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業年內定增募資近230億元“馬太效應”依舊明顯

中國財富網訊(田欣鑫)據中國證券報10月30日報道,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來新三板公司完成定增523次,累計融資229.8億元,發行次數及規模較往年同期大幅下滑。從單家公司募資規模情況看,“馬太效應”依舊明顯,僅少數頭部企業完成大額定增。

日前證監會宣佈啟動全面深化改革,發行融資制度優化成改革重點。業內人士指出,不少改革措施直指新三板市場發展的痛點、難點和關鍵點,新三板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預計相關配套細則有望出臺。

頭部企業強勢吸金 熊貓雷筍日前公告完成股票發行情況,共發行1515.15萬股,募集資金近7000萬元。本次新增股份將於2019年10月31日起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並公開轉讓。

今年以來新三板一級市場依舊低迷,定增融資額較往年同期持續下滑。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來新三板公司累計完成定增合計523次,融資總額僅229.8億元;2018年同期市場累計完成定增963次,融資總額合計370.05億元。

從單家公司募資情況看,2019年以來僅33家掛牌公司單次定增募資額超過1億元,超過80%的掛牌公司單次定增募資規模低於5000萬元。其中,136家公司單次定增規模不足1000萬元。一些掛牌公司受各種因素影響,其定增實際募集資金額遠少於目標金額。

部分較為優質企業逆勢完成較大規模融資。3月18日,恆神股份發行股票20.64億股,發行價格為每股1.24元,最終募集資金25.6億元,成為新三板今年以來最大規模定增案例。

整體看,新三板一級市場仍難言樂觀,終止定增以及定增發行認購延期公司案例持續增多。全國股轉公司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至少50家掛牌公司終止定增計劃,超過150家掛牌公司發佈股票發行認購延期公告。從企業公告的原因看,認購對象未能順利繳款或未能在規定的繳款截止日繳款是重要原因。

關注深化改革成效 在申萬宏源新三板分析師劉靖看來,當前新三板企業一級市場融資較難,融資額大幅下滑,估值下降,以老股東和關聯方出資居多。但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服務中小微企業意義重大,未來需要通過改革重塑投資生態。

日前,新三板迎來改革強音。10月2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證監會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按照新三板改革的總體思路,證監會將重點推進五方面改革措施,包括優化發行融資制度、完善市場分層、建立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健全市場退出機制。

優化發行融資制度方面,將按照掛牌公司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構建多元化發行機制,改進現有定向發行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提高融資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支持不同類型掛牌企業融資發展。全國股轉公司表示,將全力以赴落實新三板改革部署,在創新層實施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制度,改進現有定向發行制度,提升定向發行審查效率,並進一步完善審查機制。 劉靖指出,此次改革主線圍繞企業融資展開,亮點是創新層公開發行、新設精選層和轉板機制。公開發行是解決新三板市場多個問題的主要手段,一方面能夠為市場吸引優質企業,提升單次融資規模,降低其融資成本;另一方面能讓企業完成股票的初始定價、增加股東人數,為下一步提升流動性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