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上善若水的含义

善良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就是因为善良是一个人最高的品质,是积累人脉和口碑的催化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垫脚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展现人性光芒的夜明珠。善良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驱散黑暗,给人光明,给人温暖。

上善若水,滋养万物。真正的善良温柔的像水一样,清澈见底,波澜不惊,却能洗涤人的身体和灵魂,给人温暖和关爱,让人倍感舒适和欣慰。善良力量和希望,让那些身处绝境和逆境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善良是一种正能量,可以迅速传播,善良是一个人的素养和情怀,能绽放人性的光芒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名学生晚自习骑自行车回家经过一段没有装路灯的公路的时候,后面有一辆小轿车紧随其后,用车灯为他照明,一直送他骑完那段没有路灯的公路。

事后学生下车给小轿车司机鞠躬表达谢意,当我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眼角有些湿润,心里有暖流在流淌,这就是善良的光芒,悄无声息,却照亮了黑暗中前行的路,也照亮了他人内心的善念。

善良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迅速传播,激发他人的善念,点燃他人的善举,绽放人性的光芒。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善良和善举值得传颂,比如那些免费为环卫工提供早餐和热水的热心人士,比如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为祖国捐建希望小学的影视明星,比如无微不至照顾孤寡老人的义工,比如心系山区教育和健康的乡村教师和医生,比如舍己为人的解放军战士等等。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个人的素养,更是一个人的情怀。善恶不是以生具来,很多时候都是受自己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有必要从小就给自己的孩子灌输善念,让他心中充满善意。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揭发和制止伪善行为

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一些伪善行为,他们打着善良的幌子,只为了吸引眼球,获得关注。比如有些心术不正的知名人士,刻意去做一些走形式走过场的公益活动,到达现场后拉个横幅找几个群众演员,拍几张照证明自己来过就完事了,随后把照片发到网上大肆鼓吹自己如何如何热爱公益。

这样的伪善行为非但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反而会带坏社会风气,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必须加以揭发和制止,维护善良的初衷,守住善良的美德。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打击和制止丑化善良,让善良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受法律保护

近年来,出现不少善良的人扶老人过马路反而被讹诈的社会丑恶现象,给善良浇了一盆冷水,也给社会风气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善良本是应该获得感谢和赞扬的行为,却无形之中被心术不正之徒加以利用,企图丑化善良的形象,从中获取不法利益,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必须给予坚决打击和制止。

还有一些不法之徒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利用未成年少女的善良无知和同情心,威逼利诱,企图加以侵害并控制,成为他们挣钱牟利的工具。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丧失人性,必须依法查处,严惩不贷。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当善良被欺骗,善举被利用,伤害的不仅仅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当本该善良的人为了不被善良伤害,主动选择放弃善良,隐藏善良,漠视善良,那将是社会的悲哀,国家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善良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善良才会开枝散叶,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善良。正如影片《烈日灼心》的台词所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弘扬善良,润物细无声,温暖社会

上善应该出自于人的本能,属于人的本能行为,应激反应。当你看到老人过马路,你会潜意识里走过去扶他一把,而不是担心会不会被讹诈;当你看到路边走失的孩子,你会主动上前询问并及时报警联系孩子的家人,而不是担心被惹祸上身。当你看到有人被坏人欺负,你会主动挺身而出出手相助,维护正义,而不是害怕报复就选择置身事外。主动自愿帮助他人,维护正义才是最高的善良,真正意义上的善良润物细无声。

上善若水,悄无声息,无私无畏,体恤生灵,滋养万物。

上善若水,纯净甘甜,温暖心田,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上善若水,积少成多,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福泽万代。

上善若水,精诚所至,水滴石穿,凝聚大爱,感动天地。

善良是种美德,上善若水,滋养万物

(插图源于网络 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