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百年人生、斑駁滄桑的彭鎮觀音閣老茶館成為攝影創作的聖地


茶文化在中國內地沒有一個城市可以與成都相比肩的。對於成都人來說,茶是一生的伴侶,沒有茶就沒有生活。而最能體現這種茶文化是遍地的茶館,尤其是老茶館。位於雙流縣彭鎮柳蔭河旁的觀音閣茶館就最能體現老成都人淳樸民風的老茶館。

這裡是遠近聞名的攝影聖地,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拍客前來攝影。老茶館現已被列為成都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斑駁的木板屋、破舊的鋪面、簡陋的竹椅和滿茶座的老人,不由讓人感嘆歲月的定格和時光的倒流。

一座原汁原味的老茶館能夠保存;有這麼一群老人,執拗地堅守著自己傳統的生活習慣。

茶館的牆上還保留著許多文革時期的宣傳壁畫,據說文革期間這裡常作為鎮上的會場,文革後一直保持著當年的模樣。

、昏暗的老茶館,簡陋的木桌竹椅,一杯粗茶消磨一天,這對鎮上的老人來說絕對是最享受的時光。

老式穿鬥房,斑駁的磚牆,昏暗的光線,還有地面上凹凸不平的“千腳泥”,映襯著老茶館的蒼老時光。



經常還會遇到一些喜歡懷舊的年輕人把這裡當做拍攝背景地。



這種燒煤的老虎灶和鏽跡斑剝的鐵壺見證著老茶館的滄桑歲月。

每天八點半一開門,茶館隱隱約約老客人就一如既往坐在原來位置,陽光從房梁的空隙處,透了進來照射在昏暗的室內。

這位正在忙著提壺灌水的就是茶館老闆,他早已是習慣每天攝影愛好者的到來了。而正是因為這座老茶館,他也成了名人,成了攝影人鏡頭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傳,距今約150年前,彭鎮突遇大火,幾乎將整個小鎮化為灰燼,唯有此處倖免於難,祖輩念其有觀音庇佑,故而得名觀音閣。

老舊的川西部民居建築風格,獨特的文革時期痕跡,再現了這個老店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環境。





這些老人都成了攝影鏡頭的模特,他們早已習慣被長槍短炮包圍的場面了。

2008年汶川地震當天,老茶館水缸晃動,竹竿拉扯斷,可茶館一片瓦都沒有掉,幾分鐘過後,人們發現房頂的青瓦片堆了起來,開了個小天窗,大家都說是觀音想看一下里面的茶客有沒有事。

老茶館的命運也讓擔憂,如今舊城改造早大趨勢,也許遲早有一天,它會從人們視野裡消失,這些老茶客也將失去精神的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