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是怎麼過的?

菩薩我想對你說


慈禧死於1908年11月15日下午,而光緒皇帝死於1908年11月14日下午。也就是說,慈禧生命的最後24小時,恰好是在光緒皇帝死後的一天。在這24小時裡,慈禧主要做三件事。

立新帝——命溥儀繼皇位。

1908年11月15日的這一天,已是彌留之際的慈禧太后在昏昏沉沉之中醒來。慈禧並沒有太多的欣喜,因為這位統治了中國長達47年之久的女強人已是隱約的感覺到自己壽元無多了。清晨洗漱打扮進膳之後太后老佛爺就召集軍機大臣和載灃,隆裕等人商討另立新皇。

讓溥儀繼承大統,其實是此前早已定下的。溥儀是光緒的親侄子,當時只有3歲。慈禧為何讓一個3歲的孩童繼承皇位呢?為何不讓光緒成年的弟弟載灃(溥儀之父)繼承呢?

原因是同治和光緒都沒有兒子,他倆都需要嗣子。當初同治皇帝死後,慈禧讓同治的堂弟光緒繼位,就有大臣不同意,理由是同治沒有嗣子。但慈禧的說法是,等光緒生了兒子,首先過繼給同治做嗣子。可是,光緒並沒能生子。

因此,光緒死後,慈禧便不能再等了,只能直接讓溥儀繼位,做同治的嗣子,同時兼祧光緒。也就是說,溥儀同時要做同治和光緒兩人的兒子。光緒死後,慈禧命溥儀正式繼位。這是慈禧死前最後一天的第一件事情。

確定新帝輔佐人物及大權——命溥儀生父載灃擔任監國攝政王,侄女隆裕任太后。

溥儀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是很顯然,一個3歲的孩子不可能理政。於是,慈禧給了溥儀生父載灃一個監國攝政王的名分,讓他代替溥儀理政。同時讓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制衡載灃。慈禧一輩子,都在搞平衡。這是她的帝王心術。讓載灃監國後,慈禧也許是對載灃的能力不放心,也許是怕他一家獨大,無人可以抗衡。因此,很快又下了一道旨意,讓載灃遇到大事,必須與隆裕太后商量,載灃不能獨斷專行。

立遺詔——在遺詔中反思和辯護自己,同時處理身後的名和事。

慈禧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下了遺詔。在遺詔中,慈禧反思自己,違反祖制,後宮干政。但之後又大篇幅地為自己辯護,聲稱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她對這件事好像非常在乎,大概覺得見到愛新覺羅的列祖李宗不好交代。即將嚥氣時,她又留下口諭:以後,後宮不得干政,太監不得干政(主要意思)。

交代完之後慈禧太后關心自己的身後之名,讓張之洞宣讀了遺詔。覺得遺詔裡面略有缺陷的地方改動一下,還在遺詔後面加上自己操勞一生還是憂心天下蒼生的讚美文字。

慈禧太后隨後藉著問光緒是否停靈乾清宮後,又反問不會將自己擱慈寧宮吧。慈禧太后的意思是不想停靈在慈寧宮,慶親王奕劻反應很快,馬上說自然是皇極殿了。慈禧太后這個最後的願望也得以實現了。

交代完這些大事以後,天色也不早了,攝政王載灃等人跪安退出。留下了慈禧太后靜養,沒有了心事沒有了要交代得了,慈禧太后心裡為之一空,身子也放輕鬆了,不久就跟著光緒帝而去了。


叨說歷史


慈禧太后最後一天的生活與皇宮中前一天發生的那件大事緊密相關、密不可分。

一、前一天,光緒皇帝怎麼死的?

1908年11月初,慈禧太后拉肚子非常嚴重,光緒皇帝和百官大臣都要去探望;

但是,慈禧太后發佈懿旨告諭:皇帝已經患病,不必再來請安了。

光緒皇帝接到懿旨,先是大吃一驚,後來心生悲哀,預感“大禍臨頭”。

懿旨發佈後當天晚上,慈禧賞賜給光緒一碗酸奶,這碗酸奶可能有鬼。

光緒皇帝才37歲,日常生活可以自我料理,行動也是完全自如。

這一碗酸奶喝下去之後,光緒皇帝真的需要臥床治療了。

御醫總是先從慈禧太后那邊請示一下,然後再給光緒皇帝診斷、開藥。

御醫把脈時,都是輕輕用三根手指貼到光緒手腕,實際上也許根本沒有摸到脈象。

御醫在光緒皇帝身邊時,很少抬頭觀察皇帝臉色,都有一種畏畏縮縮的表情。

1908年11月14日晚上,也就是慈禧太后死亡的前一天晚上,清廷皇宮中發生了重大事件:光緒皇帝去世了。

從光緒皇帝去世,到後來的慈禧太后離世,中間只有20多個小時。

在這最後的20多個小時中,慈禧太后怎麼度過的?

二、慈禧太后最後的20多個小時

第一、精心梳妝

慈禧太后向來非常講究形象儀容,她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因為拉了幾天肚子,身體明顯消瘦,而且全身無力,慈禧太后睡在寢宮的大床上。

當光緒皇帝去世的噩耗傳來時,慈禧太后禁不住心頭一顫。

她睜開眼睛,沉思了幾分鐘,命令宮女、太監把自己扶起來,靠到床頭疊好的被子上。

慈禧太后叫李蓮英給自己梳頭。

李蓮英爬到床上,輕手輕腳給慈禧太后梳頭、理髮,塑造成太后一貫喜歡的髮型。

李蓮英打開珠寶箱子,從中選擇了幾件非常顯眼的珍寶頭飾。

慈禧太后拿到手中掂了掂,放到眼前看了看,交給李蓮英。

李蓮英接過頭飾,小心翼翼安放到慈禧太后的頭髮上。

李蓮英又把慈禧太后的上衣整了整、理了理,輕輕撫平。

做好這一切,宮女遞過來一面銅鏡,李蓮英拿著鏡子,讓慈禧太后反覆照了照。

慈禧太后滿意地、輕輕地點點頭之後,李蓮英爬下床來,準備引進等候在外的大清重臣。

第二、確立新帝

清朝重要的大臣都已經在皇宮中等待召見。

慈禧太后的寢宮西苑儀鸞殿,門外保衛森嚴。

李蓮英走到寢宮門口,請進最重要的四位大臣。

依次走進寢宮的是: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醇親王載灃、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太子太保張之洞。

跟隨李蓮英走到慈禧太后床邊,四位老臣在燭光之中,給老佛爺磕頭請安。

但是,老佛爺只是幽幽地說: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下床了。

慶親王奕劻首先稟報:老佛爺萬事吉祥。喇嘛供奉的佛尊,遵照懿旨已經請進地宮。菩陀峪萬年福地,吉光高照,老佛爺定會很快康復。

慈禧太后對四位大臣說:皇上已經駕鶴成仙,當務之急是儘快確定新帝,你們各有什麼看法?

慶親王奕誆舉薦恭親王溥偉、溥倫;

醇親王載灃表示聽從老佛爺安排。

袁世凱表示希望皇太后做主。

慈禧太后說:你們都是這樣態度,哀家就挑選溥儀做孫子;醇親王載灃從今天要擔起重任,用心攝政。

醇親王載灃向慈禧太后磕頭謝恩。

慈禧太后命令擬定懿旨,四位重臣依次退出太后寢宮。

第三、臨終遺囑

軍機大臣們離開之後,慈禧太后保持原來姿勢,靠在被子上、閉目養神。

軍機大臣們擬好懿旨後,再次回到儀鸞殿慈禧太后寢宮。

慈禧太后艱難地睜開眼睛,對他們說:我恐怕也不行了。

有人小聲哽咽。

慈禧太后說:溥儀還小,以後國事要當面請旨攝政王。

李蓮英告訴幾位大臣,讓老佛爺休息一會。

過了一會,幾位軍機大臣再次進入寢宮,磕頭請安。

慈禧太后對他們說出最後的臨終遺言: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1908年11月15日17點,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73歲。

慈禧太后最後一天就是這樣走完了。

慈禧太后真是為了大清帝國操勞到死!

能不能說:慈禧太后為大清帝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本文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岳飛的飛


1908年11月15日是慈禧的最後一天,也是光緒駕崩的後一天,這一天對於北京城裡的人來說很漫長,對於慈禧來說也很漫長,而這一天發生的事很平常,又不正常!

光緒是1908年11月14日下午6點33分死的,而慈禧是1908年11月15日下午1點45分左右死的,如果按24小時計算,他倆死的時間相差不到24天。80年代考古學家曾對清理崇陵時留下的光緒頭髮進行研究,確定光緒是被人下砒霜毒死的。

光緒葬禮

早在1908年10月,光緒和慈禧都生病了,但光緒是臥病在床,而慈禧要輕微一些,雖然年紀大了也有胃病,但是光緒死的時候慈禧狀況還是不錯的,當天晚上慈禧還安排了第二天光緒大葬的事宜。這裡要多說一句,溥儀在10月份光緒大病時就已經被慈禧安排在宮裡,並不是光緒死後才突然抱進皇宮的。

慈禧葬禮

1908年11月15日早上6點,慈禧照樣召見軍可大臣、醇親王載灃、隆裕皇后等人,詳細安排了光緒葬禮的程序,一直忙到中午,剛吃過午飯後的慈禧突然昏厥過去,御醫也無力迴天,好大一會慈禧才醒過來。

醒過來的慈禧發現自己體力空虛,精神恍惚,於是她趕緊叫來了身邊的人,做了一系列的後事的安排。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又立了一個小皇帝,這裡有件事也要講清楚,1875年慈禧在第一次垂簾聽政時,光緒不是給同治皇帝立皇嗣,而是給咸豐皇帝立的皇嗣,光緒死了以後,光緒的後代再給同治皇帝立皇嗣,所以溥儀是給同治皇帝立的皇嗣。

慈禧在生命最後一刻發了三道上諭,來確保立的小皇帝。第一道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第二道溥儀是承繼毅皇帝為嗣,就是說溥儀是繼承同治皇帝和嗣;第三道攝政王載灃為監國,但所有軍政大事不能隨便做主,要以慈禧的訓示為依據來實施。做完這些後,慈禧對她自己的高壽是非常有信心的,以為能平安渡過,但慈禧想多了,不久74歲慈禧暴病而亡。





V587累


網上都在說,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很多人都在給她梳妝打扮。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在交代著身後事。


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操心下任皇帝

這件事情的背景發生在皇帝病重,慈禧太后病入膏肓之刻。兩個人分別躺在各自的寢宮當中,絕大多數的朝中重臣,都被慈禧的一道道懿旨召了回來。

這裡是慈禧太后的寢宮,位於福昌店的西暖閣,大殿門口有很多的護衛軍,李蓮英站在西暖閣守門。門口已經站著很多的重臣了,就差軍機大臣沒到,已經催人去叫了。

軍機大臣一到,一名小太監就掀開了門簾,李蓮英在房間裡面打開了半扇房門,只能夠容許一個人進入。第一個進去的是慶王奕劻,接著是醇親王載灃,還有張之洞、鹿傳霖,袁世凱等人。

李連英帶著這些人走到了裡間,給這些老臣挑開了門簾。按照原先的順序,一個個的走進了內房。整個房間比較昏暗,窗戶也完全的緊閉,滿屋子的藥味兒。

在這之前的時候,他們這幾個老臣從來沒有進入過慈禧太后的臥室。心裡面難免有點緊張,立刻跪在地上亂七八糟的磕了一陣頭。

等到他們把頭抬起來的時候,看到面前有一張非常大的床。這張床的西面,疊著一塊非常大的錦衾和繡枕,慈禧太后就靠在這上面。整個身子骨瘦如柴,眼睛也比平常大了很多,不過頭髮仍然束得鋥亮。

只見慈禧太后用非常沙啞的聲音說道:“慶親王有沒有回來?”雖然說聲音比較沙啞,但是還勉強可以聽得清楚。

奕劻在下面回答道:“臣在,我剛剛從東陵連夜趕回來。普陀峪的萬年吉地,已經修得非常好了。喇嘛之前供奉的佛像,我也按照懿旨放在地宮裡面。茲光一定會保佑皇太后早日康復。”

但是慈禧太后卻說道:“要是想恢復到沒有生病那樣,基本上是不可能了。聽說皇上如今已經是危在旦夕,皇后也跑過來告訴我,希望立嗣這件事情早定下來。雖然這件事情我早有打算,但是還想聽聽你們的意思。”

接這個話茬的仍然是慶王,因為他非常清楚載振絕對不可能繼承大統,國賴長君(之前打算選個年長的)也是空話。不過可以趁著這個機會,賣一個空頭人情,拉一筆好感:

“臣舉薦貝子溥倫,或者是恭親王溥偉。因為溥倫是宣宗的長曾孫,我認為更加合適。”慈禧太后又繼續問道:“載灃,你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載灃結結巴巴的回答道:“我和恭親王的意思一樣。”然後慈禧太后又問張之洞:“你一向老謀深算,我也沒有把你當外人。雖然說給立嗣是家事,但是也是國事,你有什麼意見嗎?”

張之洞回答道:“這件事情皇太后決定就好了,作為臣子的不敢妄加議論。雖然我擔任宰輔,所重者是統緒。現在給穆宗立嗣,皇太后應該明白宣示,立下的是兼祧。”


慈禧太后沉默了一會兒才說:“張之洞這個話很公平,可以按照他說的來辦。”不知道是因為鹿傳霖本人的原因,還是慈禧太后不想聽他說話,直接跳過問了袁世凱。

袁世凱也是直接附和道:“皇太后做的主必是極好的。”慈禧帶後順著他們的話說道:“既然你們都相信我的主意,那我就實話告訴你們,溥倫、溥偉雖然有才,但是他們還不夠格當皇帝。我想挑選醇親王的長子溥儀做我的孫子。

醇親王的身份今天也不一樣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從今天開始,由載灃攝政。”雖然載灃還想說什麼,但是被旁邊的人拉著,讓他趕緊謝恩。載灃只好磕頭道謝皇太后隆恩。

慈禧大後處理完這件事情,顯然已經非常疲憊了,然後說了一聲:“罷了,就這樣先擬兩道聖旨來看一下。”在慈禧的允許下,這幾個老臣才顫顫巍巍的退了出去。

慈禧太后去世當天,考慮遺囑的事情!

說完了慈禧太后,我們再說回另外一邊。光緒皇帝躺在一處沒有外罩的床板上,雖然這個地方稱作是御榻,但是和外面的門板沒有什麼差別。

下面只是墊著一床舊氈子,身上蓋著一床藍色的被子,看上去又舊又髒。床前還有一張方凳,方凳上面放著三本醫書。在旁邊有一個茶凳,上面還有半碗沒有喝完的茶汁。

已經有4位太醫在門口等候了,他們幾人看到皇帝躺在那裡,還是按照規矩行了一個禮。其中的太醫杜鍾俊,剛剛把三個手指搭到光緒皇帝的手腕上。


看到已經面如死灰的光緒皇帝,突然像觸了電一樣把手縮了回去。整個面部也跟著抽動起來,杜鍾俊大吃一驚,這是肝風的脈相。

如果此時眼睛閉了過去,那麼定然沒有再醒來的機會了。倘若皇帝死在自己手裡面,這該如何擔當?後面的三位太醫依次上來達脈,每個人都是一臉的震驚。

幾個人回到內務府之後,太醫杜鍾俊先開口道:“今天晚上肯定挺不過去了,方子也不用給他開了。”旁邊另外一位太醫附和道:“根據這樣的情況,神仙也救不活。”

但是另外一位太醫周景燾卻認為:“方子一定得開,但是不管怎麼寫都可以。”幾個人商量之下,提筆寫下幾個大字:“危在眉睫,擬生脈散。”其實生脈散就是養生茶,主藥是人參、五味子。

就在這4位太醫診脈之後的第二天,差不多凌晨的時候,清朝的光緒皇帝宣佈駕崩。這個消息傳的很快,太后早上就已經知道這件事了。不過並沒有宣揚,準備秘不發喪。

另外幾個大臣也早早的收到消息,他們商量著這個時候應該去見太皇太后一眼。萬一有什麼事情要交代的,我們不在場的話可能會抱憾終身。

等到他們趕到慈禧寢宮的時候,慈禧太后已經不能起床了。不過還是在兩個宮女的攙扶下,非常艱難的坐了起來。對下面的人說道:“看來我不行了。”

慈禧太后的話音還沒有落,袁世凱就嚎啕大哭起來,把大家嚇了一跳。經過旁邊人的提醒,他的聲音才小了起來。慈禧太后稍微的提高了嗓門:“你們不要哭,我有幾句話要說,你們聽好了。

我怕是真的不行了。以後國事都交給攝政王裁定。如果有些非要請太后懿旨的事情,也需要攝政王當面請旨。你們聽清楚沒有?(這是為了抑制光緒皇帝皇后的權利)

另外還有張之洞,我雖然比不上宋朝的宣仁太后,但是歷朝垂簾聽政的太后,沒有一個遇到過我這樣的處境。如果不是因為內憂外患,可能穆宗落不到這樣一個下場。張之洞,你們將來一定要替我說幾句公道話。先把我的遺囑念給我聽一下。

於是張之洞起身念道:“予以薄德,衹承文宗顯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沖年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捻交訌,回苗俶擾,海疆多故,民生調敝,滿目瘡痍!予與孝貞顯皇后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外臣工,暨各路統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難,轉危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以沖齡人嗣大統,時事愈艱,民生愈困,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不得不再行訓政....”

後面慈禧太后又讓張之洞唸了一遍,從裡面挑出來幾個自己感覺不舒服的字眼,都讓張之洞現場改了。然後又詢問載灃自己死後停在哪裡,得知是皇極殿之後,才算是停了這個話茬。

又稍微講了一些關於處理後事的事情,李蓮英勸老佛爺趕緊歇一會兒,等到精神好了再叫幾位大人王爺。載灃等人自然領頭跪安,但是到軍機處不久,再一打聽的時候,就得知慈禧太后去世了。


基本上慈禧太后的去世前一天,在考慮到底選哪個皇帝的事情!在去世的當天,在考慮自己的遺囑以及死後的很多事情。


史之策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1908年11月15號,光緒帝駕崩後的後一天,也是慈禧太后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對紫禁城裡的人來說十分漫長,對於慈禧太后而言更加漫長。

英國人普蘭德·拜克豪斯在日記中曾記載,1908年11月14日,慈禧依舊在終日處理政務,到了晚上才休息,雖然非常辛苦,但是身體和氣色依舊不錯。

11月15日,由於光緒帝駕崩,宮裡忙著給光緒帝操辦後事,而慈禧也沒有閒著。她在忙著清朝最重要的事情,立新帝!當然還有可能她也沉浸在失去光緒帝的“悲痛中”。總之,當時已經73歲的慈禧本來身體就不好,還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身體一下子就垮了!

那一天,天矇矇亮的時候,慈禧像往常一樣,六點起床,在宮女太監的服侍下梳洗用餐,而她作為大清最高的統治者,她的心思還是都在國事上的。早餐吃完後她就趕緊召開緊急會議,和大臣一起商討立帝事宜。當然這次會議還是以監國攝政王載灃和軍機大臣為主,當然也包括了光緒的皇后,她的侄女葉赫那拉·靜芬。

最眾人的商議下,最終決定立溥儀為帝,載灃是攝政王輔佐國事,而慈禧是太皇太后,葉赫那拉·靜芬成為了皇太后,慈禧依舊是大清最高掌權者。當時還商量了要籌辦的慶祝尊號的禮制,並規定監國受職之典禮。等這些事解決了,慈禧太后的心也放下了,於是和往常一樣吃了午飯。

但或許又是因為這口氣突然放下了,慈禧太后突然身感不適,四肢乏力,呼吸困難,頓時暈了過去。過了許久,慈禧太后醒過來,她說自己是因為接連幾日處理政務勞累舊病復發,病根還是夏天時候患痢疾太久了,所以元氣大傷。

可能感到自己要走到盡頭了,慈禧太后連忙召集早上那一批大臣。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開始擬遺詔,並且對身邊的大臣說一些體己的話,比如:好好輔佐新帝;我掌權也是沒辦法,我盡力了啊......之類的。

大臣們也很無奈啊,你想想昨天光緒帝駕崩,忙壞了,還沒睡多久又被慈禧一大早喊過來。好不容易商量完新帝的事情能夠回家坐一會,屁股還沒坐熱,又被叫了回來,而現在累的半死還要聽這些客套話,能不能講重點啊!

正當老佛爺要嚥氣的時候,突然她就回光返照了,慈禧突然坐了起來,說了一句非常令人震驚的話,原話大概是這樣的:“垂簾聽政實乃無奈之舉,我死之後一定要遵從祖制,不許女人干政,再者要謹防明末之事,不許宦官掌權!”

說完這一段話,慈禧好像再也沒有什麼想法了,倒頭昏睡過去,下午五時,慈禧面向南面,慈禧就離開了人世。不過是不是非常奇怪,慈禧這最後的遺言和她的一生的所作所為大相徑庭啊。其實仔細想一想,慈禧這遺言其實也維護了葉赫那拉的權勢。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族的權力。

慈禧死後,葬禮規模十分龐大,出殯那天,街道兩旁人山人海,單單慈禧的靈柩就需要幾百個強壯的漢子輪流抬著,更不要說其他的金銀珠寶了。

對於慈禧的一生肯定是過多於功的,但是作為最高統治者,肯定是想自己的國家強盛,也不願被欺負,不過接連喪失領土主權,還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我想是誰也不願意的。不過這樣的是非功過也只能留給我們後人評說了。


朱文芳123


今天我們來聊聊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是怎麼過的。

再次之前先來介紹一下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俗稱西太后,是咸豐帝奕詝之貴妃,同治帝載淳之生母,光緒帝載湉之母后。

慈禧在世的前一天,光緒帝因疾病死亡,因此慈禧在死前的那天早上召見軍機與皇后、監國攝政王及其福晉榮祿之女商討立誰為帝。談話多時,立溥儀為帝,尊皇后為太后......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慈禧忽然間就暈倒,很長時間才醒來,慈禧自知末日將至,又召見光緒皇后、監國攝政王政事,宣佈授予攝政王有裁定政事之權,如遇到重大難決之事,由載灃向裕隆皇太后請示辦法。

慈禧在生前,或者至少在光緒帝死前,她本人未必能知道即將亡敬。這還可以從脈案記錄方面來分析,御醫們直到十月二十一日,並未對慈禧之病感到束手無策,用藥一直比較平和。而且自十月以來,慈禧之病,一直主要由太醫院院使張仲元主治,並未像光緒帝那樣頻頻更換御醫。表明她在光緒死後,仍要繼續操縱朝廷大權,並沒有想到自己會很快死去。(下圖為太醫張仲元)

“玉座珠簾五十春,臨朝三度抱沖人。扶床一見雛孫拜,定省儀鸞僅隔晨。”這是後人及清末慈禧太后死時情景的一首宮詞。作為一個反動的統治者和民族的罪人,其一死不足彌補她的過錯,凡我炎黃子孫,均將長此共遣之。


當年的你


公元1908年10月15日,這一天依舊是24個小時,整個紫禁城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即將命不久矣、撒手人寰了,所以說在這一天裡,人們都處在一種異常的緊張惶恐的不安情緒當中。



那一天,整個北京城的街道空無一人,商店門面也都大門禁閉,只有是不是往來巡邏的清兵來來回回著遊走著,但是慈禧太后在這人生的最後24個小時內,即便垂死邊緣,但仍心繫皇家之事,她是真正的把整個天下都攥的緊緊的,生怕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趁她不注意一把被外人多了去。所以說,慈禧太后最後一天也沒有消停,仍然是想著國事和皇室儲君的事兒。

公元1908年10 月14日,光緒皇帝病逝駕崩,很巧的是,年紀輕輕的光緒帝居然死在了慈禧太后前面,而且只提前了一天,關於這種說法,有人說是慈禧太后怕自己死在了光緒帝前面,然後光緒帝會重新復出,大幹一番的。畢竟之前的戊戌變法可是光緒帝揹著慈禧太后的面而支持的。據考證,光緒帝是中毒而死,這也就更為貼切是慈禧太后殺死光緒帝的猜測了。在光緒帝駕崩之後的這一天,慈禧太后雖然已然病入膏肓,但還是硬撐著虛弱的身子像迴光返照一般將王公大臣召進宮來商討儲君後事。



這不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日子,這一天還是像往常的許多日子一樣平淡而無奇。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宮女的幫助下早早地起了床,然後大太監李蓮英也早就周全地為慈禧太后準備了早飯,慢慢地給慈禧太后喂下,看來今天太后的臉色還好。不多久,在李蓮英的帶領下,唯唯諾諾地走進來幾個人,紛紛跪拜在慈禧太后的床榻前。

慈禧召見這些人進宮來,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趕緊趁她還尚存氣息的時間把新皇給選出來。最終經過載灃和張之洞等人的商量後,慈禧太后決定立載灃的兒子愛新覺羅·溥儀為新皇,載灃為攝政王,慈禧為太皇太后,裕隆為皇太后。



口頭上的安排都說好了,於是慈禧便派張之洞擬訂聖旨,好黑字白紙,就這樣定型了。吩咐完照實擬訂聖旨之後,慈禧太后便草草躺入軟榻之上,眾王公大臣紛紛退場。中午的時候,慈禧太后咽食不下,頭腦有些昏漲,慈禧太后自感不適,再一次派李蓮英急忙將居住在京城的那波人又叫了進來,慈禧太后靠在床邊,垂簾對眾人說著“你等皆為清朝重臣,務必要好好輔佐新帝,護他周全。”然後慈禧太后讓張之洞唸了擬定好的聖旨,直到改到自己滿意後,慈禧太后才鬆了一口氣,再次躺在軟榻上昏睡了起來。

等到眾人當天下午五點左右再去面見慈禧太后時,卻意外發現,慈禧太后已經撒手清朝,結束了自己充滿爭議的一生。。


小鎮月明


說慈禧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光緒帝,他是1908年11月14日突然暴斃,享年38歲。而慈禧呢,則是光緒帝死之後的一天去世的,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享年73歲。光緒帝帶走了慈禧(個人玩笑)。

那慈禧是怎麼度過這最後一天的呢?

光緒帝死了,那就沒皇帝了,慈禧首件大事就是立新帝。

話說早上慈禧醒來,先洗臉然後吃飯,畢竟慈禧不知道自己今天也要走了,肯定都和往常一樣,唯一一點不同的就是,今天很忙,心事也多。吃完飯後的慈禧趕緊喊大臣來一起商討國家大事,立新帝。經過眾人的商量,決定立3歲的溥儀為皇帝。等這些事情都商量結束後,慈禧該吃午飯了。午飯吃完後,慈禧就感覺身體不行了,再次把攝政王大臣們都喊來,開始立遺詔了。直到下午5點的時候,慈禧在儀鸞殿去世了。後來被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簡單來說慈禧最後一天基本上是在忙和等死中度過。先忙,忙完了,開始等死了。


理科男讀歷史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由於光緒皇帝無子,慈禧命醇親王之子溥儀入繼大統,並且肩挑同治和光緒。慈禧安排完這些事情後,於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下午五點逝世於中南海儀鸞殿,史書記載死於痢疾。

兩天之內兩位大清的重要人物去世,實在是太蹊蹺了,關鍵是光緒竟然剛好比慈禧早一天去世,這不禁讓人懷疑光緒是被人暗害的。至於是誰暗害的,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是慈禧絕對有一定的嫌疑。慈禧害怕光緒從新掌權後,對自己不利,萬一自己再和多爾袞一樣,被鞭屍麻煩了。所以還是先料理了光緒,這樣比較放心!(最後一樣難逃厄運,孫殿英把她鞭屍了)


那麼統治清朝近半個世紀的慈禧最後一天怎麼渡過的呢?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死前有什麼遺言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其實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基本上和往常一樣,因為前一天已經基本上把大事都定下來了。其實慈禧在自己死之前這幾天的安排還是比較中肯的,作為一個善於權謀的慈禧,也是又再一次秀了一把神操作。可以說從發動“辛丑政變”,到後來的“甲申易樞”,再到最後的立溥儀為帝,慈禧在政治權謀上就沒有輸過,在這一點上本人確實很佩服,如果慈禧不死,清朝估計真的可以續命。



慈禧死之前的操作。

根據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慈禧在病重期間得到消息:袁世凱準備廢掉光緒,推戴奕劻的兒子載振為皇帝。慈禧太后認為不管這個消息確切不確切,不管袁世凱過去對她立過多大的功,也不管他們這次動手的目標正是被她痛恨的光緒,慈禧為了愛新覺羅,為了自己也會警惕起來。所以慈禧直接讓奕劻去查看東陵修的進度,把北洋軍的段祺瑞第六鎮調出北京,開往深水,調鐵良的第一鎮接防京師。

然後等到奕劻從東陵回來,基本上就大事已定了,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3日)慶王回來,被招至宮中,然後宣讀慈禧太后懿旨,指定載灃為攝政王,讓載灃之子溥儀到宮內教養,在上書房讀書。當天就把溥儀帶到宮中,還讓溥儀見了慈禧一面,由於溥儀才三歲,看到這麼多人害怕的哭,慈禧讓人給溥儀個冰糖葫蘆,溥儀嚇得直接摔倒地上,並且說,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都沒有辦法,只能說這孩子真彆扭,把他抱到一邊玩去吧!


根據溥儀父親載灃日記裡的內容,應該是光緒皇帝駕崩的那一天,即1908年11月14日,載灃在宮內跪聞光緒皇帝駕崩後,慈禧召見慶王、載灃、袁世凱、張之洞等大臣和皇親。

面承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欽此。又面承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儲貳,曾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穆宗教皇帝為嗣。現在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亦未有儲貳,不得已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併兼承大行皇帝之挑。欽此。又面承懿旨:現在時勢多艱,嗣皇帝尚在沖齡,正宜專心典學,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予之訓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歲漸長,學業有成,再由嗣皇帝親裁政事,欽此。是日住於西苑軍機處。

由此可以推斷在光緒皇帝駕崩的那一天,慈禧就確立了溥儀為新的皇位繼承人。也根本沒有像網上說的和大臣們商量什麼的,直接下了懿旨。然後剩下的事就是光緒皇帝的後事了,需要料理。所以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基本上把大事做完了,很滿意的入睡了。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

由於前一天把事情做的差不多了,慈禧太后最後一天和往常一樣不慌不忙的洗涑,吃早飯。然後就以溥儀的名義封裕隆為皇太后,封自己為太皇太后,這時候慈禧還想著能和孝莊一樣當太皇太后再活幾年。這時候慈禧還覺得自己沒事,因為前一天宣佈完立溥儀為帝后,還和攝政王載灃說,遇到大事還得請她來拿主意。

等到慈禧中午吃過飯以後,就突然覺得不行了,昏迷了好久才醒來,然後立馬招王公大臣來,下了最後一道懿旨,大體就是說小事攝政王做主,大事還是得和皇太后(裕隆)商量。到最後了,還在為她們葉赫那拉氏著想,讓自己的侄女有一定權勢可以自保。

說完這些又讓張之洞給她看看起草的詔書,自己覺得不利於自己的慈禧又改了改,大體就是說自己這些年垂簾聽政實屬無奈之舉,不是自己貪權。改完後,慈禧很滿意,然後又昏睡過去。


到了四點左右,慈禧突然迴光返照了,坐了起來,然後說出了,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說完這些話後,慈禧太后馬上又昏迷了,直到死亡。

慈禧太后到最後或許可能意識到了後宮干政確實壞處很多,還有太監擅權危害也很多,但是她自己卻把這兩件事都做了,實在是打臉啊!就這樣慈禧走完了自己的最後一天,不過不得不說,慈禧的權謀確實無人能及,慈禧最後的安排也無懈可擊,如果自己不死,一樣可以掌握大權,載灃老實,肯定聽話。而且載灃痛恨袁世凱,因為袁世凱背叛過自己的哥哥光緒皇帝,這樣即使自己死了,載灃也不會重用袁世凱。只是她沒料到年輕的載灃根本不是老辣的袁世凱的對手,最後武昌一聲槍響,清朝滅亡。


總評,慈禧太后作為清朝最後幾十年的掌舵者,確實在清王朝風雨飄搖,搖搖欲墜時穩定了局勢。她重用漢臣,整頓吏治,鎮壓太平天國,後來又興辦洋務,使清朝後期的國力有所提升。慈禧太后最後幾年的新政,確實也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氣象,中國已經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了,它已經有資本主義的成分了。

可是慈禧太后生活奢靡,貪戀權勢,她的政治舉措雖然有進步的意義,可是這也是在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下不得已而為之。而且慈禧掌權期間,簽訂了多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肯定負有主要責任。死之前又立幼帝繼位,為中國的動亂紛爭埋下了禍根,所以溥儀繼位僅三年,大清滅亡,中國直接進入了民國軍閥割據的時期。


楚風說歷史


慈禧太后在光緒皇帝駕崩後,不到24小時也去世了,去世的時間為1908年10月15日!這一天整個紫禁城的人都提心吊膽的過著,而且這一天過得非常的漫長,那麼慈禧太后又是怎麼度過這一天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有一位英國人,他的名字叫做拜克豪斯,他在自己的日記當中有關於慈禧去世的詳細記載。首先,1908年10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光緒皇帝在早上八點多鐘的時候被人抬到了乾清宮,一個小時之後就開始入殮,就在所有人還在為光緒皇帝的死亡的焦頭爛額的時候,第2天下午,也就是10月15日就傳來了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慈禧太后在光緒帝死後的24小時之內也西去了,兩人去世的時間僅僅相差了不到一天。據說,當時小皇帝溥儀剛參加完光緒皇帝的入殮奠禮,就匆匆的趕往了儀鸞殿!11月14日這一天,慈禧太后處理朝政到了晚上,而皇宮中的其他人則在為皇帝操辦後事,慈禧這一天雖然非常累,但是氣色看上去依舊很不錯。

不過,雖然慈禧表面上沒有太大的悲傷,但是慈禧在光緒帝死後非常的忙碌,表面的堅強很有可能是偽裝的,畢竟當時的慈禧已經73歲了,身體也老早就出現了問題,雖然這些問題還不至於要了慈禧的命,但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極有可能是造成慈禧去世的重要原因。11月15日慈禧6:00起床之後在太監和宮女的服侍下,簡單的梳妝打扮了一番,然後便去用早餐了!慈禧在皇帝去世之後表現的很正常,吃完了早餐之後,她還召開了一次緊急的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和大臣們一起商討立新的皇帝。除了這些大臣們以外,光緒帝的皇后和他的侄女也參加了這次重要的會議。會議結束之後,年僅三歲的傅儀當上了皇帝,而攝政王則負責輔佐皇帝。雖說皇帝已經是傅儀了,但是慈禧仍然是清朝擁有最高權力的人!之後,慈禧又處理了一系列重要的政務,等這些事情全部解決了之後,她就像往常一樣準備吃午飯。

在吃午飯之前慈禧的身體還沒有任何的狀況,但也許是因為一些重大的事情已經解決了,慈禧心中的大石頭終於放下了,因此她突然感到四肢無力,並且呼吸困難,然後立刻暈了過去,醒來了後慈禧說自己是因為處理朝政,過度勞累而導致舊傷復發,所以才昏厥的!而這個病根在夏天的時候就已經留下了,隨著痢疾再次復發,慈禧太后的身體也元氣大傷。慈禧也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要結束了,所以便趕緊又召集了上午的那些大臣,並且開始擬定遺詔!

慈禧跟大臣們說了很多反常的話,比如說要讓大臣們好好的輔佐新皇帝,還跟大臣們解釋說自己掌握那麼大的權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還說自己已經盡力了等等!慈禧說的這些話讓大臣們一頭霧水,因為他們昨天因為光緒帝駕崩的事情忙壞了,而今天一大早又被叫過來開緊急會議,會議剛開完,剛選了新帝,沒過多久又被慈禧叫了過來。之後,慈禧就一直在說一些客套話,正在大臣們疑惑之時,慈禧突然就要不行了!不過,在慈禧就要嚥氣時還回光返照了。據說,慈禧突然坐了起來,並且說自己垂簾聽政實屬無奈,自己死後一定要遵從祖制,不能夠讓女人干政,還要防止明末之事的發生,不允許讓宦官掌權!慈禧說完了這段話之後,便立刻昏了過去。

慈禧的遺言和她一生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不相符,這一點令人感到十分困惑。也許當真是應了那句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慈禧太后就這樣過完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她死後,人們為她舉行了大的葬禮,並且陪葬了很多的金銀珠寶!慈禧的一生做過很多事情,但是這些事情最終帶來的過肯定是大於功的,她作為清朝的統治者,一直是人們所議論的焦點。不過此人究竟是好是壞後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你是如何看待慈禧的呢?你覺得她的最後一天過得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