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易生氣,經常在家裡搞破壞,都怪爸爸媽媽做得不對嗎?

當小寶寶從4個月大開始,他除了吃喝睡以外,會開始表現出一些情緒化的行為,尤其他學會爬行、四處移動後,可能變得更加衝動、更加關注外面的世界,他也會很喜歡探索世界。而如果他做不到的話,他就會用各種尖叫、敲打或者丟東西的方式來尋求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做出很多“破壞性”的事情。尤其一些易怒型、高度緊張型的寶寶,會讓爸爸媽媽更頭疼一些。下面的三個辦法,對於備受困擾的爸爸媽媽來說,能給與一些幫助。

寶寶易生氣,經常在家裡搞破壞,都怪爸爸媽媽做得不對嗎?

第一,接受孩子的天性,對你們兩個人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孩子的“行為風格”甚至可以影響你的育兒方式和你對自己的感覺。比如,有的媽媽看到孩子“愛搞破壞”、“不聽話”的時候,有時就會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哪裡做的不好,孩子才會變成這樣的呢?”

寶寶易生氣,經常在家裡搞破壞,都怪爸爸媽媽做得不對嗎?

實際上並非如此,孩子在3歲以前表現出來的性格和狀態,大部分都是由他的天性決定的。他是急躁或者是溫順、是性格開朗或者是易怒、是固執或者是乖巧,大部分都是先天具有的性格特質,就像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身高和體型是一樣的。所以,接受自己的寶寶,哪怕他是個“愛搞破壞”的“小惡魔”,你也不應該在此時對著他發脾氣,或者自我懷疑。用一句話來說,每個小寶寶都是爸爸媽媽心中最好的寶貝。

寶寶易生氣,經常在家裡搞破壞,都怪爸爸媽媽做得不對嗎?

第二,語言和擁抱有時對安撫易怒孩子的神經有著神奇效果。爸爸媽媽在帶娃的時候,也會發現,一些寶寶安靜而且乖巧,但有一些小寶寶則顯得麻煩一些。那些個性強、高度緊張的嬰兒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溫柔的引導。

這樣的小寶寶往往不像安靜的孩子那樣,能夠很好地適應周圍的變化,如果在他們準備好之前強迫他們行動的話,他們會變得更加難過。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包容孩子的性格,使用擁抱和語言引導的方式來讓寶寶放鬆,比試圖改變孩子更能夠獲得成功。

寶寶易生氣,經常在家裡搞破壞,都怪爸爸媽媽做得不對嗎?

第三,轉移注意力有助於讓孩子重新集中注意力。孩子在這個階段注意力常常難以長期保持集中,當他對某件事情苦惱的時候,你用另外一件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就很快會忘記自己剛剛為什麼而哭了。例如,如果孩子因為你不肯把他第N次扔掉的玩具撿起來而尖叫的話,你可以把孩子放到地板上,這樣孩子可以自己去撿了。

總之,寶寶表現出來的不同天性,需要爸爸媽媽們放寬心去接受、包容,只有當你放下焦慮的時候,才能給寶寶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