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9102”年了,國學為啥還這麼火?

■為啥?“國家發展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把根扎深。這個根就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熱’升溫的本質是文化自信。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根,然後發芽,開花,結果。”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如是說。

■之於即將啟智的孩童,國學是“人不學,不知義”;之於努力奔跑的中國人,國學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於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國學是“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之於全人類、全世界,國學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是“天下大同”。

都“9102”年了,国学为啥还这么火?

小朋友們著漢服、學禮儀,感受國學魅力。新華網 王彪攝

“每天三分鐘,國學童子功。”隨著這句脆生生的童語成為越來越多寶爸寶媽和“小寶貝兒”的口頭禪,“凱叔”火了。5年前,前央視主持人王凱以“凱叔”的形象推出經典故事、國學知識等音視頻產品。如今,“凱叔講故事”已成為許多孩子接觸優秀傳統文化的“初體驗”。

從早些年《百家講壇》引領經典研讀熱潮,到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傳統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火爆,公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不斷升溫,“國學熱”也成為一種社會和文化現象。這背後,反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折射出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體現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流傳千百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人文精神,為社會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啟發,為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啟示,也為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

涵養民族根與魂

“這都‘9102’年了,還談國學呢,早過時了!”現實生活中或者網絡空間裡,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聽過這樣的聲音,但這無法掩蓋絕大多數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而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熱愛程度越深。

為啥?“國家發展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把根扎深。這個根就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熱’升溫的本質是文化自信。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根,然後發芽,開花,結果。”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如是說。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基因,植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箇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優秀傳統文化中,有為人處世的哲學。禮義廉恥、見賢思齊是我們從小就懂的道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君子處事的準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人者,人恆愛之”,老祖宗早就懂得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優秀傳統文化中,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學問。老子說道法自然,荀子講天行有常,都是在說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但這並不意味著人與自然就一定井水不犯河水。在孟子和韓非子看來,只要“斧斤以時入山林”“不涸澤而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就好。

優秀傳統文化,契合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法者,治之端也”“人無信不立”……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求大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優秀傳統文化中,更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文章,處處閃耀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尤其是他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動傳神,極具啟迪意義。2015年2月出版發行以來,《習近平用典》第一輯已加印數十次,累計發行200多萬冊,被譯成英、法、俄、日、葡等14種版本;2018年出版的第二輯也已發行近100萬冊。

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流淌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血液中,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情感歸宿,凝聚著中華民族最廣泛的認知共識,涵養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在當下依然具有生命力、創新力。這既是“國學熱”升溫的內因,也從源頭上說明“國學熱”升溫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花香皆緣內外因

如果說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依然“有用”是內因,經濟發展、政策推動以及高校研究機構的興起則是“國學熱”不斷升溫的外因。

倉廩實而知禮節。多年平穩良好的經濟發展形勢是“國學熱”升溫的重要前提,但只有前提還不夠。新中國成立以後,社會科學院就曾有相應的研究機構。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各地高校也紛紛建立國學院、研究所等,這為培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營造國學研究氛圍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和廣闊的平臺。

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2017年出臺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要“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尤其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指明方向、擘畫藍圖。多年來,黨和國家對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一以貫之,一系列有利於傳統文化發展的政策出臺、落地,成為“國學熱”持續升溫的催化劑。

當然,“國學熱”的升溫,更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

還是因為她的“大手筆”,2019年,那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又火了。連同去年捐贈的1857萬元,她將畢生積蓄3568萬元全部捐獻給了南開大學。她就是葉嘉瑩,那位“除了詩詞,別無所長”的老人,那位笑稱“自己是中國古典詩詞不可救藥的苦行僧、傳道士”的學者,那位不少人心目中“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先生”。

今年是葉嘉瑩歸國執教40週年,葉嘉瑩在海內外教書育人幾十年,培養了大批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人才。她的許多學生業已成為加拿大、美國及港臺多所大學的知名教授。她和她的弟子,在五湖四海的學生心中,種下中國古典詩詞的種子,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古典詩歌的律動。

在內因、外因聯合驅動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牆內開花牆外也香,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不僅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象徵,也為中外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樑。

雅俗共賞巧轉身

今年發佈的《中國文化綜藝白皮書》顯示,在關於“文化綜藝節目的什麼要素最吸引你”的調查裡,“精神內涵/價值導向”成為受訪者的首選,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催生文化綜藝市場百花齊放。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文化綜藝節目輪番“霸屏”。據統計,2017年,約有50檔文化類綜藝節目播出,2018年突破了70檔。

無論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冠軍、“00後”古典才女武亦姝,還是“租住床位仰望星空”的外賣小哥,抑或是“四季元老”、北大工科博士陳更,這些普通人對古典詩詞的熱愛與堅守,帶給全國觀眾溫暖與感動。

問及《中國詩詞大會》火爆和打動人心的理由,節目評委蒙曼說:“中國人是揹著‘床前明月光’長大的,節目喚醒了中國人身上的文化記憶,激活了我們身上的文化基因,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國學熱”的升溫,不只是“大寶貝兒”的文化狂歡,也是“小寶貝兒”的文化盛宴。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王凱與團隊打造的《凱叔·聲律啟蒙》《凱叔西遊記》《凱叔·三國演義》《凱叔·詩詞來了》等IP產品,讓“凱叔”實力“圈粉”,一夜“出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大花園,我們只是開了一扇窗,希望孩子們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王凱說。

傳統文化綜藝節目火爆、傳統文化產品走俏,既是“國學熱”的表現,又反過來助推“國學熱”持續升溫。新時代下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加註重雅俗共賞,在與市場和受眾的良性互動中,更加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完成了從“活”起來到火起來的華麗轉身。

天下大同情懷深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滋養了中華兒女,也孕育了中國開放、包容、共贏的大國氣度和博愛胸懷,為全世界和全人類貢獻了中國智慧。

君子和而不同,國之相交亦如是。

1955年4月,萬隆會議召開。與會期間,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同與會國家代表友好協商,會議形成了以團結、友誼、合作、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等為核心的萬隆精神,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並遵循的基本準則。今天,當我們回看萬隆會議,求同存異的智慧依然熠熠生輝。

都“9102”年了,国学为啥还这么火?

5月25日,第18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烏克蘭賽區決賽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一名選手在才藝表演環節進行書法表演。新華社記者 陳俊鋒攝

達則兼濟天下,“一帶一路”倡議開啟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新時代。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6年來,“朋友圈”越來越大,釋放的紅利越來越足。據統計,中國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同共建國家的貿易總額超6萬億美元,為當地創造近30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帶一路”不是一家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和諧共鳴。這既是“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的智慧,也是和和美美、美美與共的胸懷。

天下大同,中國為全人類前景提出中國方案。

2013年3月,習近平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後首次出訪,他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指出,當今人類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對於這一理念,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直言,“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中國人素有“天下”情懷。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國際新秩序的共同價值規範,我們彷彿看到古人大同世界的構想跨越時空,在新時代煥發出引領世界前行的光輝。

今天,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歷史座標下,當我們在討論國學的時候,究竟在討論什麼?之於即將啟智的孩童,國學是“人不學,不知義”;之於努力奔跑的中國人,國學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於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國學是“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之於全人類、全世界,國學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是“天下大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跨越數千年時空的優秀傳統文化絕非“藥方只販古時丹”,它將肩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為奔跑追夢的中國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源源不絕的精神動能,它將與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世界、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