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樓市調控若缺乏定力,一切“代價”都將白費

樓市調控若缺乏定力,一切“代價”都將白費

買不起房、租不起房是國內一線城市大部分人群的真實寫照。炒房、炒租是篩選人口的漏斗、是最有效的避孕、是套在勞動者脖子上的金項圈。

房地產行業的問題超出了“亂象”的範疇,應該用“危機”來形容。按照這種“炒作”方法,除了房地產行業本身會因此萬劫不復外,金融系統性風險和整體經濟形勢都將受到影響。炒房者從產權交易市場向住房租賃市場轉移陣地,這種現象背後的邏輯比表面危險得多。這說明投機炒作思想和力量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利益集團依舊在想要守住自己的蛋糕。

房地產問題早就從行業問題上升至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甚至國家戰略問題的高度。因此,政府層面無法再對房地產問題置之不顧。

本輪房地產調控歷時之悠久、聲勢之浩大、措施之嚴厲、影響之巨大可謂是真正的“史上最嚴調控”措施。

本輪房地產調控始於2016年國慶之後,至今仍在調控中。根據官方多次發聲,“房地產調控只會越來越嚴,不會放鬆。”這輪房地產調控前後直接調動了十幾個政府部門,覆蓋領域包括全國各級城市。此外,調控內容從融資渠道至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均有涉及。受本輪房地產調控影響,不少開發商紛紛收縮戰線,並且謀求轉型。

如今的房地產從業者不再像以前那樣橫著走路,而是開始擔憂自己的未來。外部的急轉直下,導致不少企業面臨業績壓力,萬達一名女高管不就因為不堪重負選擇跳樓了嗎。

而且,這次政府對於房地產調控的決心之大實屬罕見。住房租賃行業原本是行業雞肋,本身行業利潤空間不大,疊加國人先天的“成家立業”觀念,沒什麼人願意租房過一輩子。在此情況下,住房租賃行業自然遭到冷落。可是,為了緩解社會上堆積的大量住房剛需,住房租賃市場需要發展。為此,政府在逐漸關上房地產行業大門的同時,給住房租賃市場給了一扇後門。然而,因為炒房轉去炒租,政府面臨兩難選擇:要麼打壓炒租放緩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要麼放任炒租行為繼續。至於政府怎麼選的,我們有目共睹。所以,這次政府是真的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在調控房地產。

在嚴厲的政策打壓下,房地產行業迎來了冬天。對此,不少既得利益者曾使用各種手段企圖阻擾政府的房地產宏觀調控,其手段可謂軟硬兼施。現在,有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或專家站出來試圖為房地產行業中的“亂臣賊子”們續命。

有人試圖以“初見成效”來麻痺決策層。也許部分城市的房價的確被穩住了,但高房價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並且還在此基礎上迎來了高房租問題。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所曝光的炒租問題在此點燃了住房租賃市場,只不過這把火會把行業燒得很冷。

樓市調控若缺乏定力,一切“代價”都將白費

今年,房地產行業受到政策影響十分嚴重,開發商們的拿地熱情受到明顯打擊。不少地方出現了大量土地流拍事件。中原地產發佈的最新數據,今年前8個月一線城市經營性用地流標流拍13宗,而去年同期為4宗;二線城市土地流標流拍238宗,去年同期106宗。如果換做是以前,土地流拍是不可想象的,沒出“地王”就算客氣的了。

樓市調控若缺乏定力,一切“代價”都將白費

與拿地熱情下降截然不同的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居然加速增長了。

試問,開發商們投資房地產又不拿地,這是演哪出?

想來想去,合理解釋就是開發商們開始消化原先土地庫存了,藉助原先囤積的土地存量準備過冬。一定有開發商抱著博弈的心態等待政策放寬,也一定有開發商會扛不住這輪。中小型開發商要麼被吞併、要麼從市場上消失,大型開發商將和政策進行消耗戰。

樓市調控若缺乏定力,一切“代價”都將白費

從今年的成交數據看,在7月份中央宣佈“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前,市場上還處於一種觀望的態度。但當中央發佈這個消息後,成交立馬爆發。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成交增長特別明顯。相信有不少炒房客眼見局勢不妙開始找傻子接盤了。

房地產調控的路遠未走完,剩下的路還長得很。房價與居民實際購買力真正達到平衡點之前,房地產調控永遠不算成功。

政府之所以要調控房地產,其本質目的應該是為了解決居民居住問題。通過解決居住問題來消除居民對於未來的憂慮。以此來解放居民部門的消費力。房地產泡沫已經成為阻擋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前的攔路虎。這道坎邁不過去的話,消費是不可能真正崛起的,自然也就沒有之後的經濟轉型升級了。

整個房地產調控過程中,一定會損害既得利益者利益,主張調控者也一定會遭到利益集團的反撲。在這過程中,需要明辨是非的智慧、需要堅韌不屈的剛毅、需要輾轉騰挪的能力。房地產調控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務,調控者必須得保持對於信念的定力。

現今,有些專家也許是無知,也可能是收了好處,不顧名節的為高房價搖旗吶喊。雖然房地產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但並非動不得。有些人眼見無法阻止最高層調控房地產,就使出四兩撥千斤的手段,把房地產調控政策往錯誤的方向上引導。

現在,政府提倡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政策的本意是依靠住房租賃市場作為過渡,承接年輕人住房剛需。同時,利用住房租賃市場爭取到的過度時間進行房地產調控完成房地產泡沫軟著陸,最終實現“居者有其所”的目標。

可是,有人利用住房租賃市場的寬鬆政策謀取政策套利,把炒房的那套模式複製過來進行炒租。住房租賃市場原本可以平穩發展,然而,在“金融+”的折騰下,房租節節攀升。終於,住不起變成了租不起,民怨徹底爆發了。

其實,何必要等到老百姓忍不住了才行動呢?與其這樣,當初不如少一事。ABS、REITs這種工具看似洋氣,實則根本不適合中國。因為國內投機炒作風氣已成習慣,監管又明顯滯後跟不上節奏。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不行嗎?

房地產是壓在人民頭上的一座大山,扳倒這座大山是中國保持穩定的基礎。成,則名垂千古,青史留名;敗,則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許多文章無法發佈,請加微信號:財經上帝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