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洋彼岸的大爱——萧庆伦教授回访威宁特殊教育学校

10月30日,著名经济学专家、中国卫生部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外籍顾问、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卫生经济学教授、美国参议院经济顾问萧庆伦教授,哈佛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及世界卫生组织顾问、中国卫生保健系统专家叶志敏教授到威宁特殊教育学校回访。萧庆伦教授贵州项目联系人赵燕芳女士,自治县委常委、教科局党委书记、局长肖良宪陪同回访。

10月的威宁特殊教育学校,高楼耸立、绿树成荫, 校园里歌声飞扬,笑声朗朗,处处勃发着爱的旋律。校园里,一声声萧爷爷你好,一个个手语问候的身影,一个个激动的眼神,学生们正与不远万里远,渡重洋的老人热情拥抱。灿烂的阳光下,黑颈鹤舞姿翩翩, 442名威宁特校师生以自己的特别方式迎接老人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07年,萧庆伦先生携夫人俞毓庆教授远渡重洋,带着俞恩梅女士的遗愿,带着帮助残疾幼童的善意,在时任毕节地区残联理事长陈长友等领导的陪同下先后两次来到威宁,与当地县委、县政府沟通交流后,萧庆伦夫妇确定要在威宁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由夫妇二人捐资100万元,深圳市帮扶100万元,威宁筹资100万元,合力建起了威宁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2009年4月3日,威宁特校举行开学典礼,43名7至16岁的特殊儿童在25名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开启了崭新的人生之旅。从2007年开始,每一年,萧庆伦教授都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几天时间,前来看望特校的孩子们。每次到来,他们都要和特校的孩子同吃、同玩、同上课,向学校老师们了解学校的运转情况,了解学生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明媚的阳光洒在孩子们幸福的笑脸上,学校丰富而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向萧老汇报展示了学生的幸福和成长,展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自信。

当天,萧庆伦教授一行在特校校园并考察了学前康复课堂、培智教育课堂、聋教育课堂,高兴地与孩子们一同上课、一同活动,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大到学校教育的未来发展,小到学校每一个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萧庆伦教授都一直深深牵挂着,萧庆伦教授还和学校教师就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及专业发展培养、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座谈

萧庆伦对威宁把特殊教育事业当做一件为残疾孩子幸福成长的大事来抓,不但多渠道配备培训特校师资队伍,还着重突出特殊教育的特色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功能齐全,学生幸福成长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遇,了解好学生需求、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家长们的认识,鼓励他们主动让残疾儿童上学,接受教育;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呵护这些特殊的孩子,陪伴他们成长。做好学生的职业教育,让他们以后走入社会有一技之长,能够自信、自立。

多年来,萧老夫妇见证并参与着威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断思考特殊教育的未来。2013年至2014年期间,萧教授为推动学校康复中心建设两次捐资近40万元人民币,帮助学校解决残疾儿童康复设施问题;联系邀请了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洪俪瑜、杞昭安、张蓓莉等专家到校开展培训,为学校教学改革指点迷津。2014年至2015年期间,萧教授和夫人委派年幼孙女萧光然,只身赴威宁特校支教,与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2018年9月,为了推动学生职业教育发展,萧教授和夫人邀请了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杜聪先生等香港知名爱心人士,到校为学生开展励志教育,为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把脉。

从2007年至2019年的十三年间,先生和家人先后16次莅临威宁特校关心推动学校发展,陆续向学校捐助75万元用于他魂牵梦萦的学校、师生。每一次的回访,他们都和学生一起学习、运动、生活,与师生打成一片、亲如一家。

从2007年至2019年的十三年间,学校学生1人获宋庆龄基金奖,1人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12人次获县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称号;1人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获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获听障学生手语辩论赛获二等奖、毕节市首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文艺展演获二、三等奖;涌现出国家交通银行“特教园丁”2人,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县级优秀教师26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人,县级名校长1人,校级名师1人;获省市级优秀课11节,优秀指导教师3人;主讲县级学术讲座18人次。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的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1个省级重点教科研课题、1个省级青年课题成功结题,学校还荣获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县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表彰,学校关工委被评为县“五好”关工委,少先队大队被评为优秀少先队集体。

来自大洋彼岸的大爱——萧庆伦教授回访威宁特殊教育学校

上善若水,大爱无言,这份大爱与赤诚,深深地感动了威宁这片土地。与春天同行,爱与奉献的种子已悄然在乌蒙大地这片土地上发芽、成长……(洪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