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吸淚無數的《少年的你》在上映第三天,票房破6億,有平臺預測,電影的最終票房很可能突破40億大關。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演員的精彩表演功不可沒,導演曾國祥的精湛手法也是制勝法寶。

上一部《七月與安生》,將演技一直被吐槽的周冬雨、馬思純,調教成金馬“雙黃蛋”影后,為題目開啟青年實力派道路;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這一部《少年的你》,將易烊千璽從流量改造成全民認可的演員。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無論從對演員的把握,還是劇本的拍攝,曾國祥可以說是近年來青春片裡將藝術性和商業性平衡得恰到好處的導演,維持市場熱度高漲的同時,還順手搶了郭敬明導演的飯碗。

畢竟,在曾國祥之前,青春系列一直是郭敬明引以為傲的方向。

作者出身的郭導,文字功力深厚,最近因與老戲骨李成儒的唇槍舌劍,低調行事的郭敬明重回大眾視線。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在《演員請就位》中,幾乎所有觀眾都對郭敬明參與評審有看法,卻又不得不為他的邏輯與口才深深折服,這種“看不上還幹不掉”的複雜感覺,何嘗不是人們對郭氏電影的評價。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高票房、高熱度,參演明星也能翻紅,可偏偏是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如果說郭敬明是電影風格的A面,那麼B面一定屬於曾國祥。

《小時代》系列講述四位女生的友情和撕逼,《七月與安生》也是女孩兒之間的瑣事。

《悲傷逆流成河》聚焦於校園暴力,而《少年的你》同樣立足於校園霸凌。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高票房、同題材,唯一區別就是口碑。

如果說《七月與安生》是曾國祥試水青春片的初勝利,那麼《少年的你》就是在告訴郭敬明:青春疼痛片,應該這麼拍。

01 相比完美,不完美更打動人心

問:為啥《小時代》看著總有股不真實感?答:因為它華麗的不像我們的生活。

郭導對電影的追求:演員要足夠靚麗、場景要儘可能奢華、服化道一定要華麗!美輪美奐,卻充滿不真實感。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小時代》系列放眼望去都是普通工薪階層買不起的名牌高定,髮絲兒都透著令人追捧的偶像氣息;

舉手投足間滿是平民和電影的差距,服化道與演員

完美契合,生活即秀場。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而曾國祥指導下的電影則是用不完美來展示現實生活。

《少年的你》中陳念高中時代鬆鬆垮垮、洗到發白的校服;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所有演員幾乎素顏,周冬雨臉上的少許雀斑、易烊千璽的黑眼圈都被大熒幕的大特寫展示在觀眾面前;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城市裡的霓虹燈,霓虹燈下的陋巷,陋巷中那一汪汪或深或淺的髒水坑;

沒有《小時代》的華麗精緻、甚至連乾淨都算不上,看起來低端鏡頭設計卻引發觀眾的共鳴,因為這與普通人的生活無限接近。

普通人的生活充滿的不完美,用完美去呈現,只會與觀眾拉開不可逾越的距離。且不說郭敬明電影裡傳遞的價值觀是否主流,與拉開差距的設計,首先導致觀眾難以入戲。

02 青春疼痛,就是把美好打碎給你看

在“青春疼痛”的理解上,兩位導演選擇的方式也天差地別。

《少年的你》在前半部分的劇情層層鋪陳,將陳年為何受到校園暴力,小北為何流落街頭、買苦力為生,一點點展開,人物行為有邏輯可尋,為後來保護與情緒爆發鋪陳,就連配角塑造都有章可循。

反派之一的魏萊,她的黑更帶有一種天然的無辜,優越的家世,天使的面容,甜美的嗓音,可背後隱藏著令人驚悚的狠毒與邪惡。

胡小蝶自殺,她接受詢問,淡定自若、談笑風生,似乎一個生命的逝去是那麼輕易和無所謂。得知胡媽媽到學校來時還能說出“她死了才好,她爸媽還能領不少錢呢,要不然她多少年也掙不來那麼多錢。”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天真的邪惡也大抵如此。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她的恐懼點恰恰是施暴的來源。父母的高期望,可她屢次落榜,既然自己掙扎無果,那就毀掉其他一切掙扎向前的人。

魏萊用毀壞別人的方式,也一次次毀了自己的“未來”。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最後死在自己不切實際的天真上,被陳念推下去的那一刻,她真的無辜嗎?

反派的精雕細琢讓這部戲帶著校園霸凌的寂靜恐怖的氣息,也更讓主角每一次落淚時掉進觀眾心裡。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與之相反的郭氏電影更講究情緒的逐步遞進,直至最終爆發。可惜劇本本身不紮實,《小時代》系列每部高潮都是一場姐妹撕逼,仗打的莫名其妙,和好的也莫名其妙,沒有前後鋪陳,只會讓觀眾覺得,所謂矛盾不過是小孩子家家的打鬧,有熱鬧沒內容。

郭導的精緻浸透在電影的每個細節,他鏡頭下的哭戲內容不重要,但一定得美。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每次落淚,都追求天上多顆星。場景確實很美,但也很空洞,哭泣的美人就像一碰就碎的瓷娃娃,毫無張力。看到打碎的美好,是得疼,而不是美啊。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03 “讓你哭”VS“逼你哭”

《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再次強調自己拍的不是疼痛青春,而是首個觸及校園暴力的導演。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可題材的首創,卻沒《少年的你》有共鳴,問題到底在哪?

細究《悲傷逆流成河》的劇情,小李倒感覺是披著“校園霸凌”的外套搞了個青春感情傷痛。

與《少年的你》人設相反,易遙是學渣,男主齊銘是根正苗紅三好學生,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齊銘想要保護易遙,可易遙轉身投入了顧森西的懷抱,而齊銘退而求其次選了顧森湘。可惜顧森湘倒黴,被混混錯認成易遙,意外墜樓離世,易遙就成為暴力的下一個受害者。

建於校園暴力的感情,事發後更加破碎。這四角戀整我腦殼疼,為了捋清楚小孩們的感情依舊消耗我一部分精力,故事的衝突全在四人的誤會上,主題校園暴力反而不重要了,校園暴力的危害全靠女主跳海前的語言輸出,郭導,傷害如果能說出來還能刻骨銘心嗎?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少年的你》對於校園暴力的表現則採用平行線的方式來表現,備戰高考的陳念與上職高、流落街頭的混混陳北山,原本沒關係的兩個孩子因為霸凌相聚。

兩個原本在各自世界的弱者,卻在對方的世界裡為對方支起一片天空。

齊銘和易遙因相互吸引、誤會而引發悲劇,但小北和陳念卻以拯救者的身份為對方點亮希望。

劇本設定的格局,決定了《悲傷》與《少年》註定不同的口碑命運。

一體雙生的陳念和小北,只需沉默對視,就能引發觀眾淚點。

小李想說的話:

《少年的你》上映之後好評與差評並行,大家對劇本原著涉嫌的抄襲吐槽不止,但對演員的表演大加讚賞,沒有“一下打翻一船人”的吃過冷靜,反應了時下觀眾觀影的素質提升。

曾國祥用《少年的你》告訴郭敬明:青春片,應該這麼拍

如果說小北和陳念是對方的破局者,那麼導演曾國祥則是打破香港電影界的嶄新利刃。

著名藝人曾志偉之子,但曾國祥並不“拼爹”,反而從父輩吸取香港電影人的精華,結合自身特點為我們貢獻出一部又一部的青春佳作。

曾國祥的手法也值得內地導演借鑑,真心希望打著青春片旗號不斷搞事情的導演們能落地生根,從現實出發,少一點套路化的流水線製作,多一些人性憐憫與感受,才是電影之本啊。

作者介紹:小李,90後HR材料狗,愛好心理學,要來一碗深度娛樂濃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