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不等于一次性全面保障

两个月前回老家,和堂姐闲聊,她说她刚买了一份保险,让我帮她看看,这一看还真的看出一些问题来。

堂姐50岁出头,身体不是很好,因此,早早退休领着退休金。姐夫和她年纪相当,还在工作,两人一年收入三万多一点儿,没有太多积蓄。独生女去年刚结婚,小夫妻也没有特别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好在都有自住房产。

她刚买的这份保险,营销员建议她做养老用,以便减轻孩子的负担,同时还能给孩子留一点儿钱。这是一个分红险,年交保费2万,连续交10年,每年可以领取6千块生存金,若身故,则赔付6万。

看完我们交流了一下:

我:你现在每月的退休金够花吗?

堂姐:日常开销肯定是够的(我们老家在西北二线城市郊区,有房住的话,生活花费不会很高)。

我:你觉得你和姐夫的退休金,以后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不够用?

堂姐回答得毫不犹豫:生病啊,现在去一次医院多贵啊。

我:那你要是真生病了,能从这个保险中拿到多少钱去看病啊?

堂姐想了想:没多少好像,现在每年交2万,剩下的钱过日子都紧张,肯定也攒不住,每年领6千块钱也不够啊,哎呀,我以后还是你侄女的负担。

我:其实,你现在的养老金平时肯定够用,只是以后年纪越来越大,容易生病,可能要一大笔钱,这才是你和孩子以后最大的负担。所以,你的养老问题,其实是医疗费问题,应该买重疾险或医疗险之类的。在你这个年纪,我觉得现在市场上一些消费型医疗险比较合适。

堂姐:什么是消费型的?

我:消费型的比较便宜,但是要是没生病就不会再给你钱…

堂姐打断我的话:那不行,那不是白交钱了吗?我再回去问问。

过了几天,堂姐又带来了几份新的计划让我看:

● 计划一

年交1400元,交20年,基本保额1万,生存期满给付2万,重大疾病、身故均给付3万;

● 计划二

年交2500元,交20年,基本保额1万,每2年给付生存金1000元,生存期满给付2万元,重大疾病给付2万,身故给付最多3万;

● 计划三

年交3800元,交10年,重疾保额10万,保至85岁,主要是恶性肿瘤保障,在线投保免体检,但是到期生存没有给付。

我:你想要哪个?

她犹犹豫豫地说:第二个吧,营销员说有理财功能,每两年有返还,生病了也还有点儿钱,还有可能给孩子留点儿钱。

我: 你再想想你什么时候会最需要钱,真的生病了要不要治疗,2万块够不够用?然后再看哪个更合适?

堂姐:那还是第三个帮助会更大。

我:不仅如此,我还建议你再加一个医疗险补充,如果觉得保费太高,现在有一些在线投保的消费型医疗险功能挺强大的,1000多保费可以保到100万左右。单独买也可以,就算真生病了,一时钱不够,去借钱也好借。

堂姐:我要再想想,总觉得这样可能会白花钱。

前几天打电话回家,问起来堂姐买保险的事,说是趁着犹豫期倒是把之前那张保单退了,但是至于买什么还没定下来。

这样的情景,我们在销售中经常会碰到。个人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一方面,是理财顾问对客户需求挖掘得不够;另一方面,是社会大众对保险的功能还有一定的误解。

▍保险不单是产品,更是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经常说理财顾问的第一步是挖掘客户需求。那么,什么是客户需求?需求来自于客户生活中的问题或困扰。客户要么希望避免某些事情的发生,要么希望推动某些事情的发生。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挖掘客户需求是在寻找真正困扰客户的问题,找到“痛点”。经典方法论中,找“痛点”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分解问题。在一个笼统的问题下细分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再对小问题进行优先排序,去掉其中无关紧要的,集中精力为关键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比如上面的案例,表面上看表姐面对的是养老问题,但是养老有很多方面,可以分解为衣食住行、医疗、娱乐、旅行等。通过沟通发现,医疗可能是未来最困扰客户的问题,那么,在设计保险方案时,就应主要围绕医疗费用主题。

▍保险不等于一次性全面保障

保险一直强调要为客户提供全面保障。但是,作为理财顾问,一定要和客户讲明白,保险不是一次性提供全面保障。理财顾问能做的,是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具体情况。做好换位思考,问一问自己,如果自己是客户,更想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保险产品无好坏之分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在线投保的消费型保险产品越来越多,经常有客户问我,消费型保险和返还型保险哪种更好?一般我都会回答: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理财顾问客观地判断客户的需求,如果收入不高,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那消费型保险产品比较合适,比如刚工作的年轻客户,给自己买的第一份保单就可以是消费型保险产品,以低费用换取较高额度的保障。

拿我堂姐来说,本身可以选择的重疾险产品就很少,还可能面临体检的要求。但是,现在,市场中一些线上医疗险产品,不需要体检,更重要的是有保证续保条款,而且,即使有一些大病需要跨年度治疗,费用上也有一定保证。如果再增加一份重疾险,那么,既可以一次性给予治疗费用补偿,又可以通过事后医疗险报销对康复费用作一定补充,保障会更全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