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有這麼句話叫做“蘇州刺史例能詩”,大概意思就是說在蘇州做官的,要是不會吟詩作對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無論是“江南好,風景舊曾諳”還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亦或是千古名篇《陋室銘》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佳句美文。而這些名句的作者恰好都曾在蘇州當過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蘇州刺史的那些事兒。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頭一位就是有著“韋蘇州”之稱的韋應物

作為“官二代”,他的宦海生涯起步很高,出生於開元盛事尾巴的他,家中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

韋應物的曾祖父韋待價做過武則天時的宰相,父親則是知名的山水花鳥畫家。15歲時他更是成為唐玄宗貼身侍衛三侍郎,真是少年英雄,好不風光。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不過年少居高位,他的心態就起了變化,慢慢就成了一個張揚跋扈的問題少年,要不是後來那場“安史之亂”,也許他這輩子就是個紈絝子弟了吧。

唐玄宗末年,舉世震驚的“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由盛轉衰,而韋應物的職業生涯也遭遇重挫,這次沉重的打擊也讓他徹底清醒,決定從頭來過,“把筆學題詩”,一邊潛心讀書,一邊開始創作詩歌,沒想到竟然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唐代宗大曆十三年,蘇州城市地位迎來官方的認定,躍升為江南第一雄州。按照當時的制度,“州”一共分為七個等級,這個“雄州”則屬於第二等級,可見當年蘇州就至少躋身為全國的二線城市了。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而改頭換面的韋應物也重新迴歸仕途,數十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擔任地方官,而到了蘇州升格這一年,他得到機會調任蘇州刺史,成了蘇州百姓的父母官,那一年,他已經年過五十了。

在蘇州做官的三年他勤勤懇懇,“理賦稅,勤政務,矜老疾,話艱難”,一身疾病,兩袖清風。而人們之所以稱他為“韋蘇州”,不僅僅是對他詩文的認可,更是對他政績的稱讚。

但韋應物自己卻不這麼認為,“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句詩就是韋應物留在蘇州官舍的,也是他留給後世後人的,他認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而白白浪費費俸祿很是自愧。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韋應物退休後就留在了蘇州,不過他的日子並不好過,可以說一貧如洗,只能自己種地維持生計,一直住在永定寺,如今蘇州古城景德路城隍廟附近有條永定寺巷,據說就是當年韋應物退休後過日子的地方。

而韋應物其實有位迷弟,那就是白居易,蘇州歷史上最有名的刺史,不僅如此他更是全心全意為江南代言,長期旅居江浙一帶。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在53歲那年,這位“詩魔”終於接到了任職蘇州刺史的詔書,儘管只在蘇州待了一年七個月的時間,但就是在這短短的任期內,白居易整治了經常鬧水患的山塘河,建設出了蘇州的“白公堤”,後來逐漸成為繁華街市,也就是現在有著“神州第一街”美譽的千年文化古街山塘街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除了偶像“韋蘇州”,白居易還有兩大“基友”,一個是元稹,還有一個就是另一位蘇州刺史

劉禹錫

在白居易離職蘇州刺史沒幾年,年近六旬的劉禹錫也由諸道鹽鐵轉運使,轉任蘇州刺史。剛上任的時候,蘇州的樣子讓他大吃一驚:半個蘇州城都泡在水裡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由於水災爆發、哀鴻遍野,劉禹錫上任後立馬實施賑災三部曲,首先是疏浚城裡的水系迅速退水;其次是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然後是帶領人民恢復家園,組織生產。

與此同時,他想方設法僱傭上萬民工上太湖堤壩和胥江河堤搶險,向朝廷請求增發賑災款,減免兩年內稅賦。他還從自身做起,捐出俸祿,以救濟受災特別嚴重的鄉民。

一個月後,蘇州城裡的水終於退盡,生活和生產都恢復了,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重新迴歸安居樂業的生活。

從白居易到劉禹錫,蘇州刺史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劉禹錫還組織郎中下鄉為災民看病,災民們為答謝刺史大人,就抬著匾額、酒罈來到蘇州府,劉禹錫笑而不納,婉言謝絕。他只喝下了災民敬的一杯酒,所以後來蘇州民間有“夢得(劉禹錫字“夢得”)三年一杯酒”的說法,可以看出他在蘇州為政之清廉。

後人把韋應物、白居易和劉禹錫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雖然這三位大詩人都不是蘇州人,但卻把自己的姓名與蘇州永恆地融在了一起。

千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審視那段歷史,沿著他們生活的軌跡,耳邊迴響的是他們膾炙人口的詩篇,胸中激盪的是他們讓人無限回味與追思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