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霸氣迴應,開發商"衝動"拿地,這一盆"冷水"幫你"清醒"

黨報霸氣回應,開發商

前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樓市持續低迷,成交量並不可觀。雖然開發商極力"掩飾"恐慌,但仍然阻擋不住市場"下行"的趨勢。然而就在今年4月開始,樓市有所改變,土拍市場逐漸開始活躍,首先是4月底黨報披露房企拿地的節奏加快,各大開發商開始"搶地";其次各城市落戶政策有所"放鬆",市場熱度有所回暖;最後一部分投機需求蠢蠢欲動,樓市有"過熱"的傾向。種種跡象表明,購房者焦慮的情緒有所上升,然而黨報此次強勢表態,在國家"穩定"樓市的主基調之下,新一輪政策隨時可能收緊,這一盆政策"冷水"幫你"清醒",剛需終於鬆了一口氣。

1,

據媒體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4月,又18家房地產企業拿地超過50億,刷新了最近一年多土地拍賣的新高度。其中,融創單月通過招拍掛市場拿地就接近300億元。此外,華潤、綠城、碧桂園、新城、中海、旭輝、金地、招商、綠城、保利和龍湖等房企拿地金額均排在當月拿地榜單的前列。

這和3月開發商還在為返鄉置業遇冷而"懊惱"的情況相比,我們無法相信,前後一個月的時間,開發商就變的如此樂觀。

當時我們還在堅信,樓市低迷的現狀不可能在短時間改變,但是4月開發商拿地的現狀,似乎在告訴我們,樓市已經走出"低迷",逐漸"回暖"。

業內專家分析,一方面開發商最近融資環境良好,有錢賣地沒有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開發商存活較少,需要"補貨"。並且開發商看好國家放開落戶限制的政策利好,認為這會催生一部分限制的購房需求得到釋放,從而參與買房。

黨報霸氣回應,開發商

2,

筆者認為,雖然當前開發商拿地很熱鬧,表現"興奮",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

①前期供應的土地面臨去化壓力,企業拿地的態度也不夠積極,但此次放開落戶限制,給了開發商一定的信心,認為有必要儲存"糧草"備用;

②一部分開發商可能"虛張聲勢",認為通過繼續拿地的姿態,讓大家感覺到,樓市並沒有所謂的"低迷"。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一些房企雖然積極拿地,但還有一些房企拿地行為卻仍然非常謹慎,甚至今年還有一塊地都沒拿的房企。因為現在樓市風險猶存,冒然拿地,風險太高,畢竟高地價擺在面前,如果風向轉變,不排除樓市繼續下行的可能。

3,

而黨報更是一盆冷水澆了過來,近日,黨報通過開發商止不住拿地衝動一文明確指出,在房地產調控以"穩"為主的背景下,過熱的城市將不排除會迎來新一輪的政策收緊。

黨報霸氣回應,開發商

筆者認為,開發商過於樂觀拿地,並不是行業復甦的信號,相反,如果再次製造"地王",拉昇樓市人氣,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問題。所以黨報此次表態,已經明確發出了警示信號,就是告訴各大開發商,需要冷靜,樓市需要理性,想哄抬房價上漲,根本不可能。

黨報霸氣回應,開發商

(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立即修正,責任人:大程)

所以,綜上所述,黨報霸氣回應,開發商"衝動"拿地,這一盆"冷水"幫你"清醒"。各位網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