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最近一段時間陰雨天氣較多,由於氣溫的降低,菜農對棚室通風時間逐漸減少,這就容易導致棚室內部空氣相對溼度過高,給諸多病害提供一有利的發生條件,黃瓜“炭疽病”就是此階段內容易流行的病害之一。再加上陰雨天光照不足,黃瓜植株生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植株長勢整體偏弱,抗病能力下降等,近期棚室黃瓜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炭疽病。病害發生後,菜農的第一反應就是採取噴藥治療,但是對於陰雨天氣較多的秋季而言,噴藥防治不僅會增加棚室溼度,也會讓植株負荷過重,單靠噴藥防治很難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那麼當前菜農該如何做好棚室管理工作,又該如何做好黃瓜炭疽病的防治工作呢?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一、什麼是黃瓜炭疽病

黃瓜炭疽病,是發生在黃瓜栽培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該病害在我國各個黃瓜栽培生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一般來講,黃瓜生長中後期是該病害的易感病階段,且發病程度較嚴重。一旦黃瓜發生炭疽病,通常會出現莖、葉枯死,以及果實病斑累累的現象,通常會造成較大的減產損失。炭疽病不僅危害黃瓜這一種作物,還能危害其它瓜類作物,比如西瓜、甜瓜、冬瓜、苦瓜等,都比較容易發生炭疽病。但是,也有一些瓜類作物對該病害的抗病能力較強,比如南瓜、絲瓜、西葫蘆等。總之,秋季降雨頻繁,該病害容易發生流行,菜農務必要做好防治工作。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二、黃瓜炭疽病的病原介紹

  1. 該病原菌喜歡溫暖、高溼的環境條件,適宜病菌生長的溫度是10℃~30℃,最佳溫度是20℃~24℃,尤其當空氣相對溼度超多87%,或植株表面保持長時間溼潤狀態時,會促進病菌的增殖速度和萌發速度;
  2. 該病原菌傳播途徑較為廣泛,可以通過種子、雨水滴濺、灌溉水流動、農事操作等途徑進行傳播,使得病菌才田間反覆發生侵染;
  3. 該病原菌潛育期較短,在田間空氣相對溼度適宜的條件下,病原菌潛育期只有3天,也就是說病病菌萌發到黃瓜植株發生病害,只需要短短3天時間
  4. 該病原菌萌發對溼度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溼度越高病菌萌發速度越快,溼度越低越能對病菌萌發起到抑制作用;
  5. 不同光照條件下,病菌生長情況有很大的差異,該病菌喜歡鬱閉的條件,弱光條件下有利於病菌的生長;
  6. 將病原菌置於50℃以上高溫環境中,只需要短短十分鐘,病原菌的菌絲體和擬菌核就會失去生長跡象,也就是說該病菌的致死溫度是50℃。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黃瓜炭疽病的病原分生孢子

三、黃瓜炭疽病長啥樣

1.炭疽病對幼苗的危害

黃瓜苗發生炭疽病初期,首先幼苗的子葉會呈現出明顯的受害症狀,具體表現是子葉邊緣會出現一些淡褐色的病斑,病斑形狀通常接近圓形,從外觀形態來看,病斑則如同水浸狀。而幼苗真葉受害時,所產生的病斑與子葉相同,不過真葉上的病斑或隨著病情的發展而逐漸擴大。仔細觀察會發現,病斑邊緣部位是淡褐色的,而中間部位卻是呈現出水浸狀。病情發生嚴重時,可導致幼苗出現死亡現象。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幼苗受害症狀

2.炭疽病對成株的危害

  • 葉片受害症狀:葉片發生炭疽病時,植株下部分的葉片先受到侵染,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向植株中、上部葉片擴展。葉片受害初期,葉片表面會產生一些圓形的病斑,且病斑諸多病斑大小不一,形態如同水浸狀一般。在短時間內,葉片上的病斑會變成紅褐色,且病斑邊緣會伴隨有明顯的黃色暈圈。有時候好幾個病斑會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形狀不規則的大病斑,並且病斑上會產生一些黑色的小粒點,當環境潮溼時,葉片受害部位會產生粉紅色的粘稠狀物,環境乾燥時,葉片受害部位容易出現破裂現象,甚至可導致手害葉片變的乾枯。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葉片受害症狀

  • 莖稈受害症狀:莖稈發生炭疽病時,通常莖節處會產生淡黃色的病斑,病斑形狀通常是橢圓形,有時候也會是長圓形,病斑形態則如同水浸狀一般。仔細觀察會發現,莖稈受害部位會出現略微的凹陷現象。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會由原先的淡黃色變成黑色,有時候好幾個病斑會連接在一起,最終導致植株部分死亡,甚至整個植株全部枯死。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莖稈受害症狀

  • 果實受害症狀:果實發生炭疽病初期,果實表面會出現一些圓形的病斑,起初病斑的顏色是淡黃色或者暗綠色,但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會逐漸變成黃褐色或者暗褐色。仔細觀察會發現,果實受害部位會有略微的凹陷現象,且病斑上會產生粉紅色的粘稠物。病害發生後期,果實受害處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從外觀來看受害果實會彎曲變形,尤其留種果實發病最重。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果實受害症狀

四、黃瓜發生炭疽病和哪些因素有關

  1. 病原菌主要附著在種子上存活,或者跟隨病殘體落入土壤中存活,有時候也能在棚室內部的舊木料上腐生存活,也就是說菜農播種帶菌種子,或黃瓜移栽之後,土壤中及木料上病菌萌發侵染,就會引起黃瓜苗或黃植株發生炭疽病;
  2. 黃瓜炭疽病是一種喜歡溫暖、溼潤的病害,當田間溫度在10℃~30℃之間,空氣相對溼度達到87%以上,或植株體表有水膜,或陰雨天氣較多時,容易引起黃瓜炭疽病的發生;
  3. 耕作方式不合理,比如菜農將黃瓜進行多年連作,或者將黃瓜和其他易發生炭疽病的瓜類作物進行輪作,會導致田間病菌逐漸增多,從而容易引發或者加重黃瓜炭疽病的發生;
  4. 施肥時間及施肥量不科學,菜農在施用氮肥的時候,往往把控不好氮肥的用量,氮肥施用過多黃瓜植株容易出現徒長現象,那麼植株長勢反而會衰弱,容易引起黃瓜炭疽病的發生;
  5. 田間地勢低窪,降雨結束後容易出現積水現象,那麼田間溼氣就會滯留,再加上部分菜農灌水過量,這些都是導致田間溼度增加的重要原因,高溼條件下容易引起黃瓜炭疽病的發生;
  6. 田間有黃瓜發生炭疽病時,菜農進行農事操作,或者頻繁再田間走動時,容易將病菌帶動傳播,從而引起黃瓜炭疽病擴大發展;
  7. 秋季氣溫宜人且陰雨天較多,再加上陰雨天氣下光照田間差,棚室內部容易出現溫暖、高溼的小氣候條件,從而有利於引起黃瓜炭疽病的發生。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五、黃瓜炭疽病的侵染規律是什麼

初侵染:黃瓜炭疽病的病菌能夠跟隨病殘體落入土壤中存活,病菌也能附著在種子上存活,還能在棚室內部的舊木料上腐生存活。這就意味著,菜農將攜帶病菌的種子進行播種,會引起黃瓜苗期發生炭疽病。或者黃瓜苗移栽之後,溫度、溼度條件適宜時,田間土壤中的病菌,以及在舊木料上腐生的病菌就會立即萌發,尤其在高溼度條件下,病菌侵入黃瓜植株後,只需要短短3天時間,黃瓜就會發生炭疽病,這就是當茬黃瓜及下一茬黃瓜的田間初侵染源。

再次侵染:田間黃瓜發生炭疽病之後,植株的各個發病部位會產生新的分生孢子,而雨水滴濺、灌溉水流動都會增加病菌的流動性,水流到黃瓜炭疽病就發生到哪。此外,菜農進行農事操作、在田間頻繁行走,以及田間昆蟲進行活動的過程,都會起到接觸傳播的作用,從而導致病菌在田間進行頻繁的侵染,黃瓜炭疽病就會擴大蔓延。其實侵染環節到這了並沒有結束,菜採收黃瓜時,果實表面也會攜帶大量的病菌,這就意味著在黃瓜貯藏運輸過程中,病菌仍會侵染炭疽病仍會發生。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六、黃瓜炭疽病的科學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

  • 選種及種子消毒:對於黃瓜炭疽病發生較嚴重的地區而言,建議菜農選種抗炭疽病能力較強的品種。留種時要從無病田或無病植株上採收種子,如果購買了沒有經過藥劑處理的種子,建議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可先將種子在50℃的溫水中浸泡20分鐘,之後用涼水漂洗種子進行降溫,最後將種子撈出晾乾進行催芽播種。當然了,也可以用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拌種,也可以用甲醛水劑進行浸種。不論哪種方式都可以降低種子帶菌量,減少黃瓜苗期發生炭疽病的幾率。
  • 土壤改良:菜農在栽培黃瓜時,最好選擇排灌良好,以及沙質土壤地塊進行種植,儘量避免使用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地塊,以免田間容易出現積水現象,溼氣滯留易引發病害。在移栽黃瓜苗之前,要現將土壤進行深翻處理,這麼做的目的是改善土壤通透性,從而有利於移栽苗根系的生長。翻土之後最好能對土壤進行灌水、覆膜處理,這樣能夠提高土壤溫度,高溫條件下能夠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從而有效減少土壤病菌基數,減少病害初侵染源,降低黃瓜菌核病發生幾率。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土壤改良

  • 科學施肥:肥料施黃瓜生長中必不可少的養分,建議菜農施用充分發酵腐熟的基肥,在黃瓜生長過程中,結合植株生長情況增施磷肥、鉀肥,這樣才能確保黃瓜生長營養均衡,由於秋季氣溫低,黃瓜根系吸收養分能力會有所下降,因此菜農可以噴施一些葉面肥。尤其要控制好氮肥的用量,否則植株就會出現徒長現象,對病害的抵抗能力就會降低。其實到了黃瓜生長中後期,植株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施用氮肥。
  • 合理澆水:入秋後天氣逐漸轉涼,菜農澆水時最好選擇晴天上午拉棚後進行,澆水過程中不可大水漫灌,應小水勤澆,確保土壤保持溼潤即可。由於澆水過後低溫降低明顯,因此菜農不要立即通風,否則土壤溫度就難以提升,根系長時間處於低溫狀態容易出現傷根現象。正確做法是等棚室溫度保持早30℃時,開小口進行通風,這樣既有利於地溫提升,又能達到降低棚室內部溼度的目的。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滴灌澆水

  • 輪茬換作:我們在文中多次講到,炭疽病的病菌能夠跟隨病殘體落入土壤中存活,這就意味著土壤多少能夠起到傳播的作用。如果田間黃瓜發生過炭疽病,菜農仍然在發病田栽培黃瓜,或者將黃瓜和其他易感病瓜類進行輪作,勢必會增加田間病菌數量,那麼炭疽病就會逐年加重。因此,對於發生過炭疽病的地塊而言,建議菜農將黃瓜和非瓜類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這樣可有效消除或降低田間侵染菌源,從而避免或減少黃瓜炭疽病的發生。
  • 加強栽培管理:菜農在進行農事操作的過程中,要儘量避免或減少對黃瓜植株造成損傷,以免病菌從植株傷口處侵入。此外,田間溼度較高,以及連陰雨天氣下,不要進行農事操作,高溼度下不利於植株傷口的癒合,更重要的是高溼度條件下有利於病菌的增殖與萌發。降雨結束後,要及時將田間的積水排除乾淨,以免田間溼氣滯留引發病害。田間黃瓜發生炭疽病之後,除了正常的農事活動外,建議菜農不要來回在田間行走,儘可能的減少人為傳播病菌。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 及時清理病殘體:由於炭疽病的病菌主要侵染黃瓜葉片部位,且容易從植基部老葉開始侵染,建議菜農在黃瓜生長過程中,適當的將植株基部老葉摘掉,一來可減少病菌侵染途徑,二來可以改善植株通風透光條件。黃瓜發生炭疽病時,菜農最好在病害發生初期,將植株上的病葉、老葉摘掉,並帶出田進行深埋處理。尤其黃瓜採摘結束後,要做好徹底清園工作,做好能夠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將土層表面的病菌翻入土層深處,從而減少下一茬黃瓜栽培的田間初侵染源。

2.藥物防治

田間黃瓜發生炭疽病時,首先,菜農應在病害發生初期將病葉摘掉,然後及時噴灑藥劑進行防治,以免病害進一步發展。一般根據病情10天噴藥防治一次,連續防治2~3次會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常用藥劑有:咪鮮胺乳油、咪鮮胺錳鹽可溼性粉劑、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溴菌腈可溼性粉劑、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福・福鋅可溼性粉劑、溴菌腈可溼性粉劑、甲硫・福美雙可溼性粉劑、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等。

黃瓜炭疽病危害大,低溫、弱光、高溼易流行,科學防治降低損失

防治總結:以上就是黃瓜炭疽病的介紹、症狀識別、發病因素、侵染規律及該病害的科學防治技術,供廣大菜農朋友參考借鑑。農技有料認為,菜農想要防治黃瓜炭疽病,首先要對該病害有深入的瞭解。在黃瓜實際栽培生產的過程中,要將涉及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藥劑治療等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套科學的防治流程,這樣才能對黃瓜炭疽病起到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

文丨農技有料

圖丨頭條免費正版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