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564萬人口?

土地是人口的載體,一個國家只有國土足夠大,承載的人口才能足夠多。不過很無奈,世界人口並不是根據各國的面積平均分配的,有的國家領土遼闊,人口卻可能很少,比如加拿大,而有的國家國土狹小,人口卻可能很多,就比如新加坡。

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564萬人口?

當然,新加坡的人口多,只是相對來講,意思是指新加坡的人口密度高。人口密度是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口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分佈狀況的重要指標。當人口密度大於100人/平方公里時,可以稱之為人口密集的國家,比如印度的人口密度為450.4人/平方公里,韓國為529.7人/平方公里,日本為347.8人/平方公里。這些都是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但這些國家和新加坡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564萬人口?

新加坡是一個位於東南亞地區的島國,國土包含新加坡島,以及周圍63個小島,總面積719.1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從世界範圍來看,新加坡已屬於小微型國家,其領土面積排行世界第176位。但新加坡的人口卻一點也不少,高達564萬人。所以減去1.444%的水域率之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就達到了7915.7人/平方公里。這簡直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那麼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這500多萬人口呢?

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564萬人口?

具體有三個方面,第一,重視經濟和工業。1965年新加坡獨立時,只是一個缺乏生機的小國,經濟低迷,工業落後,最重要的是,缺乏土地和天然資源。很多新加坡人賴以生存的資源都要依靠馬來西亞的供應。所以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充滿了很多疑慮。

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564萬人口?

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新加坡從立國之初,便開始使用一連串措施發展工業。接連建立了裕廊工業區,以及加冷、大巴窯等輕工業基地。由於體量小,新加坡只用了短短十年時間,便完成了國家的工業化,到1970年代,新加坡已成為世界主要的電子產品出口國。再加上,新加坡靠近馬六甲海峽,依託重要的區位優勢,新加坡很快成為了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工業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困擾新加坡多年的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全都迎刃而解,從而也使人口的承載量大幅提高。

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564萬人口?

第二,填海造陸。據資料顯示,1965年新加坡獨立時,面積只有581平方公里。當時新加坡從馬來西亞進口最多的資源,就是水和海沙。進口水是為了生存,而進口海沙,自然就是為了填海造陸。從新加坡獨立,到1980年代,新加坡的面積擴大了40平方公里。到了90年代,隨著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填海造陸的規模達到了頂峰,其中馬六甲海峽沿岸的港口,大多都是填海建成。目前新加坡的總面積已達719.1平方公里,國土增長,人口的承載力無疑也會大大提高。

國土狹小的新加坡,靠什麼承載564萬人口?

第三,解決水資源的供應問題。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資源,新加坡建國之初,水資源都要依靠馬來西亞供應。為了解決這一弊端,新加坡一方面大量建設蓄水池和集水區儲存淡水。一方面採用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等技術,使水源供應更加多元化。依靠這些措施,如今新加坡水資源的自給率已達70%左右。

此外,新加坡也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但受土地的限制,無法實現糧食自給,只能儘可能的種植蔬菜和養殖魚類,而其他的重要物資,仍需大量進口。不過新加坡位置優越,進口物資也很方便。所以,通過上述這些措施,國土狹小的新加坡得以承載五百多萬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