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458家養老機構現狀

京城458家養老機構現狀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通過對北京458家有養老登記許可、且有入住老人人數登記的正規養老機構進行分析後發現:

(一)只有1.3%的戶籍老年人住在養老機構;

(二)北京市有近20%的機構入住率不到20%,有50%的機構入住率不到50%。真正“一床難求”的只有49家養老機構,佔全部有效養老機構的10%多一點;

(三)北京市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年齡40-59歲佔近四分之三,2016年平均拿到的月稅後工資為2788元;

(四)在北京居住在養老機構,每月至少要花費3000元,最多要花費1萬多元,且61.6%的養老機構會收取押金

(五)北京市老年人月平均養老金收入為3456元,而這個收入水平很難支付的起入住養老院的費用

(六)通過計算發現,在北京市

需要別人照護的老年人可能選擇養老機構的潛在比例最多不會超過1.6%

(七)北京市養老機構獲得過政府財政補貼的比例高達82.7%

(八)養老機構處於盈餘狀態的佔4.0%,有62.4%的機構需要10年以上才能夠回收投資。

以上分析解釋了,大批投資者在進入養老產業後的發現——養老產業從表面上看“餅”很大,但盈利很困難,能夠“吃飽”的企業也很少。

歸結起來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養老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有可以支付得起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