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李女士家的寶貝今年四歲半,她反應說:孩子在玩遊戲玩具時看早教視頻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對玩具早教視頻沒有興趣。

在平時和爸爸媽媽相處時,很容易焦躁憤怒,把碗打翻大聲哭,爸爸媽媽很煩惱也很擔心。

孩子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暴怒,情緒起伏大這種現象並不罕見,許多爸爸媽媽認為這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經過我們對數百家庭的調查研究得出結論:<strong>此種現象與爸爸媽媽平時的作為有直接關係。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一、孩子做事不專注的原因有哪些?

1、爸爸媽媽很容易給孩子貼上不專注的標籤

家長們經常會說我家的孩子做事情非常不專注,問育兒專家請教應該怎麼辦。

這時育兒專家首先要分清孩子的不專注是不是家長給貼的標籤,還是孩子本身存在著問題。

有很多時候,<strong>家長都把不專注標籤化了,當看到孩子學習不專注時便覺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實際上孩子可能在學習上不專注,在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是專注的。

所以家長在提出這個問題時一定要分清,<strong>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自己認為的,並沒有實際依據。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2、給孩子安排的活動太多,孩子應接不暇。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是當下社會許多家長的一個育兒準繩。

把孩子過早送入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回家後會給孩子看各種早教視頻,有一些家長在孩子5,6歲時給孩子報了許多興趣班。圍棋班、舞蹈班、英語班,並說:“這樣的節奏會讓孩子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有利於孩子成材。”

而實際上這樣<strong>不間斷的學習會讓孩子感到很疲憊,漸漸消磨掉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不僅注意力會分散,脾氣也容易暴躁。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3、孩子在做事情或學習時,總會被家人打擾。

孩子在看早教視頻,爸爸媽媽在旁邊刷手機視頻聲音外放,並時不時發出笑聲,這樣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做事情專注呢?

或者在孩子寫字做作業時,一會兒送一些水果,一會兒倒一杯牛奶,一會兒問問孩子寫到哪兒。家長的每一次打亂都會打斷孩子的思路一次,家長無意間養成的這個習慣,很容易消磨掉孩子做事情的專注度。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對於孩子問題的出現,爸爸媽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要一味的認為一些東西是孩子本身自有的,很可能是你的行為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認真觀察,瞭解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興趣往往會被忽略,家長只是一味的根據自己的思想來給孩子安排學習內容。

而正確的教育方式是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認真觀察孩子的興根據孩子的興趣去給孩子安排課程,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快樂的學習,也能讓孩子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專注度。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 合理安排課外時間

過多的學習內容不僅會讓孩子感到疲憊,也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就不要安排過多的課外活動。事情多了反而沒有給孩子足夠去專注的時間。如何合理的安排孩子的課外時間是家長們最應該考慮的內容。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 減少嘮叨和催促

在孩子學習前,事先準備好孩子所需的物品,學習時,家長們不要去打擾孩子,不要催促,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給孩子營造一種學習時就要認真學習的氛圍,這樣孩子才能在學習時一心一意心無旁騖。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孩子喜歡做一件事情是會很專注的,得到了家長的支持便是成功的開始。青青推薦2本有關專注力的繪本—<strong>《專注力訓練288圖》與《專注力貼紙》,更容易吸引孩子興趣<strong>,讓孩子在遊戲中輕鬆提升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strong>《專注力訓練288圖》一共分為8冊,每一冊都針對不同的角度進行訓練,分為8種不同的小遊戲,鍛鍊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讓孩子掌握一些生活常識。<strong>《專注力貼紙》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和手腳協調能力,在孩子貼完貼紙後,也是一本具有意義的繪本,可以反覆翻看。


孩子的專注力差,多是家長“搞破壞”,尤其這3這種行為很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