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少年的你》,說說“受氣包”和“小霸王”是怎麼養成的

最近,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熱播,這是一部關於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看完整部電影,校園霸凌現象又一次地呈現在了我們眼前。近幾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頻出現。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霸凌,而這些遭受霸凌的學生將近30%不會反抗。

陳念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努力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是她高三時的唯一目標。就在高三面臨高考之際,因同學胡曉蝶的跳樓自殺讓陳唸的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胡曉蝶的死和校園霸凌者魏萊有著關係,胡小蝶死後, 全校只有陳念當眾同情,因此她也遭到了以魏萊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魏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乖巧優秀,實際上卻心狠手辣。就在陳念最無助最孤獨的時候,一個叫小北的人出現了,兩個少年心心相惜,並且小北答應陳念要保護她免受魏萊的欺凌。

看《少年的你》,說說“受氣包”和“小霸王”是怎麼養成的

常說校園霸凌就是一個或幾個人對受害者進行長時間的毆打、辱罵、勒索。這跟平時校園裡同學之間偶爾發生矛盾而產生的衝突不同。校園霸凌是長期的傷害行為,並且矛盾雙方之間是不平等的地位。所以在面對校園學生之間的衝突,首先要界定一下事情的性質,是霸凌還是孩子們之間偶然發生的一些矛盾衝突。我們也不要一看見孩子們之間有衝突,就一定要認定是霸凌。這樣也會也不利於孩子人際關係的協調。

分清楚偶爾間的矛盾衝突和真正霸凌之間的區別後,我們開始思考一些問題,究竟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為受欺負的人。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為欺負別人的人。

看《少年的你》,說說“受氣包”和“小霸王”是怎麼養成的

受欺負的孩子

總是被欺負的孩子都源於自卑。而這種自卑帶來的無力感,往往來自於家庭,具體來說來自於孩子跟父母的相處模式。在家裡的時候孩子跟父母是不是平等地位,父母是不是動不動就打罵、辱罵孩子,或者家庭離異父母雙方都不管孩子。

我們有時候會見到一些孩子,一看就感覺很“可憐”的樣子,那他們一定是缺少愛的。一個家庭裡,父母和孩子長期處於一種不平等的關係當中,如果再加上這個孩子本身性格內向,身材矮小等自身原因,那就更容易成為“受氣包”了。

欺負別人的孩子

其實經常欺負別人的孩子,也是常常因為缺愛,沒有安全感。他們和容易被欺負的孩子一樣,很大程度上他們也是成長在一個經常被打罵的家庭環境中,他們肯定在家裡目睹過父母親相互之間發生過暴力行為,或者父母親經常打罵他們。

在暴力環境中生存的孩子,他們體內積聚了強大的施暴能量,一旦發現身邊有“可憐相”的人出現,這種施暴能量就容易釋放出來。

看《少年的你》,說說“受氣包”和“小霸王”是怎麼養成的

其實,那些經常欺負別人的孩子,他們自己何嘗不是那個曾受過欺負的人。沒被欺負過的孩子,怎麼會去欺負別人?一個在家沒有見過暴力的孩子,怎麼會去對別人施暴?他們內心恐懼、自卑,想要擺脫這種感覺,就要變得強大起來,所以如果遇到比他們弱小的人時,他們就會有很強的施暴慾望,以此來從中獲得滿足。

由此可以看出,受欺負的孩子和欺負別人的孩子,他們的表面上看是兩種不同的人,但他們背後卻是同樣的自卑與缺愛。因為沒有從家庭中得到自信,沒有得到關愛,就很容易把這種缺失感帶到與自己同伴的交往中。於是,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愛欺負別人的“小霸王”,有時候也會變成一個被欺負的“受氣包”,而那些經常被欺負的“受氣包”,也有一天可能會變成“小霸王”。

看《少年的你》,說說“受氣包”和“小霸王”是怎麼養成的

如何避免讓孩子成為“受氣包”或者“小霸王”

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充滿安全感,充滿快樂的環境,這樣孩子內心才會有富足感。尤其是父母離異的情況下,雙方不要有暴力衝突,夫妻關係結束了,並不代表親子關係的結束。夫妻雙方要合理地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同時不能因為雙方離婚而缺少對孩子的關愛。一個內心有愛的孩子一定是充滿自信的,這種充滿自信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有力量的孩子是不會去通過欺負別人來展現自己的力量,更不會被別人欺負。

看《少年的你》,說說“受氣包”和“小霸王”是怎麼養成的

其次,要跟孩子平等相處,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能保護他們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受了欺負會第一時間跟父母說,而有的孩子受了欺負選擇沉默的原因。那些選擇沉默的孩子是因為不信任父母,平時在家裡肯定也是經常被父母打罵,覺得父母保護不了他們。

最後,要讓孩子加強體育運動。孩子們是很容易“看人下菜”的,那些總被欺負的孩子,很多都是又瘦又小的。加強體育鍛煉,要讓孩子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一個良好的狀態,別人自然不敢欺負。

看《少年的你》,說說“受氣包”和“小霸王”是怎麼養成的

校園霸凌和平常的矛盾衝突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也不要一遇到孩子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就一定要往校園霸凌這個方向引,非要看成是欺負和被欺負的關係。遇到問題要先多瞭解情況,再下結論。如果真是存在霸凌現象,我們也絕對不能姑息。

當然,在這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面前,只有弄清楚深層次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必須依靠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在經濟、政治、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進步下,狀況才會越來越好。

希望校園霸凌事件能越來越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