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经济衰退能唤醒香港青年人吗?


陈冰:经济衰退能唤醒香港青年人吗?

QUESTION

直新闻:香港法院判侮辱国旗者200小时社区服务,引起公愤,你怎么看?

ANSWER

时事评论员 陈冰:国旗是国家民族尊严的组成部分,各国都禁止亵渎国旗。有的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惩治,有的没有。凡是有国旗法的国家,都是严格执行,毫不含糊。香港在1997年回归前夕,已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制定“国旗及国徽条例”,成为香港本地法。按照香港的国旗法,侮辱国旗或国徽一经定罪,就要“监禁3年,或罚款5万港元”。

那位受审的侮辱国旗者,已经认罪,而且其行为极其恶劣,拆下国旗践踏、涂黑、丢入垃圾桶、再抛入水中,一连串的恶行。他该被判3年监禁,或者罚款5万。但是法院只判了200小时社区服务,显然量刑太轻了,令人震惊。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一针见血,说这样必然引起全国公愤,判刑没有反映侮辱国旗的严重性,也不能起到阻吓作用,反倒有反面作用。他建议提起上诉,由高一级法院提出更严格正确的量刑标准。

相比之下,早前一位在美国总领事馆涂鸦的人,只写了3个字,就被判监4个星期,形成鲜明对比。对亵渎国旗的犯罪行为不严惩,还会毁坏香港的法治,执法不严就是纵容犯法。人们甚至怀疑,香港司法系统是不是或明或暗地在为暴力犯罪分子充当保护伞,“警察抓人,法院放人”的现象曾发生过多次,有的被保释出来的犯罪嫌疑人,居然离港潜逃。

我希望梁振英的呐喊,能引起香港政界和司法界的关注,依法维护社会正义,司法公正。


陈冰:经济衰退能唤醒香港青年人吗?

侮辱国旗者

QUESTION

直新闻: 你刚说世界各国都禁止亵渎国旗,那么他们有怎样的法律制裁规定?

ANSWER

时事评论员 陈冰:亵渎国旗,侮辱国旗,在各国都不允许。即便在没有国旗法的美国,也曾多次发起《国旗保护法》的立法运动,要求修宪,把焚烧国旗等行为看做是藐视国家、不爱国的行为,是对那些为保卫国家而献身的人们的亵渎和背叛。那么有国旗法的国家,是怎样惩戒侮辱国旗的人呢?

希腊不仅不允许亵渎本国国旗,也不允许侮辱其他国家的国旗、国徽,违犯者判两年徒刑,或者罚款。德国损毁国旗,违犯者可判5年徒刑。法国侮辱国旗,罚款7500欧元。西班牙侮辱国家标志或者徽章,可以判监禁6个月到6年,重犯者可判最高12年徒刑。韩国侮辱国旗国徽者,可判处5年以下劳役,或者罚款2.5万韩元。日本损坏、玷污国旗者,判处2年以下徒刑,罚款20日元。新加坡对焚烧、撕毁国旗的犯罪者,会被处以至少1000新元的罚款,换算成港元是5.6万元,和香港法律的处罚差不多。

如果我们从世界各地的侮辱国旗的惩罚标准看,香港那位侮辱国旗者显然是被判的太轻了。


陈冰:经济衰退能唤醒香港青年人吗?


QUESTION

直新闻: 林郑在施政报告中强调经济民生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关键,李显龙夫人何晶也说,只有当香港在中国、为中国发挥作用时,才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所谓的“五大诉求”是羞辱特区政府,而不是解决问题。那么为什么暴力活动已经把香港经济打入衰退状况时,香港的年轻人还那么不懂事,还在闹?

ANSWER

时事评论员 陈冰: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暴力活动把香港经济打入衰退后,大多数成年人已经感受到暴力的严重后果,年轻人为什么还那么执迷不悟,还在闹腾呢?原因有多重,包括外国势力的蛊惑,乱港祸港分子的资金支持和揽炒教唆,年轻人还没有品尝生活的艰辛,对经济好坏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体会不深。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略的问题是,“金融危机一代”的处境和其独特的个性。“金融危机一代”,主要是指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生的那一代人,现在20岁左右。他们是社交媒体的爱好者,不太听相信过来人和传统媒体的教导,宁愿在社交媒体上找到知音和同道,把社交媒体作为反抗的工具。而他们成长的环境,是全球动荡,富裕地区的富人更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和上升空间却越来越少,父母亲所经历的工作不稳定和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使得他们对社会精英的治理能力产生严重怀疑,成了绝望和希望都很极端、快速转换的一代,人类学家把这种现象归纳为“绝望的疲劳”。

于是,当反叛的星火在社交媒体点燃时,他们在“别无选择”的自我鼓励下,走上街头。因为激进,他们期待的解决方案,就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对当局的妥协和安慰视而不见。加上气候变暖、世界格局急剧变化、人工智能会不会夺走人的工作等等话题,充斥在网络和社交媒体,“金融危机一代”充满焦虑,甚至以为他们会看到人类的终结。他们以为他们处在一个等待清算的世界,要重写规则。只有他们赢了,他们才能改变现实。

这种现象全世界存在,不分社会制度,只看改变先后。特朗普用推特治国,适应了新一代人的交流方式;提出“美国第一”,要求企业回归本土,是为了满足年轻一代的工作焦虑。英国脱欧中老年支持而年轻人反对,是因为年轻人认为会影响他们在欧洲的自由流动,“金融危机一代”更担忧学费上涨,还不起贷学金,将来找不到工作,今年为气候变化进行了激进的罢课罢工行动。他们认为自己的处境会比父母更糟,可能永远不会有一个家。智利年轻示威者说,他们要的“不是30比索左右,是30年左右”。

那么回到香港,我认为林郑的施政报告切中要害,解决住房和打通上升渠道,会解除年轻人的焦虑。但同样,也要在治理方式上改革,在司法体系上改革,在与公众的意见交换方式和速度上改革。李显龙夫人何晶的劝导,也是切中要害,说香港只有在中国、为中国发挥作用时,才能找到出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就为香港年轻一代提供了概括的空间,但怎么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善意,其中的远见,就得很讲艺术了,就得懂得他们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