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沙溪龍瑞村:武探花的故鄉

沙溪鎮龍瑞村原屬溪角鄉,約於南宋末年建鄉,村內現存建於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的探花及第牌坊和溪角古塔等文物古蹟,龍瑞轄區交通四通八達。龍瑞村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示範村”“廣東省衛生村”“中山市文明村”等稱號。

1

龍瑞古塔

中山沙溪龙瑞村:武探花的故乡

始建於明初,是沙溪鎮唯一現存的古塔。古塔未建之前,該地方為鳳凰山向東北方向伸出之山脊,稱為鳳頸,鳳頸對開海邊上有一礁石如柱矗立在海灘上,石柱之上有一石公雞,每於晨曦初啟之時,據傳能引頸啼鳴,帶來本地吉祥興旺。後來,石柱被人打斷,村民在原地用磚建一塔,既可保護石柱下部,也可保持石柱之原有高度。

2012年1月10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2

探花及第牌坊

中山沙溪龙瑞村:武探花的故乡

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為劉其昌於同治元年壬戌科中一甲第三名武探花所立。1991年12月9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中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18日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10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牌坊為花崗岩石構成,斗拱飛簷,四柱三間三樓石牌坊,樓為歇山頂,坊通高約8米。坊額設有仿木構斗拱,由石階而上,再由花崗岩石板鋪砌臺基,兩獅護左右。四柱底部用柱躉,俗稱花籃腳,石柱兩旁用青石板雕刻成雲鼓狀輔柱。

牌坊分三門,中間門特別闊大,兩旁側門稍小,三層標簷皆刻鑿成瓦面樣,結構堅固。

◉ 正、背面坊額豎刻:“欽點”二字。

◉ 正、背主間橫匾同刻:“探花及第”四字,上款:“同治元年壬戌科一甲三名進士”,下款“臣劉其昌立”。

◉ 正面左右橫匾分別刻:“翹舒”、“秀出”。中柱對聯刻:“肇建牌坊嗣後規模憑式廓,初元鼎甲維新氣象慶承平”。

◉ 背面左右橫匾分別刻:“剡日”、“擎天”,中柱對聯刻:“鳳翥鸞翔看此日儀光殿陛,龍韜豹略卜他年績紀旗常。”

牌坊柱下鑲嵌抱鼓石,坊前附有石獅一對。現牌坊保存完好。

3

劉氏宗祠

中山沙溪龙瑞村:武探花的故乡

劉氏族譜記載:劉族祖宗劉少雄,為入粵之祖,宋宣和(1119~1125年)進士,擢南雄刺史致政居南雄之珠璣。汝賢公系少雄公之仲子,來自珠璣卜居香山,為谿角一世祖。相傳五世祖禘祐公生三子,子忠、子平、子芳,為一族之大枝幹,三房子孫繁衍各有祠宇,各立蒸嘗。

谿角劉氏宗祠極具文化內涵,以其明末清初的古樸莊重建築,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風格古雅,工藝精美。劉氏宗祠是一個群體。五座宗祠是子忠、潛庵、靜庵、慎庵、秉繁公祠。現存三座宗祠,劉氏宗祠原稱子忠公祠、潛庵公祠和秉繁公祠,考證上次大修在清末年間,形成一道“祠堂群”的人文景觀。2012年1月10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祠堂群座西北,面東南具有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祠堂的特點,為清代遺構。主體建築均面闊三間,進深方向有三進,由門廳、正殿、後廳和廂廊(簷廊)等組成,第一、二、三進為硬山頂建築,廂廊為捲棚頂形式。屋面布碌筒扳瓦,灰塑瓦脊,藍色玻璃勾頭。三座宗祠的石雕、灰塑、彩繪有一定代表性,但三座宗祠又各具特點。

4

石碉樓

中山沙溪龙瑞村:武探花的故乡

編審:陳嘉敏 趙荔

信息來源|沙溪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