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出台5年,执行“还在路上”影响的不仅仅是市民

“无人值守”“不敢走”“卫生差”……这些“糟糕印象”让市民对地下通道的安全问题和卫生状况无法百分之百放心。记者从青岛市政务服务热线了解到,3月至9月期间,关于人行地下通道的投诉有100余条,通行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干净整洁是市民最为关注的焦点。(10月18日 人民网)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地下通道的出现就是为了缓解交通拥挤,方便市民出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既安全又方便的地下通道却成了市民担忧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面城市镜子躲在地下,很多问题被忽视,很多规定被闲置。

据悉,早在2014年青岛市就发布了《关于加强人行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人行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的管理工作从通行安全、环境卫生和设施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到今天这个文件的落实情况差强人意。一个简单的管理用房就状况百出。“24小时专人值守”只是停留在纸上,亦或这部分开销在,值班的人不在。这里有监管的疏忽,也要追问财政的开支,该支出的钱去了哪里?

文件出台5年,执行“还在路上”,背后的原因很多。而且半年时间市民就有100余条相关问题投诉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清查也好,整改也罢,任何措施都未及时“登场”。最直接的是影响市民出行,细细想来最受影响的不是青岛市政府吗?民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政府的“脸面”,连自己的“脸”都洗不干净,还能管理城市吗?

地下通道问题虽然不是大问题,但是背后的责任问题却不容小觑。首先,相关落实部门是如何推动工作的,难道只要有管理用房就算解决问题?对后续群众的投诉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应和解决,这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其次,相关监管部门,政策出台后的落实情况如何是如何检查验收的,日常的监督管理又是如何进行的。这些需要给市民一个说法,给政府一个交待。

小小的地下通道影响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再好的政策如果落不到实处,一切都是空话。青岛市应该及时警醒,吸取教训,查漏补缺。与此同时,这对其他城市也要敲响警钟,为市民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文/郭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