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截止至10月29日,正在熱映的《少年的你》票房已經突破7億,豆瓣評分穩定在8分以上。電影改編自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由曾國祥導演、周冬雨與易烊千璽主演。

如果說曾國祥前作、周冬雨主演的《七月與安生》勝在以情動人,以女性主義話語詮釋女性的成長與自我意識的覺醒,並細膩地描摹出珍視與相競爭並存微妙的女性情誼;那麼《少年的你》則用現實主義的視角,將“青春”這一母題置於校園、家庭、社會之中,毫不避諱地將鏡頭聚焦於“校園霸凌”這一傳統主流青春片的禁區進而拷問人性與思索生命,呈現出超乎一般商業情節片的社會視野、思想深度與創作膽識,這是具有突破意義的。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長久以來,校園霸凌始終是國產影視劇不願正視的話題,不僅僅因為這一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中小學的現象背後涉及到社會程序、學校教育、原生家庭等尖銳的問題,更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中的陰暗面,既無法完整理性的解析,也難以讓渴望得到觀影刺激視覺愉悅的觀眾理解。

在觀眾審美水平日益提高的如今,《少年的你》這部直面現實、反套路、反雞湯的青春片得以被廣泛接受。一方面,它仍舊融合了普世母題(青春理想愛情)、集體回憶(高考)、影后與人氣明星等商業元素;另一方面,它擺脫了傳統是非、善惡二元對立的人性詮釋,展現出了人性的複雜幽微,讓觀眾感受到了真實青春和校園最真實的溫度。

校園霸凌背後的真實人性

“誰能幫我?是錄視頻的人嗎?是看熱鬧的人嗎?還是那些問為什麼不是別人偏偏選中我的人?”

陳念(周冬雨飾)的這段話可謂是振耳發聵,它是一種雙重拷問。既是對第三方旁觀者冷漠失語失責的反諷,同樣也映射出校園霸凌中最直擊人心的核心問題:校園霸凌的起源與霸凌者、被霸凌者的形成問題。雖然電影無法從現象學的角度完整地詮釋這個問題,但仍舊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相當完整的行為依據與心理邏輯。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紅樓夢》之「世難容」)

校園霸凌,是人世形態的縮影,胡小蝶的美貌與人緣引起了校霸魏萊的嫉妒,因而被欺凌,不堪重辱,選擇了卻生命。而陳唸的心中的正義與友善卻使她遭受到了同學的嫌棄。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片頭用一個極具儀式感的場景完成了這一過程,在眾人因為冷漠、麻木而對跳樓的胡小蝶冷眼相待之時,只有陳念恪守心中的愛與善為她蓋上衣服。當一群烏合之眾畏懼校霸魏萊這一校園隱性權威人物之時,陳念“不合時宜”的正直與純潔使她一步步成為同學冷暴力對象,集體的失語一定程度默許了魏萊霸凌行為。

中國著名思想家柏楊在談及“醬缸文化”時曾言:“醬缸裡醬得太久,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醬缸的汙染,跳不出醬缸的範圍。”

是故,她的母親職業成了全班人的笑柄,她的忍氣吞聲換來的也只是無窮無盡的身心摧殘。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魏萊(諧音“未來”)不同於黃金時代老港片中“大姐頭”式的角色奉行傳統江湖規矩,她是現代校園中的霸主,自身豐厚的家庭,父母精英式的教育,姣好的外形,優異的學業,這些本應使她成為品學兼優、人格健全的學生。

雖有精英家庭的條件,但父母對其成績的過分注重與溫情的喪失,無愛的重壓之下,她在永遠無法滿足長輩的高期望中徹底失去了自我認同,因此她選擇通過在學校欺凌他人的方式來填補家庭帶來的的孤獨與失落,最終走向了毀滅,這是一種極度異化後的必然。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電影通過故事裡簡單的人物群像隱喻了一個大世界,受害者一個選擇自殺一個繼續抗爭,霸凌者肆無忌憚地在“灰色地帶”盡情地通過凌辱他人獲得一種病態的成就感,而那些冷漠的旁觀者其實正是促成校園霸凌的催化劑。拜高踩低、欺軟怕硬、嫌貧愛富、嫉賢妒能,這些成人社會尚且無法克服的人性弱點,在校園這個社會雛形內、在初具自我意識又尚未踏入社會的青少年象牙塔內,得到了肆無忌憚地滋生。

在他們對霸凌感到習以為常又放任其自由滋生之時,陳念身上最本分的正直與友善甚至顯得格格不入。

少年的你,如此美麗

如果說校園霸凌的背後盡是複雜的任性,那麼對待霸凌的方式決定了人生的方向。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陳念沒有像胡小蝶一樣選擇死亡,而是選擇隱忍。這與她的性格有關,父愛的缺位、母愛的不完善養成了先天的自閉與成熟,因此她甚至都不願意多花時間交朋友。

讀書考試上好學校,想變成最聰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話保護全世界。

陳念性格中最光彩之處來自於她內心的愛與悲憫,她並未承受世間太多的愛與友善,卻依然將生命中最寶貴的純真與善良獻給世界。她外在嬌小甚至羸弱,卻依然對世界秉持最理想主義的熱忱。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陳念角色的成功與周冬雨表演上的突破與成熟是分不開的。如果說《七月與安生》中靈氣逼人的周冬雨尚且是憑藉著直覺走、以情動人,那麼《少年的你》中的陳念則展示了一個成熟的演員對角色全方位的駕馭能力。在影片的大特寫中,周冬雨的表演節制卻不失力度,留有餘地的表情詮釋使得表演更具有留白的美感,不侷限於非黑即白的淺層含義。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她的突破更在於表演上豐富的層次感,角色從隱忍到爆發,從對小北(易烊千璽飾)的陌生到漸生情愫,她的詮釋不疾不徐、情緒層層遞進。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她在影片中有相當多的哭戲,而此次表演最大的亮點在於哭戲中的細微層次差異,注重還原不同狀態下的不同心情,與母親打電話時強忍憋屈又試圖安慰母親,與小北分別前的哭戲悲喜交加心痛中帶著幾分愛情的甜蜜與釋然,在聽到了小北去世的“假消息”後悲痛欲絕。每一場哭戲都傳達出精準含義。

曾國祥:“校園期很短,但那是最發光發亮的時刻,你會有很多理想,永遠覺得這個世界不夠好,但你還是會投入很多,覺得我能改變世界。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種天真和理想,這種理想是需要大家去保護的,因為它們就是我的未來。”(見澎湃新聞對導演曾國祥的專訪)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易烊千璽所塑造的小北仍舊是這種青春的天真與理想的化身。作為銀幕首秀,易烊千璽表現不俗,單是眼神中的澄澈與倔強便抓住了角色的精髓,外冷內熱,由絕望頹廢到重燃希望,這一切的變化也是呈現得絲絲入扣。在與周冬雨的對戲中,彼此相輔相成。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同樣是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被家人拋棄混跡底層。當無法用文明世界的程序訴諸正義,他的“以暴制暴”更是用一種單純的方式來捍衛生而為人的尊嚴。他身陷囹圄,於生活的漩渦中無法跳脫,卻寧願負罪將希望給予陳念。陳念由隱忍走向與爆發,小北由絕望燃起希望,青春片中的愛情與成長總是那麼水到渠成。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電影採取大量的手持跟拍鏡頭,既有現實的冷峻感,又渲染出青春的迷惘與無助。在電影的開始於結尾陳念都在強調“used to be”比“was”多了份樂園失去的感嘆,彷彿有幾分童話幻滅的意味。而電影並沒有沉浸在喟嘆之中,陳念當了英語老師,卻發現學生中又有了那個不合時宜的女孩,仿若當年的自己,她擔心會成為下一個霸凌的對象。或許陳念無法保護世界,卻可以保護她的學生,而小北則永遠在守護她。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的新突破

回到原著標題中的“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我想,少年的美麗並非是用金錢堆砌與矯飾出的虛華,而是那份不隨波逐流的清醒,永遠恪守的愛與善,永不褪色的純真與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