過冬。

房企“地王”的代價——昨天衝動拿地,明天都會還的


高價地入市艱難

今年8月,萬科與融信中國(03301.HK)在上海聯合操盤的項目中興路壹號進入市場蓄客,雖然目前該項目並未獲得預售證,不過按照此前的拿地價格和入市時間計算,該項目即將面臨虧損局面。


2016年8月,融信中國聯合萬科,以110.1億的總價獲得上海靜安(原閘北)中興社區的一幅住宅地塊,最終名義樓板價約10萬/平方米,可售面積樓板價約14.3萬/平方米,創造當時土地成交新紀錄,根據市場測算,該項目需要賣到18萬/平方米可以保本。

即便是按照萬科的最低資本成本計算,該項目已經有超過10億的財務費用支出。


萬科高級副總裁、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此前透露,該項目預計單價13萬元/平方米,若此價格坐實,則將大幅低於市場估算的保本價。


萬科選擇折本去貨,龍頭房企恆大同樣開始了自己的搶收式營銷。

今年8月,恆大宣佈“全國532樓盤,閃購7.8折”,集團旗下之區域公司,悉數推出全員營銷優惠升級活動,在8月20日至10月8日期間,恆房通推薦購房均享特殊優惠,且每日推出不定量的特價房單位。而作為全員營銷之主力,恆大數萬員工都積極在朋友圈轉發樓盤促銷信息,試圖通過人海戰略帶動公司銷售提升。


今年10月,杭州國璽悅龍府終於領出第一批預售證,共計124套,均價3.85萬/平方米。而在2017年3月,恆大以3.04萬/平方米樓板價

拿下該項目土地,按此計算保本價應該在5萬/平方米左右。這意味著,恆大同樣選擇在降價促銷同時,把一些過去拿地價格較高的項目虧本銷售,以獲得現金迴流。


無論萬科上海項目,還是恆大杭州項目,在當下市場均非孤案。


更為嚴峻的是,還有很多房企拿到高價土地之後,項目卻遲遲無法入市。


2016年5月,葛洲壩(600068.SH)以32.8億元、樓面價4.52萬 /平方米拍下河西NO.2016G14地塊,一躍成為南京最貴的土地之一。時隔三年之後,這個項目除了案名定為葛洲壩中國府外,一直遲遲不能入市。目前,南京河西板塊的預售證價格暫無法突破4.5萬/平方米的界限


過去兩年一直髮展不暢的泰禾集團(000732.SZ,下稱“泰禾”)則將自己

位於深圳的土地“荒廢”了很多年。

房企“地王”的代價——昨天衝動拿地,明天都會還的


今年9月,第一財經記者走訪深圳寶安區泰禾項目發現,2015年泰禾拿地的項目有一片土地還是淨地,沒有任何開發跡象。


2015年12月,泰禾以57億總價拿下深圳寶安尖崗山2塊土地。第一宗地總價29.6億元,樓面價5.1萬/平方米,第二宗地總價27.4億元,樓面價7.99萬/平方米。按照泰禾規劃,其中一塊土地規劃低密度產品,另外一塊土地規劃洋房,而記者在現場注意到,規劃洋房的土地沒有任何動工。


即便是計算資金成本,這樣的高價格土地也給泰禾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繼而讓整個項目未來盈利前景渺茫。

銷售壓力陡增

部分項目虧本銷售背後,是房企不斷增加的銷售壓力。


“930這個節點董事長就對著整個營銷條線發火,任務沒有完成,規模可能無法如期達預期。我們瞭解到,大部分房企都沒有完成三季度銷售指標

。”一位上市房企高層私下向記者透露。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9月,29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2422萬平方米,環比下跌6%,同比下跌2%,成交面積不及2019年月平均值,“金九”成色明顯不足


市場普遍預期房價大概率將繼續走穩,甚至小幅下調,進一步加劇市場觀望情緒。


鄧森也開始越來越焦慮,工作到凌晨成為常態,有時候忙完手頭工作,團隊夜裡12點才開始開會,進一步討論近期的市場策略。即便是很多節假日,他們的工作也會拉到深夜之後。壓力與時間,讓這個年輕的80後頭上有了些許白髮。


“市場觀望情緒很嚴重,即便我們採用了一些降價促銷手段,客戶也沒有太多的購買意向。”鄧森告訴記者。

面對如此大的銷售壓力,許多龍頭房企,也出現了銷售下滑的態勢。

房企“地王”的代價——昨天衝動拿地,明天都會還的


10月12日,保利地產(600048.SH,下稱“保利”)發佈公告,2019年9月單月,保利實現簽約面積271.9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61%;實現簽約金額368.14億元,同比下降0.18%。一般而言,即便市場下行,規模房企由於供貨不斷增加,銷售情況通常還是會有一定上漲,而保利此次銷售下跌,成為首個標杆房企失守“金九”的情況。


同期,2019年1月~9月,保利實現簽約金額3467.73億元,距離5000億目標依舊有1500億的缺口。


同樣面臨銷售下滑的還有綠地控股(600606.SH,下稱“綠地”)和華潤置地(01109.HK,下稱“華潤”)。克而瑞數據顯示,綠地2019年9月銷售202.2億,環比8月下滑32.6%。華潤2019年9月銷售213.1億,環比8月下滑2.8%。


一般而言,房企在9月是推盤高峰,銷售幾乎都會明顯好於8月,而環比下滑背後,企業的推盤和市場的下行均成為原因之一。


同樣銷售乏力的還有華夏幸福(600340.SH),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1月~9月華夏幸福全口徑銷售1004億,同比下滑9%。這家一直陷入現金流危機的房企,面對下行的市場,逐漸開始掉隊。

房企放緩拿地


巨大的銷售壓力背後,讓土地市場也開始逐漸降溫,很多土地拍賣也比之前冷清了不少。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繼續降溫。累計數據看,10月內超過5億的地塊只有39宗,其中出讓金額最大的50宗土地有31宗是低價成交,佔比62%,而2019年9月這個佔比數據為40%。

房企“地王”的代價——昨天衝動拿地,明天都會還的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碧桂園(02007.HK)2019年9月拿地金額16.11億元,恆大2019年9月拿地金額9.14億元。即便是萬科,2019年9月拿地金額56.27億元,在拿地金額榜中排名第八。


一些二線房企,同樣開始收縮拿地。

以融信中國為例,按照中指研究院統計,2019年1月~9月拿地金額120億,排名54位,遠遠低於目前融信中國的銷售排名。富力地產(02777.HK)2019年1月~9月拿地金額166億,排名43,同樣低於銷售排名。


土地市場冷清背後,不僅是房企銷售壓力劇增,同時融資成本也不斷增加。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9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124.48億元,環比上升45.3%,同比上升17.2%。其中,本月企業境內外發債總量500.23億元,環比上升29.5%。本月融資成本6.47%,環比上升0.76個百分點。


“主管部門剛剛檢查完我們銀行是否存在對地產違規放貸的情況,估計其他銀行也正在被檢查。”一位上海國有銀行公司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西政資本統計顯示,目前百強開發商的拿地資配資成本:


  • 前50強一般年化在13%~15%不等,
  • 50~100強一般年化在16%~18%不等,
  • 百強開外或當地龍頭開發商一般年化在19%~21%不等。


巨大融資壓力背後,房企開始逐漸降低自己的財務槓桿,因而帶來整體土地市場降溫。減速拿地之後,這個行業將逐步進入調整期。


“地產銷售上要有規模,要衝規模就要投資,如果靠自身滾動資金髮展,維持20%到40%的增長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要超過這個增長幅度,就必須加槓桿,但是未來幾年整個行業去槓桿是趨勢。”旭輝控股集團(00884.HK)董事長林中說。


“房地產逐漸開始去槓桿和進入平穩週期之後,未來這樣的市場情況可能將成為常態,而最難的一年,也許是未來最好的一年。”鄧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