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洛阳人民电影院”

前几天,有网友想要几张“洛阳人民电影院”的图片,这个还真难,不过…我上网搜索还真的找到了几张。

看图:上有“国产现代革命题材影片汇演”字样,这是哪一年的事儿啊?

年少时。我们不知道这里是明朝三太子的“皇宫”,就知道这里有人民电影院,有“人民会堂”,西边还有“洛阳剧院”。五分钱可以看一场电影,是那个时代的票价,翻墙“逃票”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赖迹”,高墙跳下来挫住脚的事儿,几乎每天都发生。

看见那个大伞了吗?那是“茶水摊儿”,二分钱一杯的茶水我们也不舍的买,会去电影院对门的医疗所喝自来水。再说了,啥茶水呀,就是凉白开,怼一点茶叶水糊弄人的…

电影院的旁边是个百货店,品种不多,香烟、糕点,日用品还是有的。电影院西侧是两个石狮子,大家在这里购票,拾票(等退票)…那个年代,年轻人谈恋爱就是看电影,俩人能一起去电影院,这关系就差不多了。

我记忆中,人民电影院的座椅还是挺高级的,可以折扣,生铁与胶合板的合成物体,有一点外地人非常不适应,就是座位排序不是单双号,是从西1号开始,到东的30号结束。

包场电影:这是那个时代的福利,老城区各单位每个月都会给职工包一场电影,学校也有这个活动,集体购票能便宜5分钱吧。

我们在这里看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看过:八大样板戏。最难忘的是七十年代看过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早晨5点放映,听说过吗?太火爆了,必须这样安排,晚上12点依然得再放一场。我记得看完电影,天还不是太亮,大家都哭的稀里哗啦。

大概还是七十年代末吧,人民电影院要整海报栏,挖出了文物,究竟是啥?众说纷纭…电影院停了好多天不放电影,这是真的…

据说:这是洛阳最早的电影院,是最忙的电影院这个可以定义,最牛最威风莫过骑摩托车的“送片员”,好像是“幸福牌250”摩托车吧,反正我骑过一次,跩透了。

人民电影院的老员工我们都记不住名字,但业余查票员“群章叔”我却永远忘不掉,他小儿麻痹留下来的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每天拿着三节手电筒给人家找座位。他姓任,家住东大街,会玩古筝,也是老城区的钳工高人,先后在“小五金厂”做过印刷机和牛头刨床,后到“机针厂”当维修钳工,也就是哪一年,因修理照明灯,出了事故被电击死亡…

人民电影院,儿时的回忆,看这几张照片,很亲切也很伤感,新出来的电影都先考虑在此放映,当年那是多么的牛性啊,可如今呢…电影院拆了,整了广场,老年人在此跳舞,唱戏、打牌……我去看了总是提不起兴趣,总是怀念当年的时光,怀念一瘸一拐的:群章叔叔……

难忘的“洛阳人民电影院”
难忘的“洛阳人民电影院”
难忘的“洛阳人民电影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