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日報表不準,影響生產計劃怎麼辦?

給大家分享一下。生產報表不準,導致摸不清生產的準確進度,導致無法準確預估後期生產。1.查問題的點,生產報表不準,是人為,還是其他原因(比如我這邊就遇到,每天生產數量要生產自己累加再上報,然後經常有累加不正確的情況,理由是某時間段的產量我忘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於是我找程序員,改進報表的程序,後臺自動累加,那麼這一個藉口就被我堵死了),後期就沒有遇到類似的情形。2.找人為報表不準確的證據,比如我這邊生產某一天的效率很高,報表只報數量的80%,那麼第二天就可以少完成一些任務,由於成品是需要入庫的,那麼我就直接去成品倉庫拍照,然後郵件發送給我的領導處理(我是沒有權利指責生產的工作,必須由我的領導牽頭去處理這個事情),然後在各項證據面前,最後改善了這些不良作風。 以上就是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自己,從生產兩方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生產部報表不準,這裡重點分析日產量報表。該報表一般由統計員負責錄入,數據來源於各車間各工位的產量記錄,作為員工核算計件工資的依據。車間員工每天生產什麼,源於各車間計劃員或車間主任制定的日生產計劃。判定日生產計劃達成的標準之一就是日產量報表,而PMC工作之一就是生產進度控制,生產計劃達成的監督檢查。一個合格的PMC應主動展開日產量報表數據準確性的監管工作,督促車間主管及統計員數據化管理的提升及完善。信息數據是PMC管理的有效武器,而這些數據很多來源於統計員基礎的日產量報表。所以為確保PMC的決策及時有效真實準確,必須實時監控日產量報表的準確性。總之,日產量報表的準確性對於PMC非常重要,所以,PMC有義務也有權利去監管日產量報表的準確性。

日產量報表不準一般有幾種情況:

1.報表格式內容有缺失。因每個公司的產品內容不同生產日產量報表沒有固定唯一的標準格式,但是大同小異關鍵性的內容是基本一樣的。舉例幾種缺失的現象

A.缺少累計數,未能直觀看出各項目累計進度

B.缺少計劃數(計劃投料數及完工數),未能直觀的對比出實際的投料及產出同計劃數之間的差距

C.缺少結存數或在制數,未能直觀的反映出未完成數,大批量的完成後留下一些尾數未及時完工

D.缺少報廢數,未能直觀的反映出報廢情況

2.報表主要內容的數據不準

A.投料數不準。取數標準有誤,單方面參照本車間的產量計數,缺少前工序車間或倉庫的監督確認

B.產出數不準。取數標準有誤,單方面參照本車間的產量計數,缺少後工序車間或倉庫的監督確認

C.結存數或在制數不準。一般由報廢數據不準確引起,因報廢品不計產量車間不重視,且退料流程中報廢接收部門缺乏監督確認

3.車間主管數據管理意識薄弱,未牽頭及督促統計員做好產量報表,甚至有些車間主管錯誤的認為產量報表是統計員在編制,應由統計員對數據全權負責。

對策:

1.規範報表格式,車間數據管理同倉庫收發存管理是一致的,需體現出投料產出結存三大核心的內容,同時通過累計數計劃數選項讓報表直觀的反映出最新的生產進度

2.規範取數標準,作為單個車間的數據必然有首尾工序對接的其他車間或部門,及在車間完工過程中產生的各工序所有報廢品退料交接的部門,只有雙方交接確認無誤的數據才是有效數據才能確保數據準確

3.指導培訓車間主管樹立正確數據管理理念,明確車間主管是全面管理車間生產活動包括車間的數據管理,故數據不準確車間主管有連帶責任;推行各車間完工彙報機制,要求每批次生產任務完工後各車間數據清晰準確首尾連貫,PMC重點核查完工情況,並考核各車間主管及統計員。

總結:生產部日產量報表的準確性在於統計員的責任心,細心,專心;更多的是在於車間主管的管理力度,在於財務、PMC等部門的監督協助力度。生產報表屬於PMC數據管理重要的一環,是屬於相對容易改善並維持的業績。所以PMC必須高度重視生產部日產量報表的準確性,加大力度的監督考核來約束協助生產部數據管理的提升。

生產部門的生產報表反應的就是日計劃的一個完成情況,它也可以作為員工核算計件工資的依據。

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生產報表不準?是員工累加錯誤或填寫錯誤 還是人為故意虛報(畢竟跟工資掛鉤)不排除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避免這樣的情況,可以做以下幾點:

1,規範計件報表,表格內容詳細到有 機臺號、零件號、工序、生產時間段、員工姓名、生產數量、不良品數...

2,安排固定的人員統計生產報表,並且他/她 知道每個工序的產能是多少,在統計的過程中就可以一眼看出不正常的數據。

3,設備上安裝讀數器,統計員可以在開班前或者下班後不定時的去現場翻看生產記錄 是否與生產報表相符。(車間員工看到有此舉,也不會隨意虛報生產數量)

4,人事部門在每月一號,可以在系統裡面導出上月1號到最後一天的成品入庫數,核對生產報表數量與系統數量入庫數是否一致。

5,對於以上2-4點,如有虛報情況,可對生產主管及員工進行考核處理。

1 還是那話,爭的主管同意後,需要自己去查的,就的去查,先把事情擔當起來,再說改善。另外可以藉機摸清生產部的貓膩。但切記,別自己糊弄自己,既然要查,就查清楚。

2 觀察生產部的報表為什麼異常

2.1 生產部忙不過來

2.1.1 沒有安排專人定時整理報表,經常延時

2.1.2 專人經常被安排做雜事,沒有日工作安排

2.1.3 沒有方法,瞎忙

2.2 生產部不會做

2.2.1 方法不嚴謹

2.2.2 報表設計有問題

2.2.3 報表流程有問題

2.2.4 缺少相應的工具

2.3 人的問題

2.3.1 沒有獎懲,不重視

2.3.2 不滿意待遇

2.3.3 沒有向前看的動力

2.3.4 對管理有牴觸

2.3.5 老油條

3 還是老方法,評估自己是否忙的過來不

3.1 忙的過來,就幫他們慢慢改善

3.2 忙不過來,就只有自己爭取權力,或要上級給生產部主管壓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